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司馬懿為什麼不去伐蜀?這就是司馬懿的智慧
2022/07/31

「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于百日,擒孟達于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

這是唐太宗李世民對馬懿謀略的高度評價,作為一個最是不恥司馬懿平生所為之事的千古一帝,李世民仍能贊其謀略之才,可見司馬懿確是無愧謀略家之名。

作為曹魏后期唯一能夠擋得住諸葛亮北伐腳步之人,司馬懿在5次北伐中雖然都成功拖住了諸葛亮,但除了慘重的傷亡還付出了流傳百世的戲謔名聲。一句「歿諸葛嚇走了活仲達」,成為了后世人茶余飯后經久不衰的調侃之言。

可是,即便是在自己顏面如此盡失的情況下,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作為當時天下唯一的決定謀略家,司馬懿為何不領兵伐蜀,將諸葛亮刨墳掘尸以釋心頭之恨?這并非是司馬懿對諸葛亮仍心存陰影,也無關「諸葛繼任者」姜維的雄才偉略,司馬懿之所以不伐蜀恰恰是他此生最后的高明之舉。

大器晚成的典范

公元179年,司馬懿出生于河內溫縣。和曹操、袁紹這些一方雄主一樣,司馬懿從小的志向便是結束東漢的亂世。而除了自身自幼便展現出來的絕頂謀略天賦,司馬家亦是流傳了千余年的世家大族。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司馬懿近乎全部擁有。

然而,命運捉弄,其父司馬防是個耿直公正一心忠于漢室的朝臣。作為家中次子的司馬懿,盡管心有猛虎,但得不到家族的支持也很難拉起一支隊伍。更何況,若是強行起事,說不定還會遭到嚴父的大義滅親。

為此,空有一身大才的司馬懿只能是郁郁不得志。不過,作為名家子弟,況且還是身負雄才之人,其名聲終究還是越傳越廣。公元201年,曹操聽聞司馬懿的名聲,派人邀請他到府中擔任謀士。但彼時的司馬懿,因為曹操已經完全掌控了東漢政權,自覺已無機會自立而起的機會,變稱病不仕。

當時曹操身邊能人輩出,便也沒有同司馬懿過多計較,但是世事總是在變,司馬懿終究還是沒能躲過曹操。公元208年,曹操出任東漢丞相,正式開始了「挾天子之威」統一天下的步伐。恰巧,在不久前,曹操賬下的第一謀士郭奉孝病亡,而身負大才的荀彧又與其貌合神離,曹操迫切需要一位頂尖謀士前來輔佐。

為此,這一年曹操再次遣人征召司馬懿入仕。與之前不同,這一次曹操下了嚴令,如若司馬懿再度稱病不來便就地斬誅,聽聞消息的司馬懿只得被迫前往。不過,雖然司馬懿素有大才之名,但生性多疑的曹操仍舊讓其歷任多職以考察他的能力。

直到公元215年,司馬懿才得以首次跟隨曹操出兵征討。彼時的司馬懿,已經將近四十歲,卻仍舊無一功績能夠拿得出手。而比他小了兩歲的諸葛亮,已經是將劉備由一個到處逃亡的小混混扶成了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大軍閥。

但是這確實不可避免,諸葛亮在劉備那里可以說是說一不二,上至劉備下至軍民,都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而反觀自己,不僅剛剛得到一展才華的機會,素有奸雄之稱的曹操亦是與劉備截然不同。司馬懿在曹操賬下,不但要想著出謀劃策,更要時刻提防著曹操,可謂是如履薄冰。不過好在,司馬懿有著一個三國名士都不具備的技能——能活。

藏拙的不一定是君子

《周易》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但是,司馬懿的示例卻不禁讓人感嘆,有時藏拙的也不一定就是君子。

司馬懿在投靠曹操之前,就一直看不起借宦官起家的曹家,曹操更是令司馬懿即嫉妒又不屑。嫉妒曹操能夠有機會趁亂雄起,把控朝政,不屑于曹操「太監的孫子」之出身。

為此,在第一次跟隨曹操出征討伐張魯時,司馬懿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向曹操建言:「劉備靠著詭計奪取了劉璋的益州,還未徹底收獲民心又大舉攻伐江陵,如若此時趁勢陳兵漢中,益州之地便會自發地激化矛盾,蜀地可不攻而破。」

但是不曾想,司馬懿此舉卻是弄巧成拙,不僅沒被曹操采納計謀,還讓曹操看到了司馬懿的貪婪,對其疑心更盛。而之后司馬懿助曹操大敗孫權后,更是讓曹操對其忌諱更深。當時,曹操大敗孫權后,孫權向其稱臣,并表示:如今天命已朗,您應該登基稱帝了。

曹操深知孫權這是要捧誅自己,作為以漢臣自居的曹操,雖然行的是奸臣之事,但這最后的一層窗戶紙無論如何也不能自己捅破,否則將會成為眾矢之的。司馬懿對曹操說:「如今漢室國運將終,而您持有十分之九的大漢國土,卻仍稱臣,可謂是人臣表率。」

