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張幼儀:被徐志摩拋棄后,完美逆襲為女銀行家和商界大佬
2023/06/03

很喜歡張幼儀這張照片,古典優雅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曾有一位民國傳奇女性,就成功實現了"從內打破"的人生完美逆襲。

如果一個人不愛你,你做什麼都是錯;不僅不愛你,甚至還恨著你。但請別忘了,握不住的沙,不如揚了它!

你完全可以華麗轉身,完成人生蛻變!如同民國傳奇人物張幼儀,她的一生不偉大但也精彩,即便半世憂傷,也能半生安然!

一、身世

1900年,張幼儀出生了,那是江蘇寶山縣的一個家境優渥的張姓家族。

呱呱墜地的她并不知道,那時的中國,女人是很卑微的。

那個後來在她生命里風花雪月的男人徐志摩,那時已經3歲了;林徽因和陸小曼還沒出世,林徽因小她4歲,陸小曼小她3歲。

緣分很奇妙。張幼儀也許從沒想到,她的一生情感會在4人中如此復雜的糾葛。

張家人喚她"幼儀","幼"代表善良,"儀"則代表正直與端莊。而此后的她便背負著名字的含義,在娘家和婆家保持謙恭形象。

她的大名"嘉玢","嘉"是輩份,"玢"是玉的名稱,代表精美與昂貴。在父親心中,"玢"還代表著人類至高無上的美德。

人如其名,張幼儀的一生似乎都在詮釋著她的名字:謙恭、順從又品德高尚。

祖父曾是清廷高官,家中有大批土地和大宅子;父親是治病救人的醫生,張家財富不足以讓他收診金;母親是溫婉的傳統女性。

張家有12個孩子,8男4女,張幼儀是家中的第二個女兒。

她最喜歡二哥和四哥,二哥張嘉森代表著自由,四哥張嘉璈代表著傳統,她就在兩種不同的關愛中成長。

她的這兩位哥哥也是厲害的人物,二哥是哲學家,四哥是銀行家,對她的影響都不小。

張幼儀後來曾說:

" 我生在變動的年代,所以我有兩副面孔,一副聽從舊言論,一副聆聽新言論。我有一部分停留在東方,另一部分眺望西方。我具備女性的內在氣質,也擁有男性的氣概。"

張家人也說,張幼儀身上帶有天生的男子氣概,甚至拿走了在她后面出生的七弟的男子氣,所以才使七弟像女孩子一樣柔弱。

估計張家人也更加沒想到,以后的張幼儀氣魄遠超眾多男子,而且成為叱咤風云的銀行家和企業家吧。

因家中孩子比較多,張幼儀一直到6歲才斷奶。小時候只要想喝奶,她便湊近阿嬤的[乳.房]喝上一頓。這讓張幼儀後來笑稱這是她身體硬朗的秘訣。

的確,在與徐志摩情感糾葛的人當中,她是最長壽的。

劉若英飾演的張幼儀劇照

那時的張家,對孩子的教育仍是封建禮教和儒家文化,時刻將孝道掛在嘴邊,并教育他們克已守信復禮、注意言談舉止等。

幼年的張幼儀不敢違背父母分毫,甚至父親無須開口,她就能踹度父親的心思,比如父親想喝茶時,她已將茶水端去。

母親對父親的無條件遵從,也讓她學會了以后順其自然的生活,尤其是在男權社會里的女子的隱忍與堅韌。

沒有父親召喚,她不能出現在他面前。父親說話,她要一聲不吭;父親訓斥,她要鞠躬感謝父親的糾正。

張幼儀壓抑住生命中的任何一個波瀾,將孩童本應有的天真活潑沉入大海,也為她以后的沉默婚姻埋下了隱患。

她人生開端的畫卷,與其說是"波瀾不驚",不如說是"蒼白無味"。

張幼儀還是比較幸運的。裹"三寸金蓮"是舊時女子的傳統,不裹小腳意味著找不到夫家。3歲的她就曾因裹小腳而痛苦不已,一連哭了3天。

17歲的二哥不忍她受苦,向母親求情并承諾,如果妹妹嫁不出去,自己照顧她一輩子,母親這才讓她的一雙大腳恢復自由。

而多年以后,她也將會明白,她的這雙大腳既讓她追隨了苦難,同樣也讓她奔赴和感受了遠方的幸福。

張家對子女教育很開明,既讓他們學習傳統儒學,也與時俱進學習西方先進思想。

父親把二哥和四哥送到日本求學,五哥和六哥進新式學堂,家里孩子請先生上門來教。

張家同樣有男尊女卑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家中男孩要背誦《論語》《中庸》,還要抄寫《孝經》《小學》等。

