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任何年代,孝順的人,都會得好報。
三國時期,有一個叫孟宗的人,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
因為家庭貧寒,母親又生病了,他無計可施,跑到竹林里哭泣。哭了半天,覺得渾身發熱,發現是春風來了,竹筍長出來了。
他用竹筍做飯給母親吃,母親的病好了。有詩人點贊:「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別急,在當下的社會,我們不再愁吃穿,在歌頌孝道的時候,要保持頭腦清醒。
總有一些子女,借助孝道為由頭,做著傷害家庭和父母的事情。老人們要及時發現,并且督促子女改正。
當我們到了七十多歲,子女也是中年人了。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說明子女的孝道變味了,有啃老或者墮落的可能。子女變壞了,比不孝順更可怕,畢竟是家庭沒有了前程。
01
已婚的子女,伸手向父母要錢,擺明了是啃老。
在農村,子女結婚之后的幾個月內,就會找一個吉利的日子,進行分家。
把家里的房子分出幾間,作為子女的新家,把田土分開,各自耕種。
分家的好處,就是讓子女知道「當家的苦」,從而更加有責任意識。對于貧窮的家庭來說,子女單獨過日子,也許還有希望崛起,畢竟他們離開了大家庭的拖累。
子女多的家庭,各顯神通,總能有一個子女,混出一條路來,從而給大家庭做好示范。
我的小舅舅,在二十多歲時,就和大家庭分開了。他去縣里的機械廠打工,然后自己做了一條機動船。從而靠運輸木材,賺了一桶金。在他的帶領下,四舅舅也開始做運輸,家庭逐漸變富。
人要成功,是逼出來的。如果大家庭總算一個人的后盾,那就會滋養「懶惰」。
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子女,一開口就說:「我沒有技術,我身體有殘障,我的家庭負擔大,我運氣不好。」說完了,就賴在家里不走,靠父母的退休金或者存款過日子。
因而,對于已婚的子女,向父母索要錢財,一定要多長一個心眼,搞清楚是用錢的原因,并且要寫好借條。
在錢財上不較真的父母,表面上很大度,其實害了子女,坑了自己。
02
失婚之后的子女,變得一蹶不振,傷害了自己,也傷了父母的心。
人生難免要沉沉浮浮。嫁出去的女兒,可能因為失婚,不得不再回娘家居住;結婚的兒子,因為婚姻失敗了,不得不依靠父母。
作為父母,在子女婚姻失敗之后,應該扶一把。但是要看到一個問題:失婚、喪偶,甚至是遇到第三者,都不是困住一輩子的禍事,而是重新開始。
如果有子女在婚姻失敗之后,馬上就開啟啃老的模式,或者一蹶不振了,說明他們的余生,已經廢掉了。父母不要心軟,要逼著子女站起來。
漢代時,四川的富人卓王孫,聞訊女婿病故了,把女兒接回了家。女兒天資聰慧,并沒有長時間因為失去丈夫而哭泣,反而選擇了和司馬相如私奔。
面對女兒的舉動,卓王孫很氣憤,但是也很欣慰,畢竟女兒的心態是積極的,對婚姻是不懼怕的。因而卓王孫分了一半的財產給女兒卓文君,幫助女婿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們奮斗一生,不就是為了子女過得更好嗎?如果子女遇到困難,馬上就開啟「崩潰」模式,那麼我們年邁的時候,就真的沒有了依靠,還不得不陪同子女,一起過「垂淚的日子」。
告訴子女,不管遇到什麼情況,要越挫越勇。天是不會塌下來的,人是可以觸底反彈的。很多人,二婚比一婚更好,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日子,也會幸福。沒有了小家庭,大不了重新建設。
03
子女把孫輩甩給老人管,增加了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壓力。
韓國電影《愛回家》里,講述了一個單身的母親,把兒子送到鄉下外婆家,然后自己去找工作的故事。
兒子和外婆相處了很長時間,也終于理解了外婆的苦。同時,這位母親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工作,可以帶著兒子回城了。
這就是中年人應該有了樣子。不管多難,都不要把孩子的生活,丟給家里的老人。
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找來各種理由,把孩子甩給老人。老人七八十歲了,連自己都管不好,怎麼管孩子?如果老人不管孩子,又于心不忍,會有心靈上的愧疚。
當下,中年人有了二孩,三孩,不奇怪;失婚之后,需要有老人來管一管孩子,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中年人對孩子極其不負責任。把養育孩子當成兒戲。
如果老人要長期照顧孫輩,一定要約法三章,千萬不要心軟。幫忙是一回事,理所當然是另一回事。
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長期照顧孫輩。不是老人心狠、沒有愛心,而是力不從心,需要照顧自己了。
04
我的老家,有這樣的持家之道——一代管一代。
每一代人,都要「人生自理」,依靠父母是暫時的,依靠自己才是永恒的。
作為七八十歲的老人,要適度的自私,不要再讓子孫啃老了。就算沒有子女管你,起碼不能讓子女拖累。
孝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種是——兒孫自有兒孫福。
到看兒孫能夠闖出名堂,笑對人生,老人心情舒暢,家風就對了,孝道就體現了。
告訴子女:「我們老了,不再是你們的依靠,有做得不對的地方,請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