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錦澄
編輯|錦澄
「星二代」原本是一個被寄予厚望的詞。
尤其是一些優秀演員的后代,觀眾都期待他們能繼承父母的衣缽,闖出一番「青出于藍」的事業。
然而近幾年,一些「星二代」們的「丑事」頻出,也讓這個詞被逐漸污名化。
「星二代」慢慢變成了靠父母、蹭流量、目無法紀的代名詞。
但好在,仍然有一些星二代們,不依靠父母,而是憑自己的本事給自己掙出了一條坦蕩的星路。
要說近期暑假檔的良心好電影,《封神第一部》絕對榜上有名。
而在這部電影中,克己復禮的謙謙君子伯邑考,吸引了許多人的視線。
尤其是伯邑考為了救自己的弟弟而犧牲掉自己時,更是引得許多觀眾感動落淚。
而很快就有網友發現,這位演員不僅在之前就飾演過許多耳熟能詳的角色,而且還是位貨真價實的「星二代」。
楊玏的父親是國家一級演員楊立新,曾經在《我愛我家》中飾演賈志國一角而廣為人知。
之后又出演了許多經典作品,飾演了《正陽門下》里的楊書記、《大江大河》里的水書記等。
還曾擔任話劇導演,編排了話劇《我的西南聯大》。
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楊玏就對表演展現出濃厚的興趣。
而父親對他的夢想也是全力支持,不僅經常給他傳授一些表演知識,還言傳身教,告訴他演員的底線和職業操守。
之后,為了自己的演員夢,他專門跑到國外進修戲劇課程。回來之后,他就出演了《歷史的進程》正式進入演藝圈。
楊玏從不在意角色的大小,一直穩扎穩打,磨練自己的演技。
之后,憑借在《大丈夫》里的趙康一角,開始嶄露頭角,并且憑借出色的表演拿下了新人獎。
從那以后,楊玏又出演了《何以笙簫默》《匆匆那年》等劇,慢慢地讓觀眾記住了他的名字。
之后又憑借著精湛的演技,把《三十而已》里冷漠自私但改過自新的丈夫陳嶼一角刻畫得入木三分,讓觀眾對他又愛又恨。
如今《封神》的大火,也終于讓楊玏等來了自己的機會,他的名字也被更多人記住,相信他以后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談起葛優,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操著一口京腔,幽默風趣、大智若愚的「國民大爺」。
從業以來,葛優靠他精湛的演技、獨特的個人魅力,不僅收獲了無數觀眾的喜愛,而且各種大獎也是拿到手軟。
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大名鼎鼎的「葛大爺」其實也是個星二代,
他的父親就是六七十年代有名的表演藝術家,葛存壯。
然而,和兒子的「人見人愛」不同,葛存壯可謂是「人見人恨」。
在《小兵張嘎》中有一個讓人恨之入骨的角色「龜田」,他心腸歹毒,手段狠辣,讓無數觀眾恨得牙癢癢。
而他的飾演者就是葛存壯。
在當時,葛存壯可謂是「壞蛋專業戶」,把各種各樣的反派角色都飾演得惟妙惟肖,演技十分精湛。
然而作為他的兒子,葛優卻并沒有做演員的打算。因為長相平庸,所以葛存壯一開始也沒對葛優給予厚望。
等葛優畢業以后,就到鄉下插隊,做了一名「養豬倌」。
然而日復一日的生活慢慢地讓他感到厭倦,他開始萌生了演戲的想法,決定報考電影學院。
然而學校卻并不肯錄取他。在父親的鼓勵下,他把自己在鄉下養豬的事跡寫成了小品,拿給學校老師看。
沒想到,他的才華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成功地進入了電影學院學習。
之后,憑借著精湛的演技和自己的才華,他得到了名導馮小剛、張藝謀等人的賞識,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影帝。
然而,直到父親去世,葛優也沒能完成父親想和自己一起演一次好人的愿望,成為了自己永遠的遺憾。
作為一代喜劇大師,陳佩斯無疑是曾經春晚上最亮眼的存在。
舞台上的他,幽默風趣、搞怪耍寶,總能把觀眾逗得前仰后合。
而他的才華更是令無數人折服,創作的《吃面條》《羊肉串》等作品更是風靡一時,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