說然此話聽來是在稱贊曹操,但向來多疑的曹操在欣喜之余,開始更加地仔細留意司馬懿。

逐漸地,隨著司馬懿進獻的計策越多,曹操越發覺得其「胸有豪志」。為此,還特意找來人偷偷地給司馬懿看相,得出了「狼顧之相」的結論。

當時司馬懿跟隨世子曹丕出謀劃策,曹操總是提醒兒子,司馬懿不是那種甘心居于人下的人,千萬不可重用。但是曹丕早已將司馬懿當作自己的第一心腹,對其信任有加,所以常常為他向曹操說好話。聽聞這些的司馬懿,愈發恐懼,開始逐漸地不再過多出謀劃策,而是一心勤于職守。

就這樣,如履薄冰般地隱忍,司馬懿終于等來了送走曹操的那一天。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同年曹丕正式篡奪漢室天下登基稱帝。本以為,終于等到了出人頭地的一天,卻沒想到成為皇帝的曹丕突然醒悟,開始逐漸地將司馬懿調派后方不再讓其直接統兵掌控軍權。

沒辦法,司馬懿只能是再度藏拙,一心為「好親征」的曹丕統籌糧草。不過,曹丕沒有其父曹操的雄武,親征大多無功而返。而曹丕又命短,僅僅當了6年皇帝便撒手西去。

曹丕去世后,孫權趁機大舉伐魏,無奈之下,即為的曹叡只得開始啟用司馬懿這位被擱置已久的絕頂智囊。就這樣,潛心隱忍十幾年的司馬懿,終于迎來了自己的舞臺,而復漢心切的諸葛亮恰恰又「助了他一臂之力」。

五次北伐,復漢未果卻養患司馬

公元227年夏,曹叡命司馬懿領兵駐扎宛城。恰逢此時,鎮守曹魏門戶之一新城的孟達因為曹丕去世而失寵,遂與諸葛亮取得聯系準備反魏投蜀。而知曉消息的司馬懿,竟然當機立斷、先斬后奏,在命人前往都城報信的同時,親率大軍南下新城。

公元228年正月,司馬懿趕至新城,兵分八路,僅用了半月時間便攻破新城斬誅了孟達。見孟達身歿,諸葛亮北伐的計劃只能改換主攻曹魏邊境軍事重鎮祁山。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率大軍北上,以名將趙云、鄧芝為餌吸引曹魏大將曹真的重兵,而自己則親率大軍主攻祁山。

但是這第一次北伐,由于選錯了先鋒,導致馬謖于街亭被張郃大敗,第一次北伐宣告破產。當年冬天,聽聞曹魏「顧命大將」曹休被陸遜所敗,諸葛亮二次北伐,但是這一次卻依舊無功而返。

公元229年春,諸葛亮率軍三次北伐。此次,蜀漢大軍攻破武都、陰平二郡,初見其功。不過,取得初步勝利后,諸葛亮并未繼續北上,而是鑄造二郡,準備將其與漢中連成一線,作為北伐的前線陣地。

公元230年夏,曹叡命大將曹真、司馬懿、張郃南下伐蜀,轉守為攻。但是沒想到,三路大軍盡皆失利,曹魏從此只得被動防守。第二年,諸葛亮率軍第四次北伐。此時大將軍曹真重病在床,曹叡只得派遣司馬懿統帥大軍,大將軍張郃為輔前往防守。

蟄居20年,司馬懿終于有機會統帥重兵,而這一次南下抵御諸葛亮也讓司馬懿成為了曹魏唯一能夠抗衡蜀漢北伐之人。雙方遭遇于上邽,諸葛亮因為率軍急行,糧草短缺,張郃等將領盡皆進言應該出奇兵攻擊諸葛亮。

但司馬懿卻下令閉城不出,直至因糧草不濟,劉禪下令班師時,司馬懿才決定追擊。但眾所周知,追擊諸葛亮向來是有去無回,況且這次諸葛亮還不是因兵敗而返回。但司馬懿堅持命張郃領兵追擊,不從則軍法處置。

無奈之下,張郃只得率軍前往追擊,不出所料兵敗撤退。行至木門道時,又被埋伏的漢軍射中膝蓋,不久便傷重病逝。張郃歿后,軍中再無名將能夠同司馬懿爭鋒,司馬懿由此獨攬曹魏軍政大權。

公元234年,諸葛亮汲取上次糧草不濟的教訓,潛心勸農將武三年,準備充分后再度率大軍東出斜谷口直奔祁山。領兵御敵的司馬懿,仍舊采取避戰不出的政策,韜光養晦,一心扶持自己的心腹勢力。

8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一朝病倒,隨后病情急劇惡化。臨終之際,諸葛亮部署好自己歿后的一切防守,命姜維斷后伏擊。交代好一切后,不久便病逝于五丈原。

見蜀軍退去,曹魏營中諸將皆預感諸葛亮已經病逝,遂請求出兵追擊。司馬懿見狀,率大軍追擊,遭遇姜維伏擊時,當即下令撤退。由此,也演變成了后世「歿孔明嚇走活仲達」

的諺故。

在諸葛亮病逝的消息傳開后,蜀漢已無人是司馬懿的對手,為何他不趁此機會大舉南下攻伐蜀漢?

