《道德經》有言:「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人有千萬種,生活多姿多彩,似乎是撲朔迷離的。
其實,要看清一個人,看他的生活細節就知道了。
現如今,人離不開手機,因而他的手機號,就能夠洞察到很多信息。
你的手機號,決定了你的層次,別不信。
01
十年不換手機號的人,生活穩定。
有人說:「年齡越大朋友越少,我已經是孤家寡人了。」
還有人說:「我的號碼已有20年了,因為我不欠錢也沒人欠我錢,也沒財產給賊惦記。
」既然沒有做虧心事,更換手機號,是沒有必要的。
并且,更換了手機號,還擔心熟悉的人找不到自己。
看過一次關于手機的抽樣調查,說「五年不換號的人,就值得信任」。
不換號的人,隨時隨地可以找到,也不怕被人麻煩;感情很坦蕩,不怕被你看穿;是非常念舊的人,喜歡什麼,就一直喜歡;經濟上也還行,就算是借錢,數額也在可控范圍之內。
150定律告訴我們,不管我們多喜歡和人聯系,熟悉的人就一百多個,能夠借錢的朋友,也就幾個。混飯局的人,大概是二十來個。
一直不換號,存儲的聯系人多了,但也僅僅是「電話本厚了」,不代表生活有什麼大的改變。
越看清人際關系,內心越安穩。只要自己生活穩定,別人如何待自己,就不那麼重要了。
清朝學者詹漪子說過:「太過者滿則必傾,執中者平而且穩。」
不換號的人,一不留神就變成了「中肯」的人,慢慢變老,穩中求進。
02
總是用外地手機號的人,善于求變。
隨著時代的推移,人口的流動變得頻繁了。
有人一年就換幾個工作,去不同的城市混日子。
若是一個人,今天用四川號,明天用北京號,后天是廣東號。說明他的人生是不穩定的,工作也有些亂。
若一個人用某外地的號,并且很持久,說明他已經在外地扎根了,并且習慣了外地的生活。
也有一些人,在某外地混了多年,然后回到家鄉創業致富,但是手機號卻沒有改變。這是因為他把異鄉當成了故鄉。
古人云:「窮則思變,變則通。」
盲目拒絕外地號,可能會帶來社交的困擾。
比方說,你是某工廠的業務員,用的號碼和工廠所在的位置不一樣,客戶就會認為你有欺騙的嫌疑。
尤其是一些初次見面的客戶,你還得解釋一番,消除誤會。總有一些人,不聽你解釋,直接看到號碼的歸屬地,就掛了。
高層次的人,在變與不變之中,找到了平衡點。什麼時候該 變,什麼時候該穩定,都是有定數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你到什麼地方扎根,就用什麼地方的號,并且相對固定。千萬不要拒絕融入一個地方,凸顯自己格格不入。
03
迷信手機「尾號」的人,認知太低。
選擇手機號,似乎是一門大學問。
「4」作為尾號,很多人是不舒服的,認為這是和「死」同音。
「7」是不理想的號碼,有人理解為「吃、氣、出」等意思。
相對來說,人們喜歡「6、9、8」等。尤其是「8」,一看就是「八八大發」的預兆。若是連續四個尾號,都是「8」,就更加好了,是大家公認的靚號。
其實,古人把「6」,說成是「落」。祝福考試的人,不能說這一個數字,否則就是「落榜」。老人不能說這個數字,就是日落西山的悲苦。
道家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皇家認為,九是最大的數字,最好。皇帝就是九五之尊,天下最好能九九歸一。
巴爾扎克說:「無知是迷信之母。 」
一個人過分去解讀數字,就是迷信,降低了自己的層次。若是對別人的手機號,指指點點,就是情商低的表現。
任何一個數字,只要自己喜歡就好,不因此耿耿于懷,也不沾沾自喜。
04
頻繁更換手機號的人,多有隱情。
有朋友向我抱怨:「很想換號了,但是號碼綁定太多的東西,麻煩啊。」
細細算一算,號碼和微信、社保、醫療、銀行、單位、客戶、親戚朋友、車輛信息等,都聯系在一起了。
一些重要的短信,如果收不到,生活就會有麻煩。比方說,車輛要年檢了,相關部門發了短信,但是你收不到。可能錯過年檢時間。
就算是麻煩,也有人頻繁更換手機號。這就說明,他的人生層次很低,生活在困頓之中。
他行騙為生,怕被欺騙的人,找上門;他有了外遇,怕被家里人知道,就另外有聯系方式;他的生活中,沒有車,也沒有重要的關系,隨便怎樣,都行;他負債累累,需要躲一躲,怕債主聯系到自己;他失婚了,不愿意承擔孩子的贍養費,就怕前任找到......
總有一天,頻繁更換聯系方式的人,會變成孤家寡人。就是他主動聯系別人,也會被對方當成「莫名其妙」的人,很尷尬。
05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破窗效應」:一棟房子,有窗戶破裂,但是沒有及時修理。之后,更多的窗戶、門會破損,導致整個房子都破破爛爛,被人當成垃圾房。
若是你的手機號,隨意更換,或者隨便把人拉黑,不僅會破壞人際關系,還會破壞自己的人生發展。
你總是聯系不上,別人就懶得聯系了,從此對你的印象,非常糟糕。
你想要提升層次,就要站在昨天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別總是推到重來。
總之,一葉落知秋,一號變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