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如果悟到善于處下的規律和剛柔并濟的變化,并在實踐中運用,慢慢就能悟到四兩撥千斤的奧妙了。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第七十八章,來探秘其中隱藏的三條宇宙生命規律。規律一:以弱守強,以柔克剛——變化的表象,蘊含著不變的真相。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道德經》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即「處柔處下」
。這個世上,若以堅攻堅,則兩堅必損;但如果以弱制強,最后一定是強損而柔全。就像屋檐下的點滴雨水,經年累月之后,可以把地上的大石穿破。所以老子說「弱之勝強,柔之勝剛」,這種柔弱可不是軟弱無力之意,其中恰恰蘊含著堅韌不拔的性格!你看,全天下再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似乎什麼都可以輕易就對水產生影響;但若仔細觀察,卻又發現沒有什麼真正影響了水的本性。所以老子說「無以易之」,這就是說:正是由于水在表象上的善于變化,反而保全了其內在品質的永恒不變!水的這些特性,大家都很清楚,但能把這種善于自居下位、謙虛柔和的品質融入自己生命中,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人要懂得忍耐與等待,這是人生中最難練的功夫!水性柔韌,陰性寧靜,但水能滅火,陰能消陽,靜能勝躁。天下萬物,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強弱本是一體,就像太極的兩個面,關鍵看如何運用:但執著于展現剛強,往往就會折損;只有懂得示弱,才能保全自身。這些規律的東西,看起來與常識相反,但仔細想一想,事實就是如此。規律二:甘于處下、受國之垢、受國之不祥的人,才能成為王者。原文:「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老子稱之為「圣人」
的人,就是讓大家向他們學習的好領導、好家長、好公民。這些圣人像江海不逆小流一樣,遇事不推卸責任,而是引過自與;從容擔當屈辱和災禍,愿意為了人民的安康負重前行!所以天下才能托付于他!可老子偏偏說,真正的天下王不是坐在高位上作威作福的人,而是心甘情愿為大家承受誤解、壓力、減損和災禍的人。就像百谷王一樣,甘居百川下流,以其柔弱的品性謙和地容納一切,任誰都擾之而不渾、澄之而不清。老子的這一說法打破了一切常規,不能用一般的世俗概念去揣摩,然而這也正是大道的所在!按照老子的標準,誰想坐穩天下王的位子,誰就要甘于處下,還要受國之垢、受國之不祥。就這幾個標準,恐怕已經嚇跑了99%向上爬的人了!因為世人為什麼想要爭高位、顯剛強,都是誤以為這些能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更多的好處而已。試想:一個人地位高貴卻無功勛,俸祿豐厚卻無業績,那怎麼可能坐得住這個位子呢?即使好不容易上位了,但禍事也早晚會降臨到他們頭上,所以俗語才有「富不過三代」之說,背后的道理就是「德不配位」。規律三:以退為進——你能承受多大的壓力,就能得到多大的動力。
老子近三千年前說的「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如果用現代語言來表述,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是《道德經》里從頭到尾強調的思想,也是古往今來的大道至理!生活中,越是大家不愿接受的事情,你若能接受、能忍耐、能做到,你的成就也將越大!因為人生中,要想有所收獲,必須有所付出,兩者平衡,才能實現交換。有時被人貶低、侮辱、欺壓,看似無法容忍、自尊心受挫。因為你自身真實的價值,絕不會由于別人的貶低或抬高,而真的發生改變。只要自己不放棄,化壓力為動力,潛心做事,完善自己,當時機到來,你的價值遲早會發揮出來! 其實,得意處論地談天,俱是水底撈月;拂意時吞冰嚙雪,才為火內栽蓮—。從來沒有人天生就是強大的!那些內心強大、沉著冷靜的人,其實都是經歷了風風雨雨的摸爬滾打,才修煉而成的。意思是,我說的看著像反話,但卻是反于物而合于道的,其實是大實話!因為老子是站在時間之外、空間之上去看待一切發生,他準確地發現了紛繁世事表象背后永遠不變的真相。而我們這一輩子,有機會實學、實證《道德經》中的宇宙生命規律,實在是非常有福報的一件大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