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有句話:「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能夠深刻感悟其中的道理,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有遇到挫折、坎坷、磨難的時候,甚至受人侮辱、陷害、誹謗等等各種打擊。這時候,我們的內心,往往充滿了憤怒和怨恨,很難平靜下來。
如果這時候有人告訴他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那他往往很不服氣,覺得這是懦弱退縮的表現,受人欺負了,不去找別人講理,為什麼要找自己的原因呢?這就是因為不明白因果的道理。
佛家常講: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佛家講的因果,是三世因果:往世、今世、來世。但一提到往世和來世,很多人就馬上搖腦袋了,已經聽不進去了,覺得那都是糊弄人的,誰知道有沒有往世和來世呢?
好,那咱先放下三世因果不說,就說現在這一世的。在遭遇不如意的時候,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冤枉,都是別人的錯誤。那你有沒有反省過自己的心念言行,有沒有過失呢?你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嗎?很多人可能做了很多惡事,還不以為然,覺得沒做壞事,還覺得自己是一個好人。
什麼是善、惡呢?簡單來講,你的一切心念言行,只要是利人的,就是善的,只要為自己的,就是惡的。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是心中存有貪念,為的是名聞利養,那就是惡。如果是為別人好,即使打人罵人,那也是善。
再往詳細里講,佛家說的十善業,都是善事,相反的,就是惡事。十善業包括:不貪、不嗔、不癡、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惡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
明白了善惡的概念,我們再來反省下自己 ,看看平日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到底有多少是惡的?有多少是善的?有沒有全是善,而沒有惡的呢?想必是沒有。古人說得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于我們一般人來講,都是善惡夾雜的,不可能純粹地只做好事,不做惡事,只有善念,沒有惡念。
如果你真正做到純凈純善,連一絲一毫的貪嗔癡念都沒有了,那恭喜你,你已經是圣賢佛菩薩了。當你真正懂得自我反省以后,就會發現自己其實也有很多過失,現在的一切遭遇,也都是理所當然的。再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場角度去看待問題,就會覺得別人對你的所作所為,也不無道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現在一切的惡果,都是自己從前所作惡因造成的。
當你想明白這些事情的時候,也就大徹大悟了,內心就會平靜下來,所有的憤怒和怨恨,就會一掃而光了。
世人不信因果,因果何曾饒過誰?如是因,如是果,真正想通了,才算學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