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盧梭《懺悔錄》:當你懂得這四點,便是真正覺醒的開始
2023/10/10

 有這樣一本書,自問世以來就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評價。有的人認為這本書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和哲學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對自由、平等和人性的強烈追求和思考。也有的人認為它的內容過于個人主義和思想上的偏激,一點都沒有尊重社會的現實。

總的來說,對于這本書始終呈現出兩極化的評價。一方折服于作者的坦率,另一方則不屑于他的虛偽,認為作者在推卸責任。

看到這些評價,讓人不禁好奇這本書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這本書叫《懺悔錄》,它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讓·雅克·盧梭所寫的一本自傳體作品。

在這本書中,盧梭他將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標本來剖析,毫不隱晦地向公眾揭露自己個人的丑行和骯臟的思想。如同他在開篇中寫道:「這就是我所做的,我所想的,我的為人。

而從這些故事里,我們卻可以窺見懂得深度自我剖析、發現真實自己的重要性。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底層青年到碩果累累的思想巨人,盧梭的懺悔覺醒之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觀摩。現在,讓我們一起跟隨這位偉人的步伐,找到真正的自我。

懂得正視自己的言行,

才能為之負責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 「你的行為就是你最真實的寫照,你要直視它并為之負責。」

1712年的6月,盧梭出生在日內瓦的一個鐘表匠家中。在他出生后的第九天,母親因為產褥熱而過世。就連他的父親,在他7歲那年因世事無奈而遠走他鄉。不到10歲的盧梭只能寄住在親戚的家里。

在親戚家住的時候,盧梭被送去雕刻匠家當學徒。在那個期間,他遭受了各種非人的摧殘,輕則辱罵,重則鞭打。正因為這些遭遇,他養成了說謊、偷竊、諂媚等陋習。

只要一有空,他就跟著街道上的小混混瞎混,調戲婦女、毆打長輩、破壞公物,甚至欺負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後來,他干脆不再當學徒,靠小偷小摸過日子,或者憑借自己漂亮的臉蛋去富人家里混吃混喝。

為了有地方可以住,盧梭可以在不同教派之間,巴結各大主教,讓其收留自己。甚至可以因為自己旺盛的欲望,無視教會的清規戒律,周旋在各家貴婦小姐之間。

他曾經去一個伯爵夫人家當仆人,過了一段逍遙快活的日子。後來那位夫人去世了,盧梭在悲痛之余偷了一條名貴的舊絲帶。被人發現后,他嫁禍給一名女性仆人。最后,這名仆人因此被趕出了門。而盧梭由始至終都沒有勇氣把真相說出來。

回想過去自己的所作所為,盧梭多次審視并反問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明明是一個本性善良的人,卻頻頻作惡;明明痛恨那些虛榮和浮華的生活,卻偏偏沉淪。

對自我的否定,一度摧毀了盧梭。但慢慢地,他在反省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所以,在此后的四十年里,他拒絕撒謊,始終保持正直和誠實的品格。

人無完人,只要是人,就會犯錯。唯有像盧梭一樣,正視自己的一舉一動,從反思中領悟,才能在改變中躍遷。敢于袒露自己所犯過的錯,正是尋找真實自我、邁向重生的開始。

懂得自愛,

才能踏出救贖的第一步

在《懺悔錄》中,盧梭講述了他與一些貴族女性之間的感情秘事。而他最為出名的一段感情,便是跟華倫夫人。

親人的離去和遠走讓盧梭極度渴望親情和愛情。後來,盧梭與風情萬種的華倫夫人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不倫關系。因為她給予盧梭母親般的溫暖,也給了他情人的柔情和甜蜜。

即便如此,盧梭也難改他那風流的天性。他仍然會跟與華倫夫人以外的貴族女性保持親密的關系。

在幾段感情中,最令盧梭自責的是,他曾經讓一名女性為他生下五個孩子。但又對這幾個孩子不管不顧,把他們拋棄到育嬰堂。

其實,當時整個社會都彌漫著各種奢靡的風氣,盧梭也因此未能及時覺察到問題所在。

直到他眾叛親離時,他才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一段段畸形男女關系。他意識到因為自己不夠自愛,沒有一個好名聲,所以得不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于是,盧梭認真處理所欠的情債,與享樂主義劃清界限。他開始學會尊重女性,遇到心儀之人時,也做到發乎情止乎禮,不再輕易越過雷池一步。

