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說過:「圣人之道,在隱與匿。」
藏巧于拙,藏身于鬧市......似乎,一個人把自己藏起來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像是功成身退的樣子。
小時候,和伙伴們玩躲貓貓游戲。
朋友阿剛,躲在一個草垛里,老半天也沒有人發現。過了兩個多小時,大家都很累了,就各自回家了。
阿剛從草垛爬出來,一個伙伴也沒有看到,嚇得嚎啕大哭。他藏住了自己,卻輸得一塌糊涂。
看來,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如果你把握不住「藏」字的奧妙,還不如大大咧咧做人,不需要刻意學什麼演技。
01
藏得太深,你只能活成孤家寡人。
詩人但丁是一個很聰慧的人,他通過寫作,社交等,來推崇自己的思想和主張。為此,他常常會表現自己。
有一次,他出息威尼斯執政官舉行的宴會。身邊的人都吃大魚,而他卻只有幾條很小的魚。
他故意拿起魚,放到耳朵邊,還說:「魚告訴我,它們太年輕,不知道大海里過去的事情,讓我向同桌的大魚打聽......」
大家心領神會,給了他一條最大的魚。
可惜的是,在愛情方面,但丁就藏得太深了,以至于錯過了緣分,令人潸然淚下。
1274年5月的一次舞會上,但丁遇到了九歲貝雅特麗齊,他心生喜歡,還悄悄把感覺記錄下來:「連很微弱的脈搏里也感覺了震動。」
八年后,女孩長大了,拿著玫瑰,出現在佛羅倫薩街頭,和他再一次相遇。愛情猛烈來襲,但是他沒有表白。之后,女孩嫁人了;二十五歲時意外過世。
女孩到臨終時,都不知道,但丁愛她如命。只是人們從但丁的《神曲》中,找到了愛情的無奈。
但丁說:「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沒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這句名言,說得不就是他自己麼?
好想和最愛的人談戀愛,但是卻藏著掖著,以至于一次次錯過,留下一堆的「悔恨」,一大片的回憶,卻于事無補。
「愛在心里,死在心里」,這樣的美麗,我們真的不需要。比被人拒絕更加殘忍。
除了愛情,還有友情、親情、同事情、同學情等等。
有多少兒女,總以為父母還年輕,還能多撐幾年。直到父母過世了,或者病入膏肓了,才發現這份愛,有多麼沉重,并且留下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還有兄弟姐妹的親情,因為某一次矛盾,導致生死都不能和解。到了人生最后的那一天,才發現自己太愚笨了,哪有什麼仇恨,能夠永恒呢?
人生最苦的,不是得不到,而是有機會得到,卻錯過了。
何必把感情藏起來呢?要藏的話,也是在某一個階段,不去招惹吧,過后,還得大大方方說出來。比方說,上學時的暗戀,不說是好事,但是成年時,就應該說了。
大大方方地對人說,「我愛你」。雖然唐突,但是很美好,甚至會感動彼此。
02
藏得太深,別人不會發現你身上的「光」。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
但是你把自己藏在地底下,百米之深。應該是沒有人發現的。
聰明的人,會像種子一樣,先把自己藏在泥土里,然后吮吸養分,慢慢長大,冒出綠芽,終究變成大樹或者繁花。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一個有才華的人。
劉備去了三次才見面,這樣的「藏身」方法,讓人尋味。
認真想一想,要是諸葛亮連續七八次都藏起來,恐怕劉備就沒有耐心了。畢竟,人不能為了某一件小事情,折騰一輩子。
看來,諸葛亮是拿準了分寸的——事不過三。
戰國時的毛遂,也值得我們學習。他在平原君那里做門客,很長時間,都沒有發聲。當平原君要去楚國時,他主動請纓,展示自己的才華。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隱者,都是大人物。
很多人,不過是找了一個噱頭,讓自己躲起來罷了。
就是陶淵明這樣的隱者,表面上藏起來了,但是他的詩文告訴我們,他在通過另外一個渠道,展示自己的成績,暴露自己的人生目標。
古人說:「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
把古話分解,就會知道,一年有四季,我們需要藏起來的,只有冬季。其他三個季節,都是生機勃勃的,春天要如花朵怒放,夏天要如陽光炙熱,秋天要有誘人的收獲。
當你不管聰明、強大的時候,就藏起來,努力讀書;等力量足夠了,就應該出山了;功成名就之后,就退休了,藏身在人海里。
不管怎樣,你得把控自己的「光」,讓賞識你的人,找到你;讓合適的位置,看中你。
03
人這一生,藏得「不深不淺」,是一種頂級的境界。
認真琢磨鬼谷子的一生,你會發現很多的秘密。他隱居在云夢山鬼谷,但是名氣很大。有人還評議他,是戰國時代的真正的操控者。
弟子們學有所成之后,去了不同的國家,并且占據了主要位置,讓天下的「分分合合」,都在掌控之中。
比方說,弟子蘇秦學了外交的方法,聯合六國來對付秦國,制衡了十多年;孫臏幫助齊國,戰勝了魏國;商鞅去了秦國,才有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基礎。
誰能說,鬼谷子的一生,都是掩藏自己呢?他只是以授業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和謀略,讓自己威震四方。
藏于匿,對于鬼谷子來說,是做人的境界,就像天地一樣寬,足以把握天下的格局。
總而言之,藏,是一種智慧,需要選擇,不能一概而論。
藏,是為了更好地「冒尖」,如果不是的話,說明你在走向低谷。
藏,是一種格局。也就是說,你只是下了這樣一步棋而已,不是一輩子都在原地不動,或者是深谷里,煎熬著度過一生。
以退為進,以攻為守,拿捏準了尺度,輸贏自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