但家中女孩只要能夠認一些字就好了,其他就是學習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女性傳統道德教育,再有就是幫母親干活。

張幼儀與其他姐妹不同,她渴望進新式學堂讀書。一個偶然的機會里,12歲的她終于進入第二女子師范學校蘇州女校就讀。

她希望學習3年后取得一張小學教師資格證書,第4年就可教低年級了,然而在那個年代里,可供女子自己支配的自由并不順暢。

張幼儀劇照

二、 婚姻

張幼儀9歲時,二哥和四哥從日本留學歸來。兩位哥哥已是獨當一面的成年人了。

四哥學的是經濟學,又成熟穩重,自然就接管了家中預算大權。

因為有過搬出張家大宅的家道中落的窘境。四哥建議母親,盡快為家中沒成家孩子謀劃親事。女孩子有了婆家,就有了一生依靠。

按照長幼順序,張家14歲的大姐應該最先出嫁,但據說大姐不宜在25歲前嫁人,否則丈夫會早早死去。

如此成親重擔就落在了9歲的張幼儀身上。

13歲那年,張幼儀放假回家,父親給她看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男子頭有些大,下巴有些尖,戴著金絲眼鏡,十分斯文,鏡片后的眼睛透著靈氣。

這就是徐志摩,是四哥為她挑選的丈夫。

四哥從日本留學歸來后就做了浙江都督的秘書,在視察當地學校時,看到了《論小說與社會之關系》文章,文筆酷似梁啟超,書法氣宇軒昂。

後來一打聽才知作者是徐志摩,當地一戶有錢富商的獨生子。

教育程度和出眾家世,讓四哥認定為妹夫人選,其他高矮胖瘦及人品,不用多作考慮。

于是當晚就給徐父去了信,提議讓徐志摩與妹張幼儀成親。

四哥張嘉璈在當地聲望很高,徐父很高興,當即回信說"我徐申如有幸以張嘉璈之妹為兒媳。"

如此簡單的兩封信,決定了張幼儀的一生。

實際上,張幼儀費徐志摩心中理想妻子人選。沒有精致的容貌,沒有玲瓏的身材,沒有卓然的才華,皮膚不夠白,穿著不夠時尚。

雖上過1年學堂,但在徐志摩看來,仍然是曾經纏過腳,沒有文化的鄉下女子。

直到兩人結婚多年以后,張幼儀才在傭人口中得知,徐志摩在第一次看到她照片時,眼中沒有愛慕和欣喜,充滿了嫌棄。

還拋下一句寒心的話:"鄉下土.包子"。

1915年,兩人結婚,張幼儀嫁妝很豐厚,是六哥專門從歐洲采購的,多得火車都裝不下,必須用船運到婆家。

這是娘家財富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娘家對女兒的愛。

張幼儀象提線木偶一樣和徐志摩舉行了婚禮。在徐志摩揭開她蓋頭時,她由起初的嬌羞感到失望,徐志摩眼神嚴肅,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連大家胡亂的鬧洞房,比如要看張幼儀大腳等等,徐志摩都無動于衷,要不是有哥哥和弟弟護著他,她幾乎會被氣哭。

