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有一篇千古奇文。
李白在賜金還鄉的失意中,看了它暢言:「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蘇軾在被貶黃州的苦悶中,讀罷更是直言:「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此文便是莊子的傳世名篇《逍遙游》,讓蘇軾李白二人,讀后心生贊嘆。
以前讀書的時候,一提到老莊這篇文章,就讓人不解其意,直搖頭。
時隔20年后重讀,才發現它包羅萬象,內藏人生大道。
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大家從中領悟生命真諦,解開心靈枷鎖,舒緩生活之疲累。
如果你活得不開心,不妨看一看這篇曠世奇作,讀懂豁然開朗。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水不夠深,則浮不起大船;風不夠大,就不能拖起巨大的翅膀。
一個人的修為如果不夠,就禁不住風雨。
你常為世事所累,不是事多棘手,而是自身智慧不夠。
人活于世,就如提筆作文。
有的人寫文章,只消思索片刻,便能引經據典,一氣呵成;
而有的人抓耳撓腮,苦思冥想半晌,仍舊毫無頭緒。
若你感到十分吃力,不是天賦不如人,而是胸中無墨,積累不夠。
就像孔子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意思是,不要擔心自己沒有職務,只看你自己有沒有勝任職務的本事。
如果你沒有深厚的實力做支撐,即便「風來了」,也會被大風吹倒。
但若是能夠沉淀下來,積累經驗,打磨自己,無論碰到什麼難關,也都能迎刃而解。
你的底層積累越厚實,就越能看到高處的風景。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早晨生長的菌類沒見過黑夜,夏天的蟬沒經歷過春秋。
有些人活得太累,就是太喜歡與朝菌談夕陽,與夏蟬爭四季,與無知的人辯長短。
其實,真正通透的人都能夠控制情緒,不與他人爭辯。
莊子曾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叫士成綺,他跋山涉水想去拜見老子,卻不想老子其貌不揚,大失所望。
他便口吐污言,譏諷老子為老鼠。
可老子一言不發,只管自己讀書。
還有一個故事。
惠子在梁國當宰相,聽見莊子要來,心里十分慌張,以為莊子要爭搶相位。
他便派人在國都搜尋莊子,想要驅趕他。
卻不料,莊子呵呵一笑,講了一個鹓鶵的故事便飄然而去。
老子不辯是因為士成綺的眼界只限于外表,莊子不爭是因為惠子心中只有私利。
在老子與莊子眼中,他們與旁人都有著一道難以逾越的認知隔閡,解釋再多也是徒勞。
正所謂,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
面對不懂你的人,與其費盡口舌,不如養一顆不爭之心,過清凈生活。
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再大的鳥站在樹上,只需要一個枝頭;鼴鼠再怎麼喝河水,也不過是喝滿肚子。
人也一樣,縱有萬貫家財,日食不過一日三餐;縱有廣廈萬間,夜臥不過七尺之地。
人生在世,三千繁華,終歸一粥一飯,生活真的不必追求太多。
財不求多,夠用就好,過分貪戀錢財,只會反受其害。
秦國李斯本已位極人臣,可他仍不滿足。
他為了獨霸大權,便陷害才能出眾的韓非子,以至于韓非子慘死獄中。
秦始皇死后,他又沒禁受住趙高的權財誘惑,篡改遺詔,ㄅ丨迫公子扶蘇自盡。
他的一生為追名逐利,費盡心力,整日惶惶。
直到被當街腰斬,才幡然醒悟:
原來年輕時牽著黃狗,自在地打獵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莊子說:「物物而不物于物。」
一個人應該駕馭外物,而不是被外物奴役。
許多人活得不快樂,就在于被各種外物所牽絆,使自己身心疲憊。
《省心雜言》說得好:「知足者,貧窮亦樂;不知足者,福貴亦憂。」
一個人活得好不好,無關乎你貧窮或是富裕,只在于一顆知足常樂的心。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看過一則故事。
清朝有一位郎中,醫術高明,深受百姓愛戴。
每當病人夸他妙手回春,他整個人便神采奕奕,看起病來也更加賣力。
而但逢誤診,只消別人嘀咕一句,他就以為別人在懷疑他,立馬就泄了氣。
一次,他感到胸悶氣短,還不停地咳血,便認定自己得了癆病。
他通知徒弟,準備為自己料理后事。
百姓們知曉后,也紛紛前來見最后一面,并一一道別。
但沒過多久,他的身體卻一天天好了起來。
這可急壞了郎中,看來是自己誤診了。
眼看就要自己醫術被拆穿,情急之下,他選擇服毒藥而亡。
因為太在乎別人的評價,他寧可丟掉自己的性命,也要維護自己的名聲。
真正的高人,都能看淡榮辱,從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不會因為別人的表揚而沾沾自喜,更不會因他人的批評而心生氣餒。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他人的評頭論足常伴左右。
如果你把流言蜚語當做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你只會失去人生的方向。
很多時候,你感到煩惱太多,憂慮太重,就是因為你把自己活成了一只提線木偶,任人擺布。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莊子在《逍遙游》中寫到,北海之鯤雖鵬程萬里,卻仍需等風來,再乘風而起。
列子已然是高人,可御風而行,但終究還是要有所依賴。
這世間萬物,沒有什麼能夠跳脫出自然的律動,而無拘無束。
在他看來,真正的逍遙從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能夠順應天地萬物靈性,駕馭六氣之變化。
明知不可為,而偏要做,這就是在刁難自己,徒增煩惱。
既然夏蟬一生都見不到春秋,那就與之共賞荷花,你們自有一番暢談。
既然大鵬管不住麻雀的譏笑,那就兩耳不聞他人語,心中也會有一片天地。
正如《道德經》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日出東方,水往低流,萬物都是順勢而生,人生也是隨緣而行。
漫漫人生路,盡人事,而聽天命。
遇上渡不過的河,你若執意強渡,達不到彼岸不說,還可能船毀人亡。
面對登不上高山,只要努力過,就無需死磕到底,半山腰也別有一番風景。
這世上沒有人能事事如意,你若順其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莊子·人間世》中,顏回問孔子:
怎麼才能應對艱難的世事,消弭心中乏累?
孔子則回道:「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行走于世,總有些事,是你掌控不了的。
既然如此,與其為這些事焦慮,不如索性卸下負重。
讀懂莊子《逍遙游》中這5句最通透的話,你便能活得瀟灑,過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