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喜歡和君子交往,不喜歡和小人交往,那到底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
其實是很難分得清楚的,因為即使是君子,也有小人的特點;即使是小人,也有君子的表現。往往君子看起來更像小人;小人看起來反而像君子,這就很復雜了,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一個人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往往只能通過時間的驗證,才能明確出來。
弘一大師曾經說過一句話,很是經典,他說:
「我不知何為君子,但每件事吃虧的便是;我不知何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這里有幾個關鍵詞很重要,就是「每件事」、「吃虧」、「好占便宜」。
小人,有時候為了得到大的利益,也會吃一點虧;君子,有時候為了顧及人情世故,也要占一些便宜,但最后還是要還回去,還是要吃虧。
但最關鍵的是,小人不會永遠吃虧,君子不會永遠占人便宜。
所以說什麼是君子?就是心存厚道之人,就是寧肯吃虧,也不愿占別人便宜的人。
小時候在農村,雖然大多數人都是農民,沒有什麼文化,沒有讀過《論語》,但我認為他們中也有很多人,都算得上是君子。
就因為當時農村還有淳樸厚道的風氣,很多人會認為吃虧是福,以占別人便宜為恥,讓人笑話,讓人看不起。大家寧可自己吃虧,也不會讓對方吃虧。古人講「禮尚往來」,鄉鄰鄉親之間也短不了互相幫助、贈送點東西什麼的。比如你家種的紅薯比較多,送給鄰居一些,那鄰居就一定會找一些對等的,或者更多的東西,來還給你,絕對不會白吃你的。有時候大家一起去吃飯,都會爭著搶著去結賬,爭執半天,誰也不肯讓對方結賬,讓自己落個占便宜的人。
而有些人呢,就喜歡占便宜,一點虧也不肯吃。這種人自私自利,總想個人的利益,根本不顧別人的得失與感受,這種人當然是小人了。
君子和小人,不是看他嘴里說的什麼,而是看他實際生活中怎麼做的。
說得再好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那也只是一個偽君子。偽君子還不如一個真小人,起碼小人不做作,不虛偽,大家知道他是什麼人,心里也就有數了,倒是躲著點,提防著點就行了。而偽君子則很具有欺騙性,往往讓人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