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談錢變臉,借錢翻臉。
如何拒絕借錢,變成了成年人的必修課。
可是,你一輩子都不借錢給別人,那麼你有困難的時候,誰借錢給你?
所有的人情,都是雙向奔赴的。你不要單方面去苛求任何人。
問題是,把錢借出去了,后續關系怎麼處理,如何把人情留住,也讓錢準時收回來。
今天,我和大家探討一個觀點:借錢給親戚朋友之后,千萬別做以下幾件糊涂事。
01
借錢之后,別有「急著討回來」的想法。
很多人,把錢借出去了,自己惶惶不安,就怕對方賴賬,也擔心對方失業,永遠都還不起。
也有可能,你的錢借出去了,對方就銷聲匿跡了,令人脊背發涼。
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就要盡快把錢收回來,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用心琢磨一下,你會發現,你愿意借錢給他,說明「他」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彼此也知根知底。
兄弟姐妹、平時交往很多的親戚、多次幫忙的朋友、一輩子的知己,也就是這些人,可以讓你有借錢的意愿。
借錢出去一個星期,你就開始討債,對方肯定還不起。并且,會把關系鬧僵。
聰明的做法,就是對方說「借一年」,你就愿意「借兩年」。給對方充足的還錢時間。
尤其是兄弟姐妹,也許在你這一代,都收不到錢了,而是你的下一代,才能把債務扯清楚。不要擔心,血脈之情,延續兩代人,不奇怪。
不急著討債,這是借錢,也是給了對方人情和面子。
02
借錢之后,別索要過高的回報。
「親兄弟,明算賬」,這樣的規矩,我們應該遵守。
在借錢的時候,寫好借條,說好算利息的情況。雙方把事情說開了,就不會有各種猜忌。
事實上,很多人借錢,為了投資興業。并且也依靠借來的錢,發了一筆。
你是債主,看到借錢的親戚朋友發財了,很有可能,會想到要「分一杯羹」。這是很可惡的。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是我們要克制。規則,就是一個圈子,困住了自己,也促使自己更加自律。
對方借錢之后,發達了,不要索要很高的回報,充其量是對方識趣,會送一些禮物給你。
如果你要回報,就把借的錢,算成投資。能夠得到的利潤,從投資第一天算起,而不是從借錢第一天算起。
索要過高的回報,就有欺詐的嫌疑。
小說《活著》里,福貴本是地主的兒子,家財萬貫。
皮影劇團的領班龍二,知道福貴愛賭錢,他就設下計謀,讓福貴輸錢。當福貴沒錢的時候,龍二就借錢給福貴,然后寫下抵債的條子。
很快,龍二贏走了福貴家的一切財產,做了大地主。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多年之后:土改時,龍二被定為地主,成為了打壓的對象,五花大綁地捆著。
一窮二白的福貴說:「還好,都輸光了,要不被捆的人就是我。」
多行不義必自斃;多求金錢必自縛。
03
還錢之時,要記得雙方溝通,別引發誤會。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借錢給表哥,還錢的時候表哥給了個紅包,表嫂不高興了,我要退回去嗎?」
網友借給表哥三萬元,表哥還錢時,感激涕零,想都沒想,就給了八百多的紅包。事前,也沒有和表嫂商議。
高贊的回復里,有這樣的觀點:表嫂是一個利己主義。
從人情來分析,表嫂的做法,并沒有錯,錯的是表哥,沒有溝通。
還錢了,肯定很高興,雙方也會更加信任,以后可以合作。但是你要記得溝通,看看當初的約定是什麼,現在有必要修改一些規矩嗎?
借錢還錢,往往設計到一家人的利益,因此兩個家庭里的大人,都溝通一下,起碼告知一聲。這樣,就不會有誤會了。
04
還錢之時,別產生「三角債」,一碼歸一碼。
有的人,借錢之后,一時半會還不起,就會想到物質抵押。
也有人,一邊向親戚朋友借錢,一邊借錢給親戚朋友。
還錢的人,告訴你:「手里沒有現金,給你一個貴重物品;實在沒辦法,某某還欠我幾十萬,你向他去討債吧......」
對于「移花接木」的事情,你要果斷拒絕。
想一想,你去親戚的親戚討債;向朋友的朋友討債,別人會理會你嗎?或許,親戚朋友,設計了一個套路,讓你往里跳。
物品抵押,就更說不清了,是一筆糊涂賬。
比方說,人家借給你十幾萬,就把房子抵給你。你把房子賣了,得了二十幾萬。人家知道了,會不會找你拼命呢?
借錢,就得講究「一事一議」,不要牽扯局外人,太多的事情。
05
有網友翻出一句狠話:「欠我錢不還我的人,已經被好心的老天給收去了,所以不要欺負老實人,連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在我的老家,對于不還錢的人,有一句口頭禪:「他啊,借錢吃藥去了。」
錢,可以試探人心。
準時還錢的人,讓人心暖暖的,老賴們,讓人心拔涼的。
站在債主這一方,你有主動權,但是你要權衡利弊,別被利欲牽著鼻子走,別傷害感情,也不要被對方蒙騙了。
莎士比亞有句忠告:「不要借人錢,也不要問別人借錢,借人錢的結果往往是人財兩空。」
所以,借錢之前,就把情況搞清楚;不要等借錢之后,再彼此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