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道德經》: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2023/09/26

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出自《道德經》第五十九章,意思是,做好準備,就是重視積德;注重積德就無往不勝;無往不勝就無法估算其力量;力量無法估計,就可治國;有國家之根本,就可長治久安。這就是根深蒂固、可保長久之道。

曾仕強先生解讀

早服,謂之重積德。「重」就是多、深,「積德」就是把德行累積起來。積德是要一步一步來的,由少而多,由淺而深,慢慢地加強。

重積德,則無不克。一個人只要德行越來越多,累積得越來越深,就無不為,就慢慢體會到無為好像真的可以無不為,否則不是不相信,就是照抄、照說,沒有很深的感受。

因為你總想有為,總覺得無為是騙人的,是說好聽的,有為才是真的。

你自己要體會,要實踐,有為的力量再大,也有極限,只有無為的力量是沒有極限的。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如果把無為的力量發揮出來,到了無不為,那就不知道極限在哪里。

你知道我已經窮盡了,再也沒有辦法,全身力量都用光了,我們常講連吃奶的那點兒力都耗盡了,很多人是這樣,那是因為你喜歡有為,你看不起無為。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如果你發現無為的力量比有為還大,大到沒有極限,你自然而然就會被推到君王這個位置,那是天定的,因為那是大位,你就可以有國。

這個時候,你還要用無為來治國,才是掌握到了根本。「母」就是道,「有國之母」,即治國之道,也就是治國的根本。一個「生」字,就是要照顧老百姓的生活,使整個國家充滿生氣。同時,這個「生」是從畜來的,你要畜它才可以長久。

你很自然而然地登上大位,這個時候用道來治國,就可以長長久久。老子把它叫作「深根固柢」,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根深蒂固,二者是一樣的意思。

換句話說,就是基礎為穩,可以放心地去做長生久視之道,也就是長遠地和平發展,持續地綿綿不斷。

這是從修身到齊家,到治國,到平天下,一以貫之的大道理。大家可以回到第十六章,「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就是在講一以貫之的發展。天長地久就是長生久視,它的道理是相同的,也是玄同觀的一部分。

鶴望蘭

傅佩榮先生解讀

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早有準備,也就是不斷積累稟賦;不斷積累稟賦,就沒有不能克服事;沒有不能克服的事,就無法知道他的極限;無法知道他的極限,他才可以統治國家;掌握了統治國家的根本,才可以長治久安;這就是深植與溫度根底,長久生存的原則。

重積德」,就是不斷地積累稟賦。在《老子》里面我們一再強調,它的「含德」,跟「積德」,就是保存德與積累德是同一件事。人的生命是特別的,因為他的「德」里面有認知與欲望的能力,在保存這種德時候同時也要去修煉這種德。

前面都能夠從嗇到早服,后面又不斷積累稟賦,代表你可以用不變應萬變,好整以暇,成竹在胸,然后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重積德」使道家思想與佛教思想有了不同。佛教認為人本身內在有佛系,圓滿自足,所以在人生里面不見得要向外擴展。而老子認為人的稟賦不是封閉自足的,稟賦的本身就需要人去開展。人是萬物之靈,他的靈就靈在他的德,這種本性、稟賦要不斷去保存,不斷去開展。這是道家的重要特色。

老子提醒我們,這種開展也是回歸,因為「反者道之動」,有為其實就是無為,所以才說無為而無不為。所以把這種有為、無為理解為無心而有為,就可以兩面兼顧了。所以保存德就是要開展你的德,保存就是修煉,開展就是回歸。

無不克」之后就是「

莫知其極」,無法知道他的極限。這一來的話,別人發現這樣的領導,他什麼事都可以輕松自在地去完成目標,好像很輕松,沒做什麼事,最后什麼事都做完了。

無法知道他的極限,才可以到「 可以有國」,統治國家。統治國家,再進一步掌握到根本的道理,才可以「長治久安」。

深根固柢」,就像種植物一樣,讓它的根和柢非常的深厚,非常的穩固,就是基礎穩了,國家當然沒有問題了。

長生久視」,「視」就是用眼睛看。一個人如果死了,就是閉上眼睛,活著的時候就是張開眼睛。活得很老,眼睛可以長期地使用下去,代表可以安其天年。

能做到長生久視,能夠適當地收斂,掌握內在生命的特色;然后在發展生命的過程里面,知道它是一個回歸的過程。

歸納一下這七個步驟:

