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的大智慧:「知深淺,懂進退」
2022/09/06

「懂分寸,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

人生如棋,識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贏。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卡耐基曾說過:

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取決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則要依賴其人際關系的質量。

所謂掌局者,往往就是人際高手。而人際高手,就是讓人舒服。

知深淺,方可心中有數;懂進退,才能冷暖自度;有分寸,方能行為有序。

知深淺,是一種能力

《瑯琊榜》的靜妃娘娘,可是善解人意的絕佳范本了。

皇后刁難惠妃,靜妃想幫忙,卻被皇后說醫女出身,不配抄寫佛經。盡管受到羞辱,但靜妃沒有上趕著爭辯。

后來,皇上聽聞這件事情,問靜妃:「聽說今天去正陽宮請安時,皇后當眾羞辱了你。」

靜妃淡定地否認:「又是誰嚼的舌頭,皇后娘娘不過是說話直了些,我這個做妹妹的,還真的計較不成?」

不得不說,靜妃實在高明。

顯然,皇上已經知曉此事,并且當面詢問,自是站在自己這邊。皇后又是后宮之主,高高在上,她的權力很大程度上就是皇帝賦予的。

如果這時候添油加醋,不但顯得自己小家子氣了,還打了皇帝的臉。

做人知深淺,就是要了解事情的態勢走向、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也要清楚自己的位置。

在方寸間,感知他人悲喜,避免無處不在的人際危機。

在謙卑中,默默積蓄能量,讓自己生長成一棵大樹。

懂進退,是一種智慧

有一個問題:《三國演義》里謀士那麼多,誰最聰明?

周瑜、諸葛亮、司馬懿、郭嘉等一眾耳熟能詳的能人全部被提名一番。

有一個回答卻是賈詡,稱其不顯山不露水,但是識時務、知進退、善其身,得以在水深火熱的曹操集團里安享晚年。

賈詡原來是董卓手下謀士,見董卓難成大事,他選擇離去,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

后來,對于曹操與袁紹伸出的橄欖枝,張繡舉棋不定。

賈詡替其分析了長久利弊,雖然目前袁軍兵力大有優勢,但是袁紹為人不行,走不了多遠。于是投靠了曹操。

曹操是愛才惜才之人,幾乎重用了賈詡半輩子。

縱觀古今,能在職場如魚得水的人,大多都是懂進退,能進退,善進退。

進、退無非是一種選擇,但選擇本身就是一門人生的大學問。

進要進得巧,退要退得妙。

正如曾國藩所言:「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現。」

有分寸,是一種素養

老話常說:「做菜講究火候,做人注意分寸」。

做人要懂分寸,要深知一言一行的重要性。

王僧虔,王羲之四世族孫,書法極好。當時的皇帝齊高帝也喜歡書法,二人常常一起練習書法。

一日,高帝突然問王僧虔:「你和我的字,誰更好?」

王僧虔不禁虎軀一震,若說高帝的字比我的好,是違心之言,有溜須之嫌;

若說我的字比高帝的好,會失了皇帝的面子,自己的日子說不定會不好過。

他想了一會兒,巧妙地說:「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高帝聽了這話,嗅到了王僧虔的話中之意,大笑起來,此后沒再提過此事。

有素養的人總能換位思考,恰如其分,不越界,不逾矩。

學者周國平也說過:「懂分寸,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

在這「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世道,愿我們知深淺,懂進退,有分寸,在各種關系中方圓有度。

- End -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