而他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其實離不開父親對他的言傳身教。
他的父親陳強畢業于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在電影方面榮獲諸多獎項之外,在藝術方面也曾獲得中國國家話劇院「榮耀藝術家」稱號。
在父親的熏陶下,陳佩斯早早就踏入娛樂圈,與父親搭檔出演喜劇《瞧這一家人》和《夕陽街》。
電影中,陳強與陳佩斯的逗趣打鬧讓觀眾開懷大笑,更是有人斷言:陳佩斯是一個「喜劇天才」。
1984年,陳佩斯初登春晚與朱時茂合作,為觀眾奉上了《吃面條》這一經典小品,全國的觀眾都對此津津樂道。
陳佩斯和朱時茂也成為了春晚的常客,多次合作為觀眾奉獻了一個接一個的優秀小品。
陳佩斯也成為了頗負盛名的喜劇大師。
雖然後來兩人因版權問題與央視鬧翻再沒登上春晚,但陳佩斯與喜劇的聯系并沒有被割斷。
陳佩斯不僅自己投身于話劇表演,繼續為觀眾奉上新的喜劇,他的兒子陳大愚也受父親影響,成為了話劇演員。
陳家三代,一代投身于電影界,一代投身于喜劇界,一代正奮斗與話劇界。
雖然側重的方向不同,但也是三代從藝,可見父輩的影響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幽默豁達的司命仙君,到《流金歲月》里的能力超群的楊柯經理,再到《大考》里「不著調」的父親周美仁。
王驍終于憑借精湛的演技,一步步從「龍套」變成了「頂級男配」。
而直到這一刻網友們才知道,原來看似默默無聞的他,居然是「影后的兒子」。
王驍的母親王馥荔演技精湛,曾憑借電影《金光大道》中的呂瑞芬一角被觀眾稱為「天下第一嫂」。
王馥荔在當時更是與劉曉慶等人并稱為「四大花旦」。
因為母親的原因,王驍很小就接觸到了娛樂圈,并對演員這個職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是王馥荔在娛樂圈這個名利場打拼多年,自然深知娛樂圈水深又不容易,因此,王馥荔堅決反對兒子做演員的夢想。
可無論父母怎麼反對,王驍始終放不下做演員的夢想。
迫于無奈,王馥荔決定帶兒子進一次劇組,讓他明白演員并沒有他想得那麼簡單,希望兒子知難而退。
然而正是這一次,更堅定了王驍做演員的夢想。
無奈的王馥荔對兒子提出了要求,除了要求兒子達到演員的標準體重外,還要求兒子不許借用自己的名號。
于是,王驍開始了12年的龍套生涯。
在這十二年里,他演過尸體,也演過背景板,不僅沒有台詞,有些甚至連臉都不會露,但他仍然一直堅持。
直至2016年參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司命星君,王驍這才終于被一部分觀眾記住。
而后王驍也抓住機會,憑借多個角色,終于成為被大眾認可的「演技派」。
也直到王驍終于火起來,一些人深扒才發現,王驍竟然是一個「星二代」,明明手握資源,卻仍然跑龍套十年。
從剛出道時被全網嘲「只會拼爹」,到如今人人稱贊的「生子當如郭麒麟」,郭麒麟的成名之路遠沒有那麼順遂。
郭麒麟的父親是著名的相聲大師郭德綱,從小郭麒麟就在父親的「魔鬼教育」下長大,然而這卻磨煉了他的心智。
盡管一進入娛樂圈就有不少人罵他「關系戶」、「只會拼爹」,但他卻絲毫沒有受影響,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去撕下這些標簽。
在《慶余年》中,他出演了「活寶」范思轍,一出場就收獲了無數觀眾的喜愛,也讓那些質疑他沒實力的人開始對他有了改觀。
之后,他又出演了《贅婿》《平凡之路》等作品。把市井小人物的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讓觀眾看到了他精湛的演技。
從「全網嘲」到如今的人人夸,郭麒麟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也獲得了父親的認可。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這幾位星二代們雖然有著「圈內人」父母,但是還是選擇靠自己的實力闖出一片天地。
而他們的事跡也告訴我們:只有真本事,才是真道理。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