一是嗇,就是省約,收斂自己,愛惜精神。二是早服,就是早有準備,或者隨時準備,以靜制動。三是重積德,不斷積累稟賦,厚積薄發,源源不絕。四是無不克,沒有不能克服的事。說明他以逸待勞,游刃有余。五是莫知其極,沒有人知道他的極限,代表深不可測,如無其事。六是可以有國,統治國家,可以無為而治,天下太平。七是長久,說明平衡和諧,與道同游。

鶴望蘭

南懷瑾先生解讀

這一章,實際上是對上經第九、十兩章的引申、注解。

第九、十兩章,提的「玄德」是形而上的體,道體的原理,而這里的「重積德」,是在運用上講道的用,講做人處世運用上的道理。

我們先要注意一點,后世將「道」與「德」連在一起,成為「道德」,而在做人處世時,一想到道德,幾乎什麼都不敢動,連口水都不敢亂吐,把種種約束稱為道德。

但事實上并不完全如此,古人的「德」字,是與「得」字同樣的意義。「 德者得也」,在研究上經時,已經解說過,就是成果,萬事應先考慮其后果的重要性。凡是說一句話,做任何一件事情,在做以前,先考慮將會發生如何的后果,并不是完全偏重于行為上的至善。

一個人的行為,的確應該做到至善,但是在記載的文字所表達的意義上,并不是完全走向「至善」這一方面的。

重積德則無不克」,做起事來,無往而不利。「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因為做事為人無往而不利,所以表面上看起來,找不到究竟的原因。

凡是找不出原因的事,通常會令人產生兩種觀念:一種是覺得神秘不可知;一種是覺得很陰險,使人無法了解。實際上都不是,而是圓的,都可知,不是不可知,也不是陰險,是很明白的。道理在于「嗇」,也就是簡化,不要加什麼上去,我們可以用儒家的一個思想做參考,就更容易明白了。

孔子在《論語》上就說過,季文子這個人遇事三思而后行,孔子聽了后說道:「再,斯可矣。」有的人解說,三思不夠,孔子說還要再想一次,要四次思考。這一種解釋并不一定對,遇事思考過度,三思而后行,容易犯錯誤。

因為天地間的事理,只有正反兩面,善與惡,是或非,倘再多做思考,則發生了對也不對,不對又對,這其間無法定論,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所以過分地思考,就不合「嗇」的道理,這是我的解釋。一件事到手,不能大意,要多思考一下,正反面經過思考后,就要有下決心的勇氣;否則,越想下去,就越缺乏下決心的勇氣。所以,本來可以知其極的,因為思考太多,不能「嗇」,結果就「莫知其極」了。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一般人看不出「莫知其極」的道理在哪里,認為就可以有國,有地區,有土地,有資產。在老子的時代,對于所謂的「國」,并不代表現代觀念中的國家,而是代表了資產,也包括了精神智慧等形而上的資產。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這個「國之母」,就是生生不已最原始的根源,在形而上就是道,在形而下的起用就是簡,這樣才可以長久。所以,不但想求長生不老之道應該如此,處人處世,也應該注意簡約。

現在大家風靡的學道,學靜坐,學瑜珈,學禪,都是想求長生不老;又求神秘,求神通,搞了許多麻煩的方法,永遠也搞不好,就是因為搞得太復雜了,不知道「嗇」的原則。如果知道這種原則,「有國之母」基本上就是「簡」。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這是講做人處世的道理與修道的關系,都連接在這個大原則之下。先說文字方面,現在有人寫成「深根固蒂」,這個「蒂」字是錯誤的,「柢」也就是根的意思,根的尖端叫做「柢」。

