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提出過一個觀點: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老了才發現,白活一場。
明明活了幾十年,怎麼會白活一場呢?因為不少人都渾渾噩噩,迷迷糊糊過了大半輩子,也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看到別人怎麼過日子,自己就怎麼過日子,完全復制別人的生活模式。以至于,不少人的人生,都顯得千篇一律,毫無特點可言。
小的時候,別人告訴你,要考到高分才算成功。讀大學的時候,別人告訴你,要找到高薪的工作才算成功。
出來工作后,別人告訴你,要貸款多年,買車買房才算成功。成為房奴后,別人告訴你,要雞娃,讓孩子考高分,才算成功......
永遠都要成功,可日子為什麼會那麼枯燥呢?因為我們都被人忽悠了。
02
人人都過的日子,未必就適合我們。人人都相似的人生,也未必符合我們。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會被俗世的觀念,牽著鼻子走呢?
因為我們都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學生時代,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我們會放棄自己的愛好,只為了考高分而成為考試機器人。
工作時期,在乎別人的看法,拼命透支自己去內卷,也賺不到幾個錢。在結婚生子的年紀,在乎別人的看法,跟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背負了三十年的貸款......
這般「在乎別人看法」的人生,其實是有問題的。明明是一條自由自在的魚,可以潛游在碧波大海當中。突然有一天,你犯迷糊了,想要去當工廠的魚罐頭。
從有特性的自己,活成了「標準化生產」的模樣。我們可以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可以感慨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但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我們都活在了相類似的生活當中。早年的人生如此,中年的人生如此,晚年的人生也是如此。
03
就拿中年的人生來說,普通人就在干3件事:賺錢、養家、育兒。其余的想法,基本就沒有了。他們,都把希望放在孩子的身上。
談到這里,想起這麼一個故事《牧羊娃》。
記者去到山里面,采訪牧羊娃,你的夢想到底是什麼呢?牧羊娃回應:跟我爸爸一樣,放羊、娶老婆、生孩子、繼續放羊、逐漸老去。
記者繼續追問,你希望你的孩子,也是如此嗎?牧羊娃回應:這不就是我們的一生嗎,放羊、結婚、生孩子、繼續放羊......代代如此。
每當談到這個故事,很多人都哈哈大笑,嘲笑這牧羊娃天真,沒有追求。實際上,人人都在嘲笑牧羊娃,可人人都是牧羊娃。
別人是山里面的放羊娃,我們是城市里面的放羊娃,本質上沒有任何的差別。100個人里面,基本上有99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模一樣的,毫無變化。
我想,就是這「千篇一律」的人生,才會讓現在的人覺得,白活一場。
04
人到五十最大的失敗,并非沒錢沒勢,而是沒有做到這1點,白活了大半生。
到了五十歲,孔子說要「知天命」。所謂的知天命,就是看透塵世間的本質,以及摸清楚此生此世的命運軌跡。
說得直白一點,我們要認清楚自己,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有一定的自知之明。否則,就容易活成僵尸的模樣,行尸走肉,過得毫無意義。
要想擺脫「行尸走肉」的人生,就需要做到這一點——按照自己的想法,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有主見地選擇自己的人生模式。
自己喜歡做什麼,趁自己還年輕,去做點什麼。自己喜歡吃什麼,就找個時間,去品嘗自己喜歡的食物。從心而活,好過隨波逐流。
佛說,隨心隨性隨緣。人,首先要跟隨自己的本心,才能活成真性情的自己,進而找到獨屬于自己的緣分,探索到此生此世的使命和意義。
05
三毛說過: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我們都是這樣的人,年輕的時候,沒有認真去活過。到了中晚年,醒悟了,才發現一切都晚了。但也還未晚,因為還有余生的時間。
往后余生,做個「獨特」的人,不想合群,那就不去合群。不想做什麼,那就不去做什麼。而應該根據自己的欲望、想法去過日子,從心而動,感無不通。
什麼是人生最大的成功?著名作家王小波說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失敗,并非是沒錢沒勢的失敗,而是活得「千篇一律」的失敗。成功,未必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兒的成功。
根據自己的方式,過好這一生,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