隨著對自己的深入剖析,盧梭還發現自己所有不幸的根源,離不開他對名利和金錢的追求,對虛榮浮華生活的追求。

所以在28歲那年,盧梭決定離開華倫夫人,隨后去了里昂當一名家庭教師。

工作之余,他靜下心來學習,閱讀大量書籍,包括晦澀難懂的哲學書籍,并通過寫作賺取稿費。之后的幾十年,盧梭陸陸續續發表近百篇文章,在文學圈中聲名鵲起。

他終于懂得如何愛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躋身上流社會,活出了真正的尊嚴。

當你懂得自愛時,便是太多美好的開始。你越不自愛,越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唯有學會自愛,才是對自己真正的救贖。

懂得極簡,為人生做加法

姑媽的悉心照顧,讓體弱多病的盧梭活了下來。但是,他的病根并未因此而消失,反而隨著他的成長而不斷地加重。

成年后的盧梭定居在法國,他的舊疾常常發作。當時流行喝水治百病的說法,于是他每天喝大量的水,卻沒想到把自己的胃給喝壞了。

有一次,盧梭在吃早餐時,突然失去了聽覺,而且頸動脈跳動異常。醫生為他做了檢查,卻對他的病束手無策。

盧梭自感時日無多,便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不再去參加那些熱鬧的聚會,選擇閉門不出,開始研讀起哲學類的書籍。他閱讀洛克、笛卡爾等人的哲學著作,并對這些書籍進行分門別類。

與此同時,他還迷上了鄉下的悠閑生活。每天清晨,盧梭獨自一人出門,走在一條鄉間小道上。他一邊散步,一邊感受自然風光。散步結束后,便開始整理自家的園子,摘水果,做果醬等等。

在鄉村郊野上,病歪歪的盧梭過上了夢寐以求的極簡隱居生活。這也成為他一生當中最充實、最美好快樂的時光。

正如《極簡生活》一書中講到, 當我們遵循「質量而非數量」的原則時,就可以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進行優化,選擇更加有意義的活法。 

所以,面對死亡的威脅時,盧梭選擇精簡社交,將時間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索中。他告別了繁華的都市生活,過起了樸素簡單的田園生活。而他的內心,也因此變得充盈和滿足。

人,越簡單,越清醒。生活,越簡單,越高級。及時清零,做好人生的減法,才能告別過去,收獲嶄新的人生。

懂得讀書,

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與同時代的其他啟蒙思想家相比,盧梭可以說是寒門出貴子的典型。

他有多愛學習,多喜歡看書?這個可以追溯到他的孩提時期。

當盧梭學會認字之后,便開始翻母親留下來的藏書。當讀到一本有趣的書時,他可以整晚不睡覺,一口氣把書讀完才罷休。

小小的盧梭很快就把母親的藏書讀完了。接著他去翻外公收藏的書籍。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就這樣沉浸在《世界通史》《名人傳》《死者對話錄》這些高深難懂的書籍海洋中,瘋狂地汲取養分。

16歲那年,盧梭被親戚送去雕刻坊當學徒。在雕刻坊旁邊有一家小書店,只要一有錢,盧梭就會去租書。沒錢了,他就會拿自己的衣服、領帶等隨身物品做抵押租書。

他是這樣形容自己對讀書的癡迷:「只要兜里有一本書,我就會急不可耐地想要翻開它。」不到一年的時間,盧梭就把書店里的書都讀完了。

人生,是一場靜悄悄的儲蓄,厚積薄發,天道酬勤。

盧梭在36歲那年憑借著一篇《論科學與藝術》而聲名鵲起。之后短短幾年內,他發表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新愛洛伊斯》《社會契約論》《愛彌兒》等作品,并迅速被傳播開來,人人都爭相傳閱。

一個人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是通往世界的路,都藏著自己的未來。

總有人問,讀書的意義何在?楊絳先生說:「讀書如閱世,多讀書可以變得更聰明更成熟。即使做不到寵辱不驚,也可學會做到不得意勿忘形。」

讀書,從生活中發現美好,得到不懼未來的力量,從而獲得逆風翻盤的「機會」。

在《懺悔錄》中,盧梭深度剖析了自己的一切。這既是對自己過往所犯過的錯的自白,也是給世人帶來一種自我覺醒的啟示。

刪繁從簡,豐盈自身靈魂;知錯能過,從反省中獲得救贖;堅持讀書,成就更好的自己。

就像尼采所說: 「沒有自我意識的覺醒,人就會自愿淪為奴隸。」

命運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當你有不屈服的信念時,才有逆天改命的可能。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