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知其命,安其命,才能再造其命

哒哒哒 2023/09/01 檢舉 我要評論

莊子:知其命,安其命,才能再為其命。

01

在生活中,很多人對于「順應自然」的思想態度嗤之以鼻,覺得順應自然是一種極其消極的生活態度,不符合現在這樣一個時代的存在。

其實這完全是一個誤解,順應自然是一種智慧,它是一個人爆發能量之前的沉淀,也是解決人生苦難的心態本源。

先有順應天命的思想和智慧,才有再生其命,改變際遇的爆發和能力。

為什麼會說順應自然是最好的心態本源呢?

在生活中,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都信以為真的覺得自己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後來才發現,連改變自己都困難,這也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而一個人的智慧是在于能夠認知現實所存在的一切,而不是一味的去強行改變和抱怨,首先要學會接受,才能夠順應。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申徒嘉是因為受了刑罰被砍掉一只腳的人,他和子產是同窗好友,同拜伯昏無人為師。

而子產卻嫌棄申徒嘉被砍掉了一只腳,申徒嘉就說:「自己陳述的過錯,認為不應當殘形的人很多,不陳述自己的過錯,因為不應當全形的人很少,知道事情無可奈何,卻能安然聽從命令,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進入后羿的射程之中,中央的地方就是要射的目標,然而有時卻不被射中,這是命。人們以兩腳健全而笑話我殘廢的很多,我聽了很生氣,但是到老師這里怒氣全消,因為我跟隨老師休修學十九年,老師從未嫌棄我是斷了一只腳的人,但是你卻拿這件事情嘲笑我。」

子產聽了之后,慚愧的說:「是的,你不必再說了。」

莊子的這個故事,闡述的就是一個人計較「形骸之外」的思想誤區,一個人不管經歷了什麼,都是外在的,也是人生的命,而「命」是呈現給人生的一個自然狀態。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命都是無法改變的。

02

一個人只有順應命的運轉,才不會因命和其他人有區別而感到苦惱。

這就是莊子所說的人生體悟和感知,如果明知道一件事情不可強求,順應自然反而能夠解決這一件問題帶來的情緒,內心有一種平靜,這個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一個人的智慧是能夠接受現實,并且順應規律去改變現實,而不是一味的去抱怨現實。

有一些人事業失敗,感情受挫,覺得人生迷茫,看不到未來的路,這等等的挫折都會造成困擾和痛苦情緒。

如果在情緒產生的這一個階段,沒有一個順應自然的心態來解決情緒,那麼余生將會非常糟糕,也會陷入一蹶不振的頹廢和極度負面的情緒之中。

想要解決這一困境的基礎就是順應自然,先順應并且接受這一個問題,解決情緒之后,才能超越苦難本身。

求得內心的平靜,然后再謀他途,甚至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當初的痛苦現在看起來非常可笑。

明朝的心學大師王陽明,為官的時候被宦官劉瑾排擠,并且被貶到貴州龍場,中途又遭追殺,險些喪命。在萬般痛苦之下,以冷靜沉淀的心態來面對人生這一苦難,順應自然,安心的在龍場悟道,最后才有了陽明心學的這一成就。

一個人必須要順應自然,先知其命,也就是認識到苦難存在的客觀狀態,找到存在的本源規律,順應規律而行事,才有再造其命的爆發和智慧。

從古至今,有大成就,大作為的人,誰不是在苦痛中沉淀,先學會安其命,并且順其命,最后才能再造其命。

人生有大的成就之前,都要經歷一個沉淀的過程,這個沉淀的過程就是接受客觀規律的心態,必須要以順應自然的態度面對,才有沉得下心的覺悟。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