鬧劇過后,兩人相對無言。

婚姻從沉默開始,兩人沒有交流,只是順其自然的做了夫妻。用徐志摩的話說,他是在完成父母交給的使命。

張幼儀與徐志摩劇照

張幼儀是很聰明的,由于自小在娘家踹度父親的心思,在婆家也能猜測公婆的喜好,慢慢學會了討好和孝順婆婆的小技巧。

無論發生什麼事,她都淡定穩重,用自己的主見打點一切,對于家庭用度,該省則省,還能想好辦法去處理家事。

婆婆喜歡她的聰明、守規矩和能干。公婆不讓出門,她也乖乖呆家中做家務,跟公婆做鞋等,毫無怨言。

公婆越來越喜歡她,把她當女兒看待。

但是她的聰明、能干和賢惠,在徐志摩眼里蕩然無存。她是公婆最好的兒媳,卻是丈夫眼里不存在的妻子。

兩人會履行夫妻義務,因為父母想抱孫子

徐志摩在結婚幾周后,就離開張幼儀開始外出求學,說白了就是要逃遠點,但其他再怎麼逃,也不能改變既成婚姻的事實。

張幼儀求助二哥讓他到滬江大學上學,徐後來又到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上學。

他時常給父母寫信說學校的精彩生活,卻只字未提張幼儀。

只在學校放假時,張幼儀才能見到徐志摩,但相見等于不見,他仍然當她是空氣,當她不存在,繼續對她"冷暴力"。

除履行夫妻義務,他拒絕與她有任何的肢體接觸。連抓癢這種事,他也讓傭人來做。

夫妻二人幾天不說話,沉默得如同死寂。

他完全把父母強迫他結婚的怨氣,撒在了張幼儀身上。

在婚前,張幼儀接觸的都是象她的哥哥們那樣知書達理,對家庭負責的男人,她以為徐志摩也是。但表象上看起來不錯的男人,往往也會讓人寒心。

即便懷孕也不能改變徐志摩的冷漠。

在某次徐志摩回家后不久,張幼儀發現自己懷孕了,她很興奮,她想象孩子可以代替他父親陪她聊天。

她以為徐會對她有所改變,但靜下心來想,她才發現那個讓自己想念的人,早就已經不屬于自己。

張幼儀還算比較幸運的,她生下了徐家的長孫,徐志摩很高興,因為完成了父母交給的使命而感到輕松。

兒子取名「徐積鍇",代表剛強、正直、果斷和公正,因為給徐家帶來了歡樂,也叫"阿歡"。

兒子已然降生,他再沒有必要留在張幼儀身邊,他要出國留學了,去馬薩諸塞州的克拉克大學攻讀銀行學和社會學。

兒子出生后,張幼儀也可以時常回娘家。有次國外回來的二哥問張幼儀什麼時候去國外與徐志摩團聚,這讓她大吃一驚。

她從沒想過這個問題,不敢和公婆提,更不敢和徐志摩提,那時的女子本就足不出戶。

張幼儀與徐志摩

三、離殤

二哥希望她出國,主要還因為徐志摩與林徽因在國外的戀情傳得沸沸揚揚,他希望妹妹去挽救自己的婚姻。

她以自己學習和教育兒子為出國目的,才讓公公同意她出國。但還是在1年后。公公的目的是讓張幼儀看著徐志摩。

徐父本讓徐志摩學金融學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本可輕易拿到。

但關鍵時刻,他放棄經濟學,改學政治學了;后又放棄政治學,改學哲學。

他因想成為羅素的學生,就跑到歐洲去,到英國又沒見到羅素,羅素來了中國。

他在信中提及到輾轉窘境,才讓公公認為張幼儀可以去照顧他。經過3個多星期的漂泊,輪船在馬薩諸塞州港口岸。

為了迎接與徐志摩的見面,張幼儀在船艙里演練了很久,他想象著在異國他鄉與徐志摩的二人世界。

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多年以后,張幼儀說:

她在人群中掃視,她一下就認出了他。不是因為夫妻之間的心靈感應,而是在所有等侯的人當中,徐志摩是唯一一個看上去最不想待在這里的人。

他不情愿她過去,沒有正眼瞧她,沒有關懷,只簡單問了下父母和孩子的近況,還有些旅途經歷,兩人僅限一問一答。

到了巴黎后,第一件事就是帶她去百貨司買西式服裝。然后到照相館,強裝笑臉拍了照片,并把照片寄回家。

以證明他們在歐洲很好,證明他們很幸福。

之后他又開啟了對她的百般嫌棄。她坐飛機嘔吐,他嘲笑她是土.包子;和中國朋友聊天,他故意用英語,目的是讓她難堪。

不是距離消磨了愛情,而是愛情在兩人之間根本就沒有存在過。除了沉默,就是讓人發瘋的窒息。

在倫敦俱樂部住的都是中國人,當他們第一眼看到她時,都有或多或少驚訝。直到後來,張幼儀才深刻理解到驚訝背后的故事。

在這樣的環境里,徐志摩會脫去西裝,穿上中式長袍。但他會有兩張面孔隨意切換,上一秒還在和別人談笑風生,下一秒見到張幼儀,馬上就冷若冰霜。

她無所事事,他也很少帶她出去。

他忙碌而充實,同樣把她當空氣。兩人都為沉默而感到窒息。多年后想起來,張幼儀會覺得那時為什麼那麼沒有自我。

(徐林兩人拍照片的劇照)

在徐志摩錄取為劍橋特別文科生后,他們搬到沙士頓。她每天經過漫天沙塵的小路買菜為他做飯,照顧他,但他仍然視而不見。

終于有一天,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徐志摩表情瞬間凝重。 他沒有經過太多思考,決絕地讓她把孩子打掉,她說有人因打胎而死掉。

