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世事,千帆過盡,方能明白「人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人有所為,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想必「一代聖賢」王陽明是有發言權的,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誡世人:人生五忌,不要犯。
忌搖擺不定
成大事者,往往貴在堅持。
哪怕在困頓之中,王陽明都從不輕易放棄,他始終相信堅持的人生才有意義。
明朝的文官,無論出門還是在工地工作,都坐轎子。
唯有王陽明堅持騎馬,他認為這是鍛煉騎術的絕佳機會,儘管路途艱險,仍堅持策馬前進。
「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工夫,乃有益。」
人云亦云是庸人的兵戈,過于在意他人看法是庸才的武器。
搖擺不定,將永遠在彎路中迴圈,沒有盡頭。
堅持本心,是這個時代最珍貴的質量之一。
忌自視甚高
活到了一定歲數,很多人總是喜歡以「過來人」的身份自居,對看不慣的人或事指點江山,一副儼然「吾即宇宙中心」的姿態。
然而,智者如王陽明,卻說驕傲是萬惡之魁。
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說,王陽明是個富二代,家境優渥,學富五車,前半生狂妄不羈。
後來踏上了前途未蔔的流放之路,終于感歎到「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人生大病多是因一個「傲「字。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未來還未來。做人可以自信,但千萬不要自負。
忌情緒失控
古人雲:「性躁氣粗,一生不濟。」
王陽明說:「喜怒哀樂,本體自是中和的。」
經常憤怒的人,會像一頭面目可憎的野獸。這心中的野獸,其實是可以控制不讓其出沒的。
王陽明遭遇廷杖,被貶至瘴毒之地的貴州,還受到鄉民們的排擠。
生活環境大變,心情也受到了影響。
好在他很快調整情緒,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感化鄉民,教他們讀書、耕種,被贊為「大善人」。
情緒不可怕,可怕的是控制不住情緒。
學會克制,不動于氣,從容淡定,便是修行。
忌物欲太盛
老話常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一個人的私欲和貪念太多,往往沒有什麼好下場。
對此王陽明也表示肯定,所以他認為蒙蔽心靈的,永遠是物欲,人要有定力。
物質、錢財、權勢、名利、榮耀……
無數看似高大上的名詞,都是一座座大山,能壓得人面目全非,能壓得人直不起腰。
人感到不幸福的原因,常常是因為想要的太多。
然而,求而不得,又恰恰是常態。
要明白,一味靠外在的堆積,將永遠不知「知足」為何物。
行事有度,才得自在;內心安然,才能解脫。
忌勇而無謀
「君子鬥智不鬥力」,有勇無謀,是大忌。
眾所周知,王陽明先生不僅僅是「心學專家」,也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戎馬一生,戰績斐然。
他認為,無論戰場,還是為人處事,需要智慧,而不是蠻力。
有勇無謀,最多就是一個低級實幹主義。
愣頭青一股腦往前沖,容易沖進死胡同,事情會變得很被動。
聰明的人,都會有智慧地選擇,有技巧地轉彎,有遠見地放棄。
「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人生不易,牢記五忌,與君共勉,順遂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