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2月23日,著名導演史東山在家服下大量的安眠藥自盡,年僅53歲。
在葬禮上,史東山的妻子華旦妮悲痛欲絕,她流著淚,一遍又一遍的呼喚著丈夫的名字,周圍的人看了,無不唏噓感嘆。
當時電影界歷來是史、蔡并重,這里的史指的是史東山;而蔡則是蔡楚生。
史東山出生于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喜愛音樂、繪畫。
因為父親早逝,史東山不得不中斷學業,外出尋找工作,小小年紀就挑起了養家糊口的重擔。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史東山為了生活,做過報務員。
報務員枯燥的日子并沒有讓史東山放棄對藝術的追求,他的心中始終存著一個電影夢。
1921年,史東山放棄了報務員的工作,來到了好友但杜宇開設的上海影戲公司。
在這里,史東山充分展現自己多面手的藝術天賦,他既是負責畫景布的美工師,又擔任了布景、洗印、反光扳等工作,還客串過《小公子》等影片。
不久之后,上海影戲公司因種種原因背上了巨額債務,為了還債,史東山為公司編寫了《柳絮》劇本,自任導演。
早期的史東山有著強烈的唯美主義傾向,他所拍攝的電影大多注重畫面的細膩雅致,而題材也是描寫男女之情。
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史東山加入左翼聯盟,受到「左翼運動」的影響,逐漸放棄了唯美主義,從而走上了批判現實主義的道路。
史東山十分關心中國內部深層次社會問題,他認為與其簡單地揭露日軍暴行,不如探究一下本民族的劣根性。
1932年,史東山與孫瑜等人聯合拍攝了抗日電影《共赴國難》,影片以「一.二八滬戰」為背景,講述了一位老父親在戰爭來臨前號召全家發動抗戰的故事。
史東山的一生創作了30多部電影作品,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八千里路云和月》。
《八千里路云和月》由史東山執導,陶金、白楊主演,該片講述了女大學生江玲玉和青年音樂家高禮彬在艱苦的斗爭中相識相愛,卻在抗戰勝利后生計艱難,仍然不向黑暗社會妥協的故事。
史東山是一個單純的藝術家,他不懂政治,只想憑自己的一腔熱血,用電影來喚醒民眾。
新中國成立后,史東山拍攝了《新兒女英雄傳》,他于1949年7月- 9月間,相繼發表了三篇文章,對未來中國的電影方向提出了中肯的意見。
史東山在文章中提出「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應該不止是寫工農兵,而也應該站在工農兵的立場上,為工農兵的利益選擇一切題材來寫……」
寫完三篇文章后,史東山沒有什麼顧慮,他認為自己只是提了一些意見,就算上頭不認可,也沒什麼大不了。
可惜,他想錯了,藝術家最大的悲哀莫過于不懂政治。
江青對史東山的言論十分不滿,指出他的論調是反動的,不合時宜的思想。
1955年,中國發生了「胡風案」,因為史東山和胡風是好友,江青再度找到了他。
江青走后,史東山神情恍惚,他在便箋上寫下了「對胡風是人身攻擊」的字句,隨后又揉成一團扔進了垃圾桶。
苦悶中,史東山對妻子華旦妮說:「她說主席要她來關心一下電影方面的事……我怎麼能受一個女人的擺布?」
華旦妮聽了丈夫的話,安慰了幾句,并沒有多想什麼。
不料,幾天后,史東山突然吞服安眠藥自盡……
史東山為什麼要自盡,江青又對他說過什麼呢?
據史東山的女兒史大里的回憶,自己的父親去世后,遺書被收走,但她在現場收存了三張紙條,其中兩張分別寫著「漫不在乎個人的成敗,但求得為人民服務」、「莫使煩惱和憂慮擾亂了我的神經,需要的是徹底的睡眠和休息」。
史東山為什麼要寫這些話,這些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這里面的原因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特殊年代,史東山妻子華旦妮被誣陷為「軍統特務「,在秦城監獄關押多年,他的5個子女也未能幸免。
華旦妮出獄后,對丈夫的死因守口如瓶,至死也沒有吐露過半句話。
隨著時間的流逝,史東山的死因已經成為了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