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人們經常說:「人這一輩子,吃的米粒都是有數的,要節約糧食,不要浪費呀!」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就是告訴我們要懂得惜福。
福報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大家是可以感覺到的。
比如有的人總是運氣很好,不管遇到多大的災難,總是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壞事變成好事;而有的人,就總是很倒霉,無論遇到多大點的事,到他那里就都變成大事,變成大的災難。這就是個人福報的原因,福報大了,就能替你抵消災難;沒有福報了,一點很小的坎,都邁不過去。
再比如學生考試。有的孩子平常考試成績很好,但一到大型考試,比如中考和大學聯考,他就掉鏈子,考砸了;而有的孩子,平常考試成績一般,可一到大型考試,他就脫穎而出,名列前茅。這都是個人福報的原因,但多數家長呢,只知道給孩子報輔導班,多刷題,卻不知道惜福、培福。
當然,福報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并不是這麼簡單。
有大福報的人,福報往往是逆著來的,雖然開始多災多難,但最后往往有大成就。所以孟子說: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l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而有的人呢,順風順水,看似福報來了,其實是大禍臨頭,是老天在考驗他,等他開始驕傲狂妄,災禍就來了。所以古人說: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要看他會救。」
有一部分福報,是與生俱來的的,那是我們多生多世積累下來的,這個是固定的;還有一部分福報,是今生行善得來的,是可以通過個人修行改變的。所以說,人生的命運,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而改變的。
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們就應該懂得惜福和培福了。
福報就像我們銀行里的存款,要多存少取,才能越積越多,等遇到急用的時候,才能解決燃眉之急。
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在吃穿用住方面,要力行節約,不能浪費。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惜福,這是盡量減少支出。
然后呢,就要多行善事,莫以善小而不為,為自己和家人培福。具體怎麼做呢?就是孝親尊師,力行五戒十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都可以為我們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