他告訴他, 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了,難道就沒有人去坐火車了嗎?這句話,無疑成為了渣男的經典代表語。

一句求惻隱的話卻換來了更多的冰冷。一個人的才華和背景,都無法證明他的為人。孝順父母和為人正直,都可以制造假象來偽裝。

她原本想換回他的內心,冒著生命危險打掉孩子,以維系婚姻關系,但是作為母親她確實不忍心。

隨后一段時間,徐志摩玩起了失蹤,整整一個星期,人間蒸發了一樣,她就一個人傻傻地坐在空蕩蕩的房間里,不吃不喝。

她曾想到過死,但一想到父母和阿歡,她心又軟了、克制住了。一周之后那位失蹤的人派來了一個叫黃子美的說客,他說:

"他想知道,...我是來問你,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兒媳婦,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

他鼓足勇氣說了出來,這讓她覺得不可思議,這麼愚蠢的問題,徐志摩也要借他人之口問出來。

她朝他吼,既然做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又怎麼能做徐家的兒媳?! 在這一刻,還在扮演孝順,是不是可笑? 第一次游說并未成功。

半年之后,徐志摩派好友吳經熊來當說客。

原本他躲著不現身的,在張幼儀要求下,他終于帶著失婚協議現身了,還帶來四位朋友壯膽。

當她說到要經過自己父母同意才簽字時,他緊張得說漏了嘴: "林徽因....林徽因要回國了,我非現在失婚不可。"

這就是他消失和失婚的原因,他是因為有了女朋友,才急于要失婚,她毫不猶豫簽了字,身邊立刻傳來他和朋友們慶祝的聲音。

她第一次敢用坦然的目光直視他: "你去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太太。

"不知這種"好"是不是徐志摩甘愿接受的,即便以后為了她,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張幼儀與兒子徐積鍇

四、重生

被徐志摩拋棄后,張幼儀首先想到的是親情,他寫信向二哥求助。二哥讓她留下孩子,還說自己可以撫養他,并接走了她。

後來她又跟著七弟到了柏林,直到懷孕最后一個月,七弟都無微不至地照顧她。她在生下兒子彼得幾天后「被失婚」

而徐志摩只在醫院育嬰室玻璃窗外看了看兒子,那神情就象看一件新奇玩意,眼神中充滿愛意卻看不到責任。

與對張幼儀的冰若冰霖相比,徐志摩對林徽因熱情似火。

在初見林徽因后,她就被徐志摩驚為天人,為此還寫下很多情詩,并開展了瘋狂追求。

而林徽因的回復很理性,意思是說她不是濫情的女子,愛她就不能讓她尷尬,要他必須在她和張幼儀之間做出選擇,不能對兩人都不負責。

這讓徐志摩瘋狂想要擺脫張幼儀,但他的愛情之夢在他失婚時已經破碎。

因為林徽因已經決定,終止這場被世人詬病的愛情,并隨同父親回國。

雖然徐志摩後來緊隨林徽因回了國,又在報紙上發表了失婚通告,然而林徽因早已從激情中冷卻下來。

承認與徐志摩有心靈共鳴,但無法讓他成為自己的丈夫。她把情感寄托在梁啟超兒子梁思成身上,并與他結了婚。

徐志摩嘗到了被拋棄的凄慘。

他不知道在他這段失戀中,張幼儀正在經歷喪子之痛,不滿3歲的彼得因一場疾病被奪走了生命。

張幼儀在柏林的3年過得非常充實,人也變得很堅強。她獨自撫養兒子,學習德文,并去裴斯塔洛奇學院學習。

國的生活,讓她真正變成一位真正獨立的女性,而這些被人羨慕和稱贊的獨立,完全是被生活逼出來的。

獨立的女性,總是散發一種獨特的魅力,張幼儀渾然不知,那時獨立的她已經脫胎換骨成了一位讓人欣賞的女性。

她雖然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但也只有二十三四歲,還是美好的年華。這時一位叫盧家仁的男人闖入她的生活。

