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命里十錢,不求百金。」
似乎,不管我們多努力,賺了一定的錢之后,就束手無策了,把一輩子的錢都賺完了。
也有人,狠狠賺錢多年,但是不愿意退讓,從而虧得血本無歸。
還有人感慨:「小財靠勤,中財靠運,大財靠命。」
其實,人的命、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動態管理。
把賺錢的基本要素,積累越多,那麼錢就越多,反之就是窮困。
01
積智之人,錢有厚度。
有句話,令人醍醐灌頂:「人這一生,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
從大道理來說,讀了研究生的人,和小學生,賺錢的方法和錢財的多少,是不一樣的。
雖然有個例證明,小學生也能發大財,但是不能代表整體。
賺錢,靠的是信息收集、綜合分析、推陳出新等;也是智慧轉換成金錢的一個過程。
單純地賣苦力,也能賺錢,但是要賺大錢,顯然是有困難的。
戰國時,生意人呂不韋,發現了「奇貨可居」,也就是智慧運用的結果,并且考慮到了長遠。
他分析了秦王和子孫的關系,并且想到了扶持異人做太子、君王的方法。
呂不韋在家里,對父親說:「如今努力耕田勞作,還不能做到豐衣足食;若是擁君建國則可澤被后世。我決定去做這筆買賣。」
現如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只要你看透了時代,總能發現賺錢的機會。
要相信,你的錢財多少,和智慧是成正比了。把書讀薄了,就把智慧變厚了,賺錢的方法也就厚實了。
02
積德之人,錢有溫度。
古人云:「官而無德,貴如朝露;富而不義,財如晴雪。」
沒有道德的人,在高位,也賺不到錢,還會被人哄下去。
看看晉朝的石崇,家里的廁所,都是星級的,還有女仆守著;他拿出的寶貝,比國庫里的寶貝更奢華。但是他卻被人陷害,家里人都跟著遭殃。
看看清代的和珅,家里的墻壁,都可以掏空,放入很多的財寶,但是他卻在老年時,有牢獄之災,然后命都搭進去了。
人這一生,要做好事,才能結人緣,形成眾人拾柴的局面。賺錢的時候,也會眉開眼笑。
超市老闆,幫助了困難的老人,大家知道之后,更加喜歡光顧他的店鋪。從而,老闆的付出,加倍回收。
事實上,道德素質越高的人,越能穩住財富,從而家庭就是聚寶盆。
03
積壽之人,錢有長度。
我居住的小區里,有一位退休老人,常常說:「我退休金少,但是我活了九十多歲,我的錢,比別人多。」
算一算,還真是那樣。那些月入萬元的老人,活不過七十歲,還不如他,雖然月入兩千,但是源遠流長。
另一方面,健康本身,就是一筆無形的財富。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老人若是病倒多年,每天都要請人照顧,還得用藥,每個月的開銷,應該是好幾千。生活費,也要幾千。
老人健健康康活著,除了生活費,其他的開銷都能省去,或許還能力所能及地做點什麼,帶來財富。
因而,會賺錢的人,不會舍去健康,去換錢。而是鍛煉身體,不加班熬夜,收入少一些,也沒有關系。
人的錢財有多少,不要看當下,要看老年時,還有沒有健康。走著瞧,財富的數量,就能算出來了。
04
認命之人,錢已遠離。
常常聽到人抱怨:「我就這麼命苦,做什麼都不成功。」
也有人抱怨:「算了,就這樣吧。」
折騰了一段時間,人就累 ,又沒有看到什麼錢,就煩躁了,放棄了。于是乎,相信了一句話——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我們村里,上世紀九十年代,很多人種果樹。
但是沒有人知道,水果要賣到哪里去,因此一些年輕人冷嘲熱諷,寧愿外出打工,也不開墾果園。
一晃,五六年過去了,村里冒出了很多的電商平台,也有一些商販來村里。水果供不應求,有果園的人,也發財了。
外出打工的人,說:「哎,錯過了發財的機會,算了,繼續打工。」
古人告訴我們一種智慧:「亡羊補牢。」
就算錯過了風口浪尖,重新開始,也來得及。
悲劇的是,很多人不信,導致一次次機會,溜走了。
更可怕的是,機會來了,卻不愿意伸手,還怪自己命苦。
05
墨守成規之人,慢慢變窮。
運動的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若是一個人有了發財的路,但是一直走老路,那麼也會越走越難。
我們可相信,夏天賣冰棒,是能夠賺錢的。但是冬天還堅持賣冰棒,可能連冰柜的電費錢,也賺不到。
古時候,有一個農人,發現一只兔子,撞上了樹樁,一命嗚呼。白白得到一只兔子,太幸福了。
于是,農人每天坐在樹樁上,等待兔子,田里的稻子,干涸了,也不管了。秋天來了,顆粒無收,農人窮困潦倒。
千萬不要把某一刻的幸福,當成一生的幸福。順應時代,推陳出新,就能迎來源頭活水。
06
記住一句話:「思維上的通透與閉塞,決定了物質上的富足與匱乏。」
命運從來不會捉弄人,如果你被命運捉弄,那是命運提醒你,應該改變自己了,機會來了。
命運到了低谷,那是觸底反彈,不是什麼都沒有了。
天天盯著金錢看,卻忽視了改變命運的要素,那就是唯利是圖的人,注定要窮困。
讀書、社交、思考、行善、拐彎等,都能改變命運,最終得到財富,別忽視了。
這一生,命有多好,財有多少,福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