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比大海浩瀚,比天地寬廣。
有父母疼愛的孩子,會感到很幸福。
可是,一些父母對子女只懂得給予,不能對孩子約束管教,以至于,子女一生也無法靠自己的能力,活出自己,很難幸福。
作家沈三廢說:「我的原生家庭沒有給過我安全感,談不上有精神后盾,這讓我成年后很容易把情感寄托在別人身上,像是附在他人身上吸取養料的怪物。」
父母過度干預,會毀掉孩子的未來。父母強行將這些東西給子女,會讓他們窮一輩子。
《格言對聯》中寫道:「溺愛享樂釀苦果;勤勞素樸造賢才。」
過度寵溺子女的父母,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什麼都好。總覺得孩子是需要照顧的,便盡心盡力給予全方位的呵護。
以至于,孩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什麼都要靠父母來幫忙,會失去自理能力。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父母給予子女,給予得太多,孩子就失去了奮斗拼搏的動力。
被父母過度寵溺的子女,沒有主見,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該怎麼發展,這樣的孩子,在事業上,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父母總是把子女當成小孩子,就算他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還是會一直干涉,那麼,子女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
溺愛,會讓子女難以獨立,這便等于折斷了子女的翅膀,讓他們沒有了獨自翱翔天空的能力。
《以家人之名》中的凌霄,為了照顧出交通事故的母親,不得已選擇在國外念大學。
但他一直想回到國內,留在喜歡的人身邊。
可母親藏起他的護照,動不動就發脾氣,自私地只想把兒子留在身邊。
她不尊重兒子,不給他選擇權,讓凌霄陷入抑郁當中,靠吃藥物才能安穩睡眠。
母親覺得,把兒子留在身邊,她會更加有安全感,也能照顧兒子,為他做些補償。
可她從未尊重過凌霄的選擇,沒有考慮過他的感受。
作為母親,她一次次傷害兒子,讓他沒有安全感,根本沒有心思去追求更好的未來。
控制欲太強的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安排好了。子女沒有選擇的空間,人生形成了固定的發展模式,很難自我突破。
《原生家庭》中寫道:「當你把父母的感受當作你大部分人生決定的基礎時,你正在放棄自己的自由選擇權。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遠占首位,那麼你的人生也將由他們駕馭。」
子女一直按照父母規劃的路線去走,他的生活,大多并不是他所喜歡的。
這樣的子女,不會用全力去打拼,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才叫做成功。
有個朋友,對孩子一直百依百順,言聽計從。
帶孩子去逛商場,孩子喜歡一個飛機模型,要兩千多。
她和老公月工資都是幾千塊錢,面對這麼貴的玩具,有些舍不得買。
孩子在商場哭鬧,她就妥協了。
後來,孩子長大了,到了婚嫁的年紀,讓父母先給他買輛四十萬的車。
這回,兩個人是真的拿不出這麼多錢,孩子為此對父母不理不睬,躲在家里不出來,逼著父母去借錢買車,不然就絕食。
父母依然是沒有辦法,貸款給兒子買車,兒子只會花錢,壓榨父母。
當父母過多地滿足子女的物質需求,要什麼給什麼,就會養成花錢沒有節制的習慣,而且,也會變得沒有上進心,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
讓孩子得到的太容易,太多,并非好事。他們不懂得珍惜,再大的家業很快就會敗光。
真正的關愛,是讓子女學會獨立和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愛孩子,但這種愛要有分寸,要引導他們成長,而不是把一切都給予。
作為父母,要讓孩子在幸福成長的過程中,對他們加以約束,懂禮貌,知道換位思考。
教會兒女,想要什麼,要靠自己的能力努力去爭取。
學會獨立,懂得獨立思考問題,主宰自己的人生。未來,才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