她記得二哥說的話,她和徐志摩失婚事件在華人圈里鬧得沸沸揚揚了,為避免更多閑話,5年之內盡量不要讓人看到她單獨和某個男人在一起。

這次感情也就作罷。

接下來隨之而來的打擊讓她悲痛欲絕。兒子彼得再次發病,醫生發現在兒子小腸里有一條寄生蟲,就在腸子和皮膚的中間。

但德國醫療不能治,不能將蟲子抓出來,瑞士高昂費用又承擔不起。求助國內的徐家二老,又說無法承擔費用。

1925年3月9日,彼得永遠閉上了雙眼,張幼儀非常傷心。而此時徐志摩忽然出現,他只看到彼得的骨灰盒。

原來是婆婆擔心張幼儀,才讓徐志摩專程看望的。兩人已然再無任何關系。

許久未見的兩人,仿佛重新認識一樣,張幼儀也不再唯唯諾諾。

後來張幼儀也才知道,徐志摩提出的同她一起到意大利旅行,不是為了給自己療喪子傷痛,只是為了逃避國內王賡的追殺。

因為徐志摩又戀愛了。這次對象是陸小曼,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京城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哈爾濱警察廳廳長王賡的妻子。

王賡曾是徐志摩的好友,得知兩人相戀,王賡怒不可遏,揚言要殺掉徐志摩。

原本王賡是讓徐志摩照顧陸小曼的,結果卻照顧出了「愛情」。王賡重事業,徐志摩浪漫多情,徐陸兩人一見面就火花四濺。

因此身在意大利的徐志摩療的是愛情之傷。他時刻關注著國內動向,還讓胡適幫忙留意,告訴他什麼時候可以回國。

終于有一天,警報解除了,胡適告知他王賡已經改變主意了,同意和陸小曼失婚了,并決定不再追殺徐志摩。

徐志摩收到消息開心不已,為了躲災而躲在張幼儀身邊5個月,他們之間結婚后都沒有相處過這麼長的時間,確實有些諷刺。

于是徐志摩迫不及待回了國,張幼儀帶著彼得骨灰再次回到漢堡,為了完成后面的學習,她認為只有知識才能讓自己堅強。

也許是國內徐家二老為徐志摩婚事操碎了心,經常忘記給她寄支票,她除了要付房租和學費外,還有交通費、生活費等。

錢沒寄到時,她幾乎連飯都吃不上。彼得的離世,讓她失去了再次學習幼兒教育的動力,她有了回國的想法。

徐家二老的信讓她有了回國的台階。

他們讓她回國幫忙作決定,因為他們尊重她,只有她親口承認與徐志摩已經失婚了,才同意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

