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順著科學家的話,我們會發現,生活中,太多的地方用到了杠桿。
撬動石頭、鐵鏟松土、千斤頂、斗車、斜拉橋等,都因為有了杠桿,提升了效率。
那麼問題來了:杠桿原理,和我們的財富有什麼關系呢?
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顯然,學會巧干,賺錢更多。如果你有一種賺錢方式,能夠以小博大,致富就不成問題了。
很多人都知道「二八定律」。因而怨恨,80%的財富,集中到20%的人手里。
為什麼不想一想,那20%的人,都有什麼賺錢的秘方,值得我們學習呢?要明白,人家出兩分力量,就制衡了你的八分力量;人家做兩天,效果就是你做八天的樣子。這就是智慧的杠桿。
現在,和大家探討一個話題:一個人很窮的時候,學懂「杠桿原理」,就能致富。
01
沒有撬動的支點,致富一籌莫展。
有句諺語:「一統天下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
劉伯溫和諸葛亮,都是響當當的人物,都很有成就。
一個讓天下分開,一個把天下合攏,看起來是對著干。但是他們的人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借助支點。也就是,尋找到人生的平台。
元朝末年,劉伯溫通過讀書,考上了進士。本以為,這就能做官了,一展宏圖。
當年,兵荒馬亂,他沒有得到官場的安排,只能繼續回老家歇著。
好不容易,被安排到江西,做了一個八品官。但是貪官污吏都排擠他,導致他無法施展才華,只好罷官。
直到朱元璋帶著起義軍,聲勢大了,還給了創造了一個軍師之類的舞台,劉伯溫才真正崛起。
諸葛亮年輕的時候,才高八斗,但也只能在鄉下種地。遇到劉備之后,諸葛亮的人生,華麗轉身。
正如《出師表》里說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站在風口浪尖,豬都會飛」,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風口浪尖,就是杠桿原理之中的「支點」
。你要變富,就要尋找平台,看看哪里有「風口」。
自己創業,門店、工廠等,就是支點;打工,一個崗位,就是支點。
一個合適的支點,讓你如虎添翼。你可以尋找支點,也可以創造支點。
02
沒有撬動的能力,機會來了也沒有用。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知道某條街道,適合做什麼,但是你遲遲沒有行動,連租門店的錢也湊不齊;你還知道房子要大漲,可是你買不起一套房。
太多的行業,你都觀察過,但是都沒有加入,一輩子都在猶豫不決。
猶豫,不僅是性格上的缺陷,更多是能力上的不足。但凡胸有成竹的事情,都不會這樣。
在《喻世明言》里,有一位叫蔣興哥的男人,家住襄陽,卻能去廣東做生意。
他的家境,比本地大部分的家庭,都好。
看他的成長歷程,就知道他為什麼會發財了。
十幾歲就跟隨父親,到廣東做生意,和一些店家打交道。
當父親過世之后,他再去廣東做生意,就輕車熟路了,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現在,我們看一些做自媒體的人,為什麼很多人不成功?不是平台排擠他,而是他原先沒有拍攝經驗,也沒有寫過文章,連拍照都不會。
能夠在自媒體行業混得不錯的人,往往是從類似的行業里,轉型過來的。
寫文案的人,多半是寫文章多年的老作家;拍視訊的人,也許做了婚慶,有拍電影的經歷;就是帶貨直播的人,起碼要練習自己的「嘴」
。哪有人輕輕松松成功,不都是刻苦磨礪,慢慢成長。
能力,就像手里的「杠桿」。你要撬動更重的東西,就得讓杠桿更加結實。
我們在撬動的時候,忽然聽到「咔嚓」,杠桿斷了,麻煩來了。這就是不自量力。
03
沒有撬動有價值的東西,越努力越窮。
有的人,杠桿有了,支點也有了,但仍舊很窮。這就是「價值」太低的緣故。
有一個成語,叫「買櫝還珠」。
一個做生意的人,去集市賣珍珠。一個客人見狀,湊過來,把雕龍畫鳳的盒子買走了,珍珠卻不要。
不管這個客人如何努力,他都不會變富。他買的盒子越多,越會窮困。
如果你一直在「低價值」的怪圈里轉,那麼你努力再多,也只能累壞自己,效果是看不到的。
心理學上有一種行為,叫「路徑依賴」——一個人總是朝著某個方向走,走某條路,那麼他就會一直走下去,形成慣性。他也不管,方向對了嗎。
尋找有價值的東西,然后用杠桿去撬動,致富就不難了。
看看孔子的學生子貢。他到海邊,看到鹽很便宜,就想起了內陸的市場里,鹽的價格是多少。很快,他就賺到了差價。
不管在什麼地方賺錢,你的杠桿,撬起來的,一定是可以增值的東西。
04
我們總以為,一個人太窮,就是因為懶。
卻不知道,很多人一直在做事,也窮。
懶,分兩種:沒有行動,思維懶惰。
那些打工一輩子,也窮苦的人,是思維太懶,沒有思考轉型發展,也沒有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多動腦筋,打工也能致富。
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技能,很快就能在工廠里脫穎而出,從而走向管理和技術崗位,工資就多了好幾倍。
捫心自問,給你一根杠桿,你能撬起什麼?
愿你我,找一個適合的平台,用很小的投入,得到很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