將陰謀進行到底

司馬懿之所以不趁勢揮師南下,大概有三個原因。

其一,當時雖然自己大軍在握,并且蜀漢已無人能夠抵擋得住自己。但是一旦攻滅蜀漢,那麼一代英主曹叡勢必會借著大肆封賞他的幌子收回他的軍權。

而班師回朝,雖然可能面臨著軍權的削弱,但是有姜維虎視眈眈,曹叡不至于將他徹底打落。兔歿狗烹與軍權稍弱之間,絕頂精明的司馬懿又豈會不知該如何選擇。

其二,是因為在諸葛亮未歿之前,曹叡就曾給司馬懿下過命令,要他北上。因為遼東的燕國叛亂之勢加重,對于曹魏政權的威脅已經趕超了諸葛亮的北伐。

而在得知諸葛亮已身歿之后,曹叡更是感覺蜀漢已不過是個熟透的果子般隨時可以采摘,當下之急就是遼東公孫淵的叛亂。而對于曹叡的急令,司馬懿更是樂此不疲,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北上遼東。

而此次前往平叛,司馬懿特意先回京師向曹叡復命,然后重新整頓兵馬北上。對于司馬懿的這個做法,可以說是完完全全地將其藏拙的陰謀展現地淋漓盡致。

前往遼東之前,司馬懿之所以先回京都洛陽,一方面是為了向曹叡表示自己言聽計從的忠心,另一個原因則是他不率先伐蜀的最后一個也是最高明之處。

司馬懿不在諸葛亮歿后立即伐蜀的最后一點原因,就是因為魏明帝曹叡同其父曹丕一樣,身體極差。當時,曹叡已經是身體情況每況愈下,而作為曹魏唯一能夠領兵平叛和抵御蜀、吳兩國大將的司馬懿,就是想要跟他比時間。

就連曹叡都看得出來蜀國氣數已盡,隨時可以「采摘」,司馬懿又何嘗看不出呢?而顯然,司馬懿與忠心耿耿的諸葛亮不同,他的目標不在蜀漢,而在魏。這就是司馬懿的野心,也是他的智慧。所以他根本不急于伐蜀。

因為,如果曹叡病逝,司馬懿將不會再是曹丕逝世后的輔政大臣,而將會是新朝的托孤重臣。果然如司馬懿所料,在司馬懿平定遼東公孫淵之后不久,洛陽便急詔命他火速返京。

在司馬懿返回洛陽的當天,魏明帝曹叡便合眼而去。臨終之際,曹叡緊緊握著司馬懿的手,眼睛看著在旁邊站著的齊王曹芳說道:

「以后事相托。歿乃復可忍,吾忍歿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

公元239年,年僅8歲的曹芳正式即位,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同為托孤重臣,輔佐朝政。作為跟隨曹操舉事的元老,曹家向來覺得司馬懿有反心。為此,自曹叡離世后,曹爽便一直想要除掉司馬懿而后快。

其實司馬懿和曹爽的想法如出一轍,只是相比于曹爽,司馬懿則更沉得住氣,畢竟幾十年都忍了下來,又豈在乎這點時間。面對曹爽的步步緊逼,司馬懿以退為進,不僅自己退居二線,還拒絕讓自己的兒女入仕為官。

隨著司馬懿退居二線,曹爽開始大肆發展自己的黨羽,使得曹魏朝堂的口碑盡皆傾覆于司馬懿。之后,曹爽又接連率軍征蜀伐吳,但因為能力有限盡皆大敗。

眼見朝中對自己怨聲載道,曹爽竟不知悔改,于公元247年將郭太后遷到永寧宮,開始了毫不掩飾的「擅權」。值此之際,司馬懿告病回鄉,曹爽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已經徹底戰勝司馬懿,殊不知他的歿期已為期不遠。

公元249年正月,曹芳帶著曹爽等人前往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司馬懿趁此機會聯合郭太后發動政變,誅曹爽一族。自此,司馬懿數十年的藏拙收獲最終果實,專權之程度猶勝40年前的曹操。

楊絳:人生沒有更好的年齡,只有最好的心態
2024/04/18
弘一法師:當你的修為越來越高時,會真正理解所有的人和事
2024/04/18
張愛玲:別炫耀,靜默才能凝聚生命的精華
2024/04/18
楊絳:嫁人要麼嫁能讓你衣食無憂,要麼嫁疼你入骨的
2024/04/18
讀懂了《挪威的森林》,方知人生沒有永遠的陪伴,只有不斷的離別!
2024/04/18
《簡愛》:懂得取悅自己,是人生最高級的活法
2024/04/18
人生若覺不幸運,不妨讀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2024/04/18
《挪威的森林》里這12句話,說出了12個人生的真相,句句戳心
2024/04/18
《牛虻》:不努力變好,怎麼對得起受苦的自己
2024/04/18
蔡康永:人生不是拿來用的,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往往都是無用的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