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那山那人那狗》:現實很殘酷,可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桃源
2022/11/29

1999年的中國電影院里,一部清新秀美的情景故事片上映了。然而,在那個充滿苦難的年代,人們的物質生活不夠充裕,對美的品味不夠,導致這樣一部優秀的文藝片就這樣面臨了無人觀看的境地。

這部電影對于當時的中國社會來說,并不是最需要的,不論是在當時社會還是在現代社會這都是一部小眾電影,但這部無人觀看的電影后續所創造的奇跡卻讓新人導演霍建起一舉成名。這部電影就是霍建起導演執導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

在執導這部電影前,霍建起曾執導過《贏家》、《歌手》等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不是他的處女作,但卻迎合了霍建起電影的一貫風格。可以說這部電影失敗的地方就是,霍建起對美的追求,以及他的視角和他對世界的認知上。

霍建起是一個導演,但他曾經卻是一個美術設計。作為一個由美術設計的幕后轉為拍攝電影的臺前導演,霍建起的從業經歷決定了他的電影注定要在美術上下功夫。

《那山那人那狗》就是霍建起在美學上的一個創造,也是他對鄉村生活的一種緬懷。這 部電影從一個小人物的日常工作講起,描述了一個家庭,一份工作,一份情所帶給人的責任、情感和使命。

那山:承載著山里人的質樸和厚重的情誼,人對自然的敬畏和挑戰是打破了奇跡

法國導演德呂克曾說過:「真正的電影是從現實的平民生活和大自然中發掘出詩與美的電影。」這句話用來說霍建起指導的這部《那山那人那狗》的電影,最合適不過。

霍建起對美的欣賞和理解,讓他的電影總是在刻畫美的東西里見解獨到。縱觀霍建起早期拍攝的電影,都是這樣的基調。 霍建起都是從農村的鄉間小事或者情感拍起,營造美好的事物和情感,背景自然風光的襯托,讓電影既流露著淡淡的憂傷和溫情,又很好的詮釋了電影的主題,這種形式 也就只有霍建起才會用。

出于專門美學的學習,加上自身敏感的心以及對色彩和線條的運用,霍建起的電影就是在自然山水中,營造一種唯美與詩意的意象,讓人看完心靈得到了安慰和升華。

唯美與詩意構成霍氏電影的「烏托邦式桃源」

,可以說這是霍建起電影的主旋律。看他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贏家》《暖》,這些電影里都有具有意象的美以及現實的殘酷。

大山是人們敬畏的存在,但也是山里人的家。山里人祖祖輩輩居住于此,漫長的歲月,以及對山村生活的熟悉,已經讓山里人習慣了這種貧窮的生活。

貧窮對山里人來說并不是多麼痛苦的事情,最痛苦的莫過于親人的離開以及沒有期望的生活。因此,當老弱病殘的山里人留守在山村繼續生活的時候,他們唯一期待的就是那一封信,那一封他們盼望已久的信,就是他們全部的希望和愛。

鄉郵員是一份平凡的工作,卻也是個苦差事,唯一讓他們能夠堅持下去的就是想頭。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中,山排在了人的前頭,卻也暗示了,人雖然是萬物之靈,但這部影片中山才是最值得人們去敬畏和挑戰的存在。

大山的美,帶給山里人的是簡單的美好,帶給鄉郵員的是漫漫長路上的艱難險阻,帶給觀影人的是內心的心靈洗禮。

因為有山,因為三天兩夜的送信之路,讓這段故事不再是平凡普通的一次旅程,而是一個人戰勝內心的懶惰和挫折的過程,這個過程里有大山見證。

影片的取景地是湖南的一個鄉村,大山是這座鄉村的靈魂,山里人敬畏山,就如敬畏神明一樣。在影片中有一個橋段,兒子和父子站在一個山頂,父親問兒子,為什麼不愿意娶一個山里姑娘,兒子卻目視遠方說「我媽就是山里的姑娘,我媽說了,山里人喜歡山,就像把腳放在鞋子里一樣舒服。

山里人愛山,即便大山深處有著太多不便,但祖祖輩輩居住于此的山里人,把大山當做他們打根基,離了山就如沒有了根。影片中大山里風景的美好,每一幀都是一副唯美的風景畫,讓人忘卻了疲勞和痛苦,帶給人的是身心的愉悅和內心的寧靜。

那人:大我勝過小我,責任和使命感是唯一的念頭

人活在世,我們總沒辦法決定很多事情。

活著需要生存,需要賺錢,需要為自己那內心的想頭而奮斗,所以有些東西只能舍棄,有些情感只能虧欠,有些使命必須完成,而有些路注定要一個人走。

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我們都無從選擇,對于一個男人來說,要養家糊口,要有上進心,要成為孩子的榜樣,要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要做一個成功的人,這是非常難的事情,更難得的是,還要有自己的理想。

在《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里,影片的開頭,父親不舍的一遍遍整理著郵包,目送兒子遠去,最后又不舍的陪兒子再走一回郵路,這中間心理的復雜,以及對兒子的不放心,對鄉郵員這份工作的不舍,對山里人的情感,都讓這個男人,看起來格外的可悲。

人到中年,最怕的是退休或者失業,對一個中年男人來說退休意味著他成為了一個廢人,意味著他所有曾經付出的努力都結束了,往后余生,他就是一個殘障人,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活計,失去了可以讓他實現理想的工作,他只能悲哀,也只能祝福自己的兒子實現他的理想。

