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
家,不僅是身體的居所,也是心靈的歸宿。
《夷堅志》裡寫:「高堂素璧,無舒卷之勞;明窗淨幾,有坐臥之安。」
一個家的形態,往往是你生活狀態的映射。
打掃房間,也是在打掃內心
曾有人問:我最近的生活一團糟,該怎麼改變?
有個高贊回答說:
「當你陷入苦惱,對眼前的處境一籌莫展時,就去打掃屋子。」
近些年,網路上有一個很流行的詞,掃除力。
打掃是一件奇妙的小事,能鍛煉人的耐心和心志,培養我們的感恩之心,是生活慢慢變好的微妙之法。
看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賣花的小姑娘,把賣剩下的最後一朵玫瑰花,送給了路邊的一個乞丐。
乞丐收到玫瑰,心情特別好,當即就決定今天不再繼續乞討,而是回到家,用瓶子把玫瑰插了起來。
他坐在窗邊靜靜地欣賞著玫瑰,忽然覺得,這麼漂亮的花,怎麼能插在這麼髒的瓶子裡?
于是他起身去把瓶子洗得乾乾淨淨。
洗完瓶子後,他又在想,這麼漂亮的玫瑰和這麼乾淨的瓶子,怎麼可以放在這麼髒亂的桌子上?
他又開始收拾桌子,待到桌子也擦拭乾淨了。
他又想,這麼好看的花和桌子,怎麼能放在這麼雜亂的屋子裡呢?
于是他把整個房子都打掃了一遍。
不知不覺中,整個房子像施了魔法般煥然一新。
他正陶醉于房間的清爽時,發現了鏡子裡蓬頭垢面的自己,為了配得上美麗的房間,他把自己也捯飭了一番。
沐浴、更衣,刮去留了很久的鬍子,再照鏡子的時候,一張帥氣的臉出現在了鏡子中。
他恍若受了雷擊般地覺醒:既然自己還不錯,為什麼要做一個乞丐呢?
于是他決定去找一份體面的工作。
再到後來,這個曾經衣衫襤褸的乞丐,竟然成為了小有成就的企業老闆。
看似離奇的故事,其實是真實生活的折射。
心理學家說過:「清潔的過程,可以讓大腦的思路變得清晰,讓我們反思更多事情。」
很多時候,打掃房間,也是在打掃內心。
整理房間,表面看是在清理雜亂的環境,實則是在修煉自己的品性。
把屋子擦拭得整潔明亮,物品井然有序地擺放,養一盆花,養幾隻魚,在寬鬆明亮的環境中修養身心。
房間乾淨了,情緒才能流通,心情舒暢了,再棘手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清理房間,也是清除欲望
曾聽人說,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欲望森林。
裡面的東西,不一定是必需品,但卻是當下我們一心想要的,或是一件心儀的衣服,或是一個新款的耳機。
可擁有之後,又很快被拋諸腦後,于是,大大小小的物品,堆滿了房間的每一個角落。
當生活的空間不斷被物質侵佔,自我就被壓縮得小小的,靈魂重了,生活自然輕不起來。
人到了一定年紀,應當學會刪繁就簡。
放棄多餘的物質,放下過去的負累,才能重獲生活的幸福安寧。
美國知名極簡主義寫作者約書亞·貝克爾,曾一度認為有錢就能變幸福。
從一開始想賺維持生活,到覺得自己必須擁有豪宅豪車,欲望的雪球越滾越大。
他在20多歲時,就拿著7位數的薪水,掌管著150家店鋪,住豪宅開豪車,用最奢侈的品牌。
然而擁有了更多物質的他,卻並沒有離幸福更近一點。
因為長期熬夜,他每天都要借助藥物才能入眠,生活繁忙到無從喘息,直到母親去世,都沒抽出時間好好照顧她。
長期對家庭的忽視,讓妻子也心灰意冷提出了離婚。
痛定思痛,約書亞下決心改變自己。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自己的房間。
沒穿過的衣服,未曾開封的器皿,可用可不用的雜物,他全數捐給了慈善商店,自己只留下必須的10%的物品。
清空房間以後,約書亞辭掉了工作,創立極簡主義網站,還重拾小時候的夢想,成為了一名暢銷書作家。
他的經歷,讓更多的人逐漸意識到:
物質對生活的改善有一個臨界點,超過這個點,物質就成了我們的主人。
人這一生,都在學著處理人與物的關係,若是總被物質牽絆,那麼幸福永遠遙不可及。
只有學會減去多餘的物品,才能在返璞歸真後鄭重其事地對待生活。
乾淨的生活,既不為物所累,也不被虛妄的假像所迷惑。
內心簡單,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生活簡樸,才能感受到幸福的本源。
家有淨氣,人有福氣
自媒體人蘇心,小時候經常住在姥姥家,特別喜歡跟著姥姥去左鄰右舍串門。
看過很多戶人家以後,她得出一個結論:
日子過得好的人家,家裡都很整潔;日子過得差的,家裡大多髒亂不堪。
她把自己發現的小經驗分享給姥姥時,姥姥不以為然,說在農村,家家戶戶天天和土打交道,乾淨不到哪裡去。
但她經常去玩的一戶人家不是這樣的。
那個年齡跟蘇心相仿的鄰家女孩,家裡時常都保持整潔,窗明幾淨,所有的東西都分門別類地收納得很好。
女孩有兩個哥哥,大哥考上了師范院校,二哥考上了軍校。
女孩自己雖然只上了一所醫科院校,畢業後繼續進修,幾年後當上了部門最年輕的主治醫師。
哈佛商學院經過多年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而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淩亂骯髒中。
這並非什麼神秘的玄學,更多體現的是一個人當下的信念。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處境艱難時,內心都是兵荒馬亂的,哪裡心情整理房間?
家中淩亂,思緒自然跟著亂,久而久而牽連成亂麻,于是越來越煩,日子自然越來越糟。
只有那些居于幽暗,還始終能保持房間整潔的人,才能始終堅守內心秩序,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惟其如此,才有機會抓住命運伸出的橄欖枝,等到苦盡甘來的那一天。
▽
《黃帝內經》有言:「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
家,不僅寄存著我們的身體,也承載著我們心靈的重量。
邋遢的環境,猶如巨大的負能量場,讓你心生懶惰,不思進取。
而一個乾淨的家,則會讓你身心愉悅,從而諸事順遂。
掌握自己的人生,先從清潔居家環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