為人處事,乃至于修道,「深根固柢」是基本上的要求。以道家修道的方法而言,上經第十章中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第十六章說:「歸根曰靜,是謂復命」,甚至于到了呼吸停止的胎息了。

在佛家來說,這個情形是到達三禪與四禪的境界;道家則是到達了「深根固柢」

,也叫做「胎息」。胎兒在母胎中不是用鼻子呼吸,是用肚臍呼吸的,也叫做「內息」,就是內呼吸。修持的人做內呼吸時,鼻孔及皮膚的呼吸就會漸漸停止。

假如鼻息能停止到一個小時以上,大概掉到水里淹不死了,遇到烈火也不大容易燒過來,因為這時身體的氣與光放射出去,可以到達手臂伸出去的長度范圍,而擋住了火的力量。這是一種合乎科學原理的現象,不是什麼神秘的事。

長生久視」,又是一個大問題,是幾千年來討論紛爭,一個解決不了的道家問題。例如「祛病」是道家的工夫,起碼少病或無病,絕對健康,「延年」是活得更長久。而道家標榜的「長生不死」,這個不死的觀念有問題。死是要死,可以活得長久一點,或者活上千把年也許可能。

但正統的道家,像老子,很少說「不死」這兩個字。老子曾經說過:「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生死的機會相等,兩者都是十分之三,是平等的,不生不死也是十分之三的機會,要看各人自己的修養。他并沒有提出不死的道理來,他只說可以長生,活得久。但久到什麼程度?後來的道家則說可以「與天地同休,與日月同壽」。

世界上很多宗教,許多哲學、科學,也都追求生命的根源,但所有的宗教,哲學與科學,都不敢說現有的生命可以延續不死。所有的宗教,都勸人不怕死,早一點脫離這痛苦的人世,到那個宗教的天堂去;人要在死后,才可以得永生。

只有中國文化的道家,提出一個口號,不需要經過死亡這個階段,現有的生命,即可「長生久視」

。不管是不是能成為事實,只有中華民族叫的口號有如此大膽,敢說現在自己的生命,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生命可經由自己維持長久。所以叫做「長生不老」之道,或「長生不老」之術。

而老子的講法,為「長生久視之道」。要注意「久視」兩個字,我們的眼睛是不能久視的,每個人的眼睛也許看了一兩秒鐘,就要眨兩三次,不能久視。真修道的人,眼睛的神光不變不退,就可以久視,乃至可以透視,這時對于維持自己的生命,就有點可能了。

根據道家的思想學說,比老子更早的黃帝所著的《陰符經》上說:「天性人也,人心機也」,又說:「心,生于物死于物,機在目。」姑且以自然科學的物理現象來解說,一個人的心近似發電廠,而要用電時,則必須有插座,而人的眼目則等于是插座。

佛家的《楞嚴經》所說的明心見性,其中提到「見」,由眼睛的「見」,說到理性的「見」,「見」是一個實際的東西。人到夜里疲倦想睡,眼睛就先閉上,先要眼睛入睡,腦筋才能入睡,如果眼睛不先入睡,腦筋就無法入睡。人死也是眼光先落地看不見,眼神先散,瞳孔放大在先。

所謂「 長生久視之道」,從來道家的解釋「久視」就是內視,等于佛家修行的觀想,道家叫做「內照形軀」。所以「長生久視之道」就是精神永遠明亮,就是見道。久了以后,因功力到了「深根固柢」,神光返照,內臟活動,甚至血液流動的情形可以看得非常清楚。這時,就會知道什麼地方出了毛病,乃至知道毛病的程度,自己克服不了,大約什麼時間可以結束,到時候就丟了這個身體走了。

因此就要知道,在工夫上如何達到「久視」才能長生,能夠長生,才能到達「深根固柢」,這個生命就在自己手中控制了。

至于說為人處世的「深根固柢」,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要草率,不要任性,不要沖動,不妨慢半拍,慢一拍,必須要慎重。對一件事情,知道動因,就要考慮后果,就會「深根固柢」,以后才能「長生久視」,永遠存在,永遠看得見,才能長久。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