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有言:「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深山里面,有筆直的樹木。而在人世間,絕對不會有過分直白,過分老實的人。人性,那是虛偽且造作的,誰也猜不透。
今天,因為利益,他們有可能成為你的朋友。明天,因為利益的沖突,他們有可能成為你的敵人。一瞬間,朋友就能成為敵人。
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什麼會如此復雜呢?就四個字,人性善變。沒有一成不變的生物,也沒有一成不變的人性。
在江湖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坑你,有的人套路你,有的人陷害你,有的人對你假惺惺。反正,沒有人會真心對你好。
這3類有「白眼狼」性格的小人,是你命中的仇家,要小心了。
一、讓你好心沒好報的小人,會害你。
如今,一談到「好人有好報」,人們都會搖頭不相信,認為這都是騙人的話術,不可能成為現實。
以前,人們還相信,如今,人們不相信了,為什麼呢?因為江湖中「恩將仇報」的小人越來越多了。你幫了他,他有可能倒打一耙,傷害你。
在《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中,善良的東郭先生救下了一匹被獵人追殺的狼。狼在獲救后,就向東郭先生表示,自己餓了,想要吃掉他。
東郭先生反應過來后,就立馬逃命,幸好中途遇到了獵人,成功將惡狼干掉,不然善良的東郭先生就成為惡狼的盤中餐了。
故事,就是在反映現實。人心,在某些情況下,其實比惡狼還要可怕。所謂「虎豹不堪騎,人心隔肚皮」就是這個道理。
那些讓你好心沒好報的小人,他們不會感激你的付出,只會覺得你好拿捏。如果你不懂得保護自己,就會被他們吃掉。
二、得寸進尺,見利忘義的小人,會克你。
在《博弈論》中,有這麼一種情況:你選擇前行,別人就有可能迫于壓力,往后退。你選擇后退,別人會猜測你示弱了,就立馬前進,打壓你的生存空間。
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得寸進尺。別人后退了,我們就會前進。我們忍讓了,別人就會步步緊逼,不給我們任何的余地和空間。
為什麼非要做得如此決絕,不留情面呢?
在人情社會中,有這麼一種文化——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春秋時期,勾踐投降夫差,一開始賣身為奴,特別溫順。多年后,勾踐抓住了機會,直接率兵消滅了吳國,還賜死了夫差,斬草除根。
這種「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文化,流傳到了今天。比如說,在職場中,同事要麼不害你,要麼跟你不死不休。這,就是人性的現實。
所有「得寸進尺, 見利忘義」的人,都特別可怕。他們來到你身邊,就是來克你的,讓你在劫難逃。
三、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的小人,會拖累你。
民間有句老話:「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
遇到問題了,他就會找到你。沒有遇到問題,那他就會拋棄你。這種心態扭曲的做法,那是特別常見的。
戰國時期,齊宣王就是一個紈绔子弟,沒事的時候,就找夏迎春尋歡作樂。有事的時候,就尋求鐘無艷的幫助。
這類人有個特點,有事求你的時候,你就是他的掌中寶。沒事的時候,你就是他看不起的河邊草。哪怕你付出了,也不會有任何的收獲。
比如說,在家庭中,父母比較雙標,讓大兒子專門吃苦做事,而對小兒子特別寵溺。等未來需要養老了,這些雙標的父母,不會找小兒子,而只會找大兒子。
人們不理解,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不就好了嗎,為什麼非要搞那麼多的是非和矛盾呢?因為人性「趨利避害」,就造成了人性比較薄情,而不會深情。
寫到最后
什麼是「白眼狼」的性格?四點。首先,見利忘義;其次,恩將仇報;第三,得寸進尺;第四,雙標到了極致。
這四點,可以總結為一點,人性善變。你是一個老實的人,對別人特別好,沒想到別人把你當成冤大頭,不僅拿捏你,還欺負你,那你不就慘了嗎?
用善良的本心去考驗人性,這是最大的錯誤。正如《白夜行》中所言,這世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樣是太陽, 另一樣是人心。
我們該如何跟有「白眼狼」性格的人相處呢?做到這兩點。
第一點,逢人只說三句話,不可全拋一片心。真話,說三分就好,還有七分的秘密,要用來保護自己。
第二點,不炫耀,不張揚,悶聲發大財。白眼狼糾纏的,都是那些高調的人。一旦我們低調,那他們就會無視我們,處境自然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