在國外整整5年,堅毅的她回國了,在她的「同意」之下,徐志摩和陸小曼結了婚。

徐志摩與陸小曼

五、 逆襲

回國后的瑣事也比較多,娘家的事、原婆家的事等等,幾乎都會匯集到張幼儀這里來,徐家二老依然待她如親生女兒。

徐家二老每次一有事就來找她。在她們眼里,張幼儀才是他們的兒媳。尤其是陸小曼進門以后,二老更是苦不堪言。

他們對陸小曼的行為相當不滿,說陸小曼要求徐志摩吃她剩下的飯,還要求徐志摩抱她上樓等,張幼儀也只得好言勸說。

對于娘家父母的去世,張幼儀是張家唯一有主見的女兒,他們后事的每個細節,都是張幼儀操辦的。

為解決生計問題,張幼儀將國外學到的教育和語言結合起來,在東吳大學教德語,教了一學期后,人生之路又出現的另一條路。

一個由幾名女子創辦的商業銀行代表找到她,希望她出任銀行總裁,明確說是看中她與四哥的關系,想要保住銀行里的錢。

張幼儀以為自己會在教育事業上走完一生,但她認為自己可以嘗試銀行管理。她只答應作銀行副總裁,以免和四哥成競爭對手。

沒想到從沒做過銀行管理的張幼儀,竟然能做得非常優秀,表現了出色的管理能力。

女子銀行經營很困難,「死債」很多,很多錢很久都無法收回,銀行賬上幾乎分文不剩,收回款成了最緊迫的事。

為此張幼儀親自出面與借貸人溝通,利用自己的各種關系,將自己的銀行建筑抵押給獎金雄厚的銀行,才獲得資金周轉。

在銀行人員管理上,更是以身作則,銀行人員干勁比以前大了許多。

漸漸地,很多人將女子銀行作為儲蓄首選。張幼儀曾因身為上海女子銀行副總裁的所作所為,一度被傳為佳話。

張幼儀任女子銀行副總裁時照片

在銀行上班的同時,張幼儀還一邊給自己充電學習,她不希望自己教育程度不夠,影響在工作中的表現。

在銀行工作的經歷,打開了張幼儀的商業頭腦。她和幾個朋友又一同出資開了服裝店,由她出任服裝店總經理。

" 云裳店"顧客幾乎都是各界精英,"南唐北陸"的陸小曼和唐瑛更將"云裳"服裝穿出了時尚的口碑。

徐家二老同陸小曼的關系仍然緊張,直到徐母病重,他們也不希望陸小曼插手他們的后事。張幼儀只好以義女身份辦了徐母后事。

對于感情,張幼儀的身邊不乏追求者,但她都選擇了拒絕,她認為她的生活不需要愛情點輟,也同樣可以過得很精彩。

哥組建中國民主社會黨時,張幼儀就管理過財務,她總能憑著自己聰明智慧,維持收支平衡。人們對她贊美不絕,能干、有魄力等等。

而此時的徐志摩和陸小曼婚姻并不被人看好,兩人中間出現了翁瑞午。為負擔陸小曼不菲的開銷,徐志摩經常要打幾份工。

終于有一天,一份電報送達了張幼儀,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在途中墜毀,他是飛機上唯一的乘客,在飛機墜毀時當場死亡。

張幼儀不明白電報為什麼送到她這里,徐志摩的妻子是陸小曼,只有她才有去認領尸體的資格。

但送信人說,已經去過徐志摩家,陸小曼站在煙霧繚繞的門內,說什麼也不相信徐志摩真的死了,拒絕接受電報,拒絕認領尸體。

有些可笑,那位努力為她賺錢的人死了,她連人家尸體都不愿意認領。不知道之前徐志摩有沒有一刻想到過張幼儀的好來。

她只好讓八弟帶著兒子阿歡去認領。

林徽因和陸小曼都沒有參加徐志摩的葬禮。陸小曼還讓人把徐志摩身上的壽衣換成西裝,把棺材換成方形的西式棺材。

張幼儀無法理解這種西式做派,甚至徐志摩最后的清靜也要她來爭取,她強壓心怒火:

" 你只要告訴陸小曼,我說不行就好了!"

陸小曼打著浪漫與西式的旗號,從徐志摩身上一味地索取,從未盡到妻子的責任,反而讓徐志摩為她到處奔忙,而在他死后,還拒絕認領他的尸體。

這種所謂的愛,確實很可悲。

徐志摩與陸小曼

徐志摩死后,徐父每月給陸小曼打去300元錢;徐父死后,張幼儀還是會為陸小曼匯去300元,她認為這是幫阿歡完成對繼母的供養。

直到陸小曼與翁瑞午同居,張幼儀依然沒有中斷匯款。只是有一天,翁瑞午找上門來,說他的財產可以供養陸小曼,她才停止匯款。

在徐志摩死后,張幼儀也將他的父親當成了親人。在侍奉的13年中,從沒認為是累贅,反而認為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事業上,不得不說張幼儀真有經商眼光和頭腦。張幼儀曾經收購了大量的制作軍服必備的染料,并囤了起來。

等到市面上沒有這種染料,就連從國外也購買不到時,她將染料以高出原價100倍的金額出售,從而賺了一大筆錢。

之后她又將這筆資金,用作投資棉花和黃金,憑借出色的經商頭腦,張幼儀成為戰爭年代少數能賺錢的商人大佬之一。

曾經有一位姓宋的太太,每天都到她家里來向她學習投資,張幼儀怎樣做,她就跟著學,也因此賺了許多錢。

張幼儀是出色的銀行家,也是有名的企業家,還有很有眼光的投資者,在事業上她風生水起,堪比巾幗英雄,但她的感情仍然沒有歸宿。

後來,53歲過了半生的張幼儀到了香港。在這里她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孤獨半生的她終于遇見了文質彬彬的另一半蘇紀之。

她還寫信問了哥哥們的意見,二哥先表態讓她自己做決定。後來她又征求兒子的意見,兒子表示非常支持。

她收獲了20年幸福的婚姻,20年雖然不是很長,但她品嘗到了做妻子的滋味,她在自己的墓碑上冠了"蘇"姓,叫"蘇張幼儀"。

張幼儀與兒孫們

蘇紀之得腸癌去世后,張幼儀去美國和兒孫們在一起。1988年,88歲的張幼儀走完了傳奇的一生。

張幼儀的事跡,雖然隔著一個世紀,卻仍然散發著正能量的光輝和溫暖。

的確,即便有時命運跟我們開了個玩笑,我們也應該堅韌和堅強。因為也許你的一轉身,很可能就是完美的蛻變與逆襲!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