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給人一件舊衣服,舉手之勞,卻可能溫暖別人一個冬天。
作為70后,小時候對舊衣服很有感觸。
父母從親戚朋友家帶來舊衣服,修改一番,穿在孩子身上,暖暖的。
把舊衣服亮出來,告訴同伴:「這是城里的阿姨送的,還是新的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吃飽穿暖已經不是大問題了。反而是家里有很多的舊衣服,不知道如何處理。
根據當下的情況,我們發現一個道理:不管你多有錢,也不要把舊衣服送給以下幾種人,否則會害了自己。
01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們對舊衣服不屑一顧。
看過一個笑話,說一個女囚,第二天就要被處決。牢頭送來面包、雞蛋等美食,為她餞行。
女囚說:「我不吃這些東西,會讓人長胖的。」
再美的食物,到了女人這里,就被嫌棄了。這是保持身材要緊。
當下,也有很多年輕人,寧愿凍著,也不要穿秋褲。別人給的棉衣,就更不能要了。
關鍵是,一個人把穿新衣服當成面子,舊衣服就一文不值了。就算你剛剛買的,一次都沒有穿過,在對方的眼里,就變成了二手衣服。
你強行把衣服給愛面子的人,人家會拒絕,甚至翻臉,認為你瞧不起人。或者你是用送舊衣服的方式,嘲諷他的寒酸,揭露他很窮困的現實。
02
「親戚朋友」的孩子:親友們認為舊衣服會讓孩子自卑。
在我們村里,人們說:「孩子穿舊衣服,是接地氣,姿態低,容易養活的征兆。」
也有很多家庭,認為孩子不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面子,穿了舊衣服,能夠省下很多錢。
關鍵是孩子長高的速度很快,每年都要不同尺寸的衣服,也成為了家庭的負擔。能夠穿舊衣服,省一省,是不錯的選擇。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一個觀點:孩子穿舊衣服,會很自卑。先是在同齡人之中,被嘲諷;後來養成了畏畏縮縮的習慣。
觀點我們是不太認同的,但是不能強求別人也和你一樣。
送舊衣服給親戚朋友的孩子,還是多長一個心眼,問一問對方是否需要,提前溝通。或者直接確定,孩子不要這些衣服。
父母愛孩子,是無條件的。你送舊衣服,就是讓孩子自卑,因此得罪孩子的父母,也就不奇怪了。
何苦呢?
03
「比你更富有」的人:根本不會珍惜你的送衣服的情分。
看看網絡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群月收入兩三千的人,守候某位明星、網紅,聽對方一句「家人們」,然后開始購物。
網紅、明星有存款千萬,月收入過萬。可是月收入兩三千的人,卻看不明白,對方在劫窮濟富。
離開網絡,回到現實,有錢的人,對窮人給的舊衣服,就是很討厭的。
當你興沖沖地把衣服給富人的時候,仍舊都不會看一眼,若是接過衣服,也是假裝說「謝謝」,然后把衣服丟進垃圾桶。
東西送出去了,但是人情沒有留住,這是扎了自己的心。更有甚者,把好端端的關系,就此破壞了。
04
「爛泥巴糊不上墻」的人:只會向你反復索要。
有一種人,和你很熟,一旦你愿意幫他,他馬上就賴上你了,什麼都要你去做。
你一次次幫他,他不會感恩,還認為是你應該做的。
但是你拒絕幫忙之后,他會反咬一口,認為你太缺德了,居然不愿意做「舉手之勞」。
一件舊衣服,送人了,人情就告一段落了。這是常規的想法。
可是別人就以此為索要東西的突破口,你的麻煩就來了。
比方說,得到你舊衣服的人,隔天就找你,要一頓飯錢。過幾天,他帶著孩子,瑟瑟發抖地站在你的面前,讓你不好意思不施舍。
你若是愿意幫孩子繳納學費,一準會吃大虧。
陸陸續續的付出,不是三五元錢可以應付的。
錯誤的幫忙,也存在「胡蝶效應」,千萬不要小看了。
05
「喜歡打扮」的親戚朋友:對衣服挑三揀四。
通常,我們能夠送出去的衣服,是質量還不錯,但是款式有些過時;衣服顏色不夠靚麗,畢竟洗過幾次了。根據舊衣服的特點,可以判斷,不太適合打扮,也不一定很合身。
每個人的身材不同,穿同樣款式的衣服,效果大不一樣。
你認為很美的衣服,到了別人身上,就出現了普通的征兆,起碼是「不太好看」。
那些喜歡打扮的親戚朋友,衣服要靚麗、合身、時髦、有個性等。新衣服都不一定讓他滿意,舊衣服就只能靠邊站了。
當你看到親戚對你挑三揀四的時候,一定是渾身不舒服吧。還是收斂自己的熱情,不讓對方有挑剔的機會。
06
送舊衣服,有講究。
雖然富人多了,窮人少了,但是需要舊衣服的群體,仍舊存在,我們要去尋找,并且給予關愛。
送衣服就像送禮一樣,恰到好處,就是禮輕情意重,對雙方都有好處。
幫助生活非常困難的人,讓他們穿暖和;和隨和的朋友交往,彼此穿什麼,都能好好溝通,不存在過節;給遠在山區的窮孩子,郵寄舊衣服,也是一份愛。
對于善于動手的人,把舊衣服拆開,能做工藝品,起碼能做成拖把,實現舊衣服的價值。舊衣服也能做成被子,用來墊一墊,也很舒服。
我們不能盲從「送舊衣服,會破壞命運」之類的說法,但是妥善處理舊衣服的智慧,還是需要的,千萬不要做利人害己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