幾十年的付出,將青春在一步步的行走中慢慢逝去,不知不覺,這位老父親老了,傷病有了,但他的心卻不老。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里,導演霍建起在刻畫父親的人物形象時。細致入微,對人物的情緒,動作,心理以及整體的說話都非常的真實,讓我們感覺到這就是一個真實的電影,而電影的主人公就是真實的在演自己。

不論人心中有多少理想,其實最想要做的永遠是不放棄,不服老。其實在這部電影中,在人物以及影片傳達的情感上,霍建起說:「我對事物很敏感,很容易傷感,比如刮風,我會想怎麼那麼蕭條,怎麼那麼多落葉,四季變化都會讓我有感受。那這種傷感,也是一種享受,是對事物、人生的一種體會。」

霍建起導演的心思敏感讓這部電影中的一陣風,一個紙飛機,一個細微的眼神,以及那滿眼的翠綠都形成了一種情緒,一種風格,這種感覺讓人動容。

就比如在影片中,父親到第三站要爬過一個陡峭的山坡,結果山坡上甩下來一條繩子,父親和兒子剛拉住繩子,一陣大風吹起來,父子倆被風吹的情景,樹葉搖曳的畫面都讓人覺得這條路的艱苦,讓人不自覺的會融入進去,體驗主人公的險境。

這部電影中,父親在一份艱苦而平凡的崗位上努力的付出所有,他用真心贏得了鄉親父老的愛和尊重,他說「這些村里人,幾天不見縣長沒關系,幾天不見他那可就著急了。

鄉郵員的使命和責任感讓父親傾其一生在這條艱苦的路上付出了所有。

他用一生的青春,用大我勝過小我的人生態度,完成了一次次使命,也讓他的職業生涯變得更加的有念頭。

這部電影中對人性真善美的歌頌,對人生悲苦的強烈感知,讓這部電影中既有現實的無奈,但也有浪漫的理想桃源。

美好的事物,秀美的山景,淳樸的村民,這些都充滿了桃源的祥和,然而這里沒有絕對的安寧,也有留守的老人,也有艱苦的環境,也有一條三天兩夜才能走出的路。

那路:長長的路腳踏實地的走,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投機取巧不如靠自己

一條路是一條理想之路,但也是一條充滿荊棘的路。這條路需要一步步走,這條路需要承受無邊的孤寂和苦痛。

電影里,對于這條路和這份工作,霍建起其實是有著一種矛盾的悲憫與情懷在內。

悲憫是因為他為這位老父親一生兢兢業業卻要無奈退休的情景而悲,也是為他的青春而悲,更是為山里人出不去,只能在書信里與親人相聚。

人生最無奈的大概是漫長的等待和無望的守候,現實殘酷,人生無常,人總有追求,年老的不愿離開山里,年少的不想在山里荒廢青春。對待這樣的悲劇,當孤寡老人坐在門前等待信件到達的時候,父親念著無字的信,讓人覺得暖心,又覺得悲傷。

霍建起導演在這些殘酷的事情上,既表達了孤寡老人的孤單,又通過鄉郵員念無字信讓影片悲情中多了一絲溫暖。

導演在電影里運用一些溫暖的手法,去淡化現實帶給人們的傷痛和折磨,這無疑讓這部電影變得溫暖起來。

在這條長達三天兩夜的郵路上,父子倆一步一步的走,走到一個山坡上,兒子看見路上有車,就問父親為啥不坐車,這樣會快點,父親卻說:「這車還沒投我準時,年輕人不要總想要投機取巧,路還是一步一步走才踏實。」

父親的想法讓人為他的踏實喝彩,人生的路確實需要一步步走,如果什麼路,什麼東西都能用其他東西代替,那麼鄉郵員就不是鄉郵員,人也就不是這麼偉大的人。

父親的想法有些守舊,但對于年輕人來說,腳踏實地的按時到達要比投機取巧的碰運氣要好的多。一條路固然走起來辛苦而艱難,但如果能平準時的將信件送到村民手里,那才是他們真正看重的東西。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里,不溫不火的情節,充滿浪漫人文氣息的場景,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理解以及關心,讓整部電影有一種觸動人心的美。

現實很殘酷,可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桃源。人間有痛苦,但人間也有溫暖。人活一生,一定要活的有價值,工作沒有好壞,就看你有沒有用心。

去匯報工作,領導說「我現在有事,你晚點再來」,聰明的人這樣做
2024/04/19
領導對你做這些事情,說明已經放棄了,別再賣力工作了
2024/04/19
領導開始孤立你,說明出現了這些問題,要做好準備
2024/04/19
你越是做這些事兒,領導對你越是依賴,不要不明白
2024/04/19
如果領導這樣對你,說明是準備淘汰你了,要做好準備
2024/04/19
面對領導對你的打壓,不要選擇離職,只需做好這3件事
2024/04/19
貝多芬:真正的英雄,非靠強力或思想稱雄,而是靠心靈偉大
2024/04/19
《大亨小傳》:基本的道德觀念,并不是人人都有的
2024/04/19
史鐵生《病隙碎筆》:人的命運不由人,但我們每時每刻都是幸運的
2024/04/19
毛姆自傳體小說《人性的枷鎖》:人生毫無意義,欲望即是枷鎖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