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到晚年,經歷過風風雨雨,起起伏伏,看慣了世事紛爭,更想要活得明白、通透!
晚年以后,更想出去走走、和朋友們聚聚,靜靜享受安穩幸福的生活。
出門的時候一定要切記,做到這「四不帶」,余生福氣不請自來。
01
不帶壞情緒,多給別人微笑
這個世界其實并不溫柔,也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正確的。
真正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溫柔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心境。
你煩躁,世界就暴躁;你安穩,世界就溫柔。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說:「沒有純粹的快樂,永遠都會有煩惱摻雜在我們的幸福中。」
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想象那些遙遠到無可預料的未來,在出門之前收拾好自己的心情,用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美好的一天。
「不帶壞情緒出門」,不僅是在調整自我情緒,同時也是在尊重他人。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著名的效應,即「踢貓效應」。它所描述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壞心情的傳染現象。
如果我們出門的時候帶著怒氣等不良情緒,那麼這種壞情緒就會傳染,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所以在心煩的時候,一定要能夠靜下心來。
聽一首舒緩美妙的音樂,做幾次深呼吸,帶著好心情、好情緒出門,是我們走向幸福的第一步。
02
不帶「長舌頭」,學會沉默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聰明的老人,知人不評人,會假裝糊涂。
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常常說:「我年紀大了,對于年輕人的事情,不太懂。你們說吧,我聽著呢。」
愚蠢的老人,為了打發時間,常常找人聊天,還找出很多的「話題」。
空口說大話,吹噓自己的孩子有多厲害,某個親戚有多富有。
這樣的消息,一旦傳出去了,某些親戚朋友就會找你幫忙,讓你的孩子做點什麼。
一來二去,你就為難了孩子,就不得不厚著臉皮,向別人求助。要是你做不到,就會被人瞧不起。
家長里短的話,說得越多,越會暴露家丑。不管是自己的丑事,還是別人的丑事,一旦成為談資,就是很不愉快的事情。
毫無根據的話,經過多次傳播,會變成謠言,也會傷害到當事人。
雖然,言語不是利劍,但是可以把道德素質毀掉。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是做人最高級的修養。
03
不帶僥幸心理
出門在外,一定不要心存僥幸。
尤其是有些規章制度,一定要遵守。
過馬路一定要看紅綠燈,寧可多等十分鐘,不要搶那一分鐘。不要心存僥幸,覺得偶爾一次闖紅燈也沒事。
不要靠近急速行駛的車輛,覺得車不敢撞你。誰又能保證不會出現剎車失靈的現象呢!
不要輕信保健品的推銷,身體不舒服一定要去醫院看醫生。
遇事多和兒女、朋友商量,買賣要慎重,避免上當。
不要傻傻的存有僥幸心理,覺得自己老了,他人都讓著你,不會騙你。
這個世界,有對人好的人,就有把人算的人。尤其是那些把人算的人,既然選擇算計和欺騙他人,又怎會有年齡的區分?
學會擦亮眼睛,保持清醒,人生才能少一點悔恨和缺憾。
04
不帶大量的現金,避免上當受騙
現在的騙子,無孔不入。老人,很容易成為被騙的對象。
騙子抓住了老人害怕生死、希望給兒女更多財富、心地善良、認知度不高等特點,只要稍微用點心思,就把很多老人騙得團團轉。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事情:某個老人,一大早去聽專家講課,還帶著錢出門。
聽了專家的話,買了很多的東西。或者加入了某個圈子,學習一些沒有意義的課程,花了不少錢。
事實上,很多「專家」都是商人,只是他們習慣了「張冠李戴」,做一些故弄玄虛的事情。
老人想不受騙,那麼身上只帶幾十塊買菜的錢就好了。就算遇到了騙子,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不管是帶現金,還是手機平台上,都不要有很多錢。這不是寒酸,是保護自己。
人老了,錢就是命根子,一定要控制住,別亂花,別被人欺騙。
05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老人的人生閱歷是家庭最寶貴的財富,同時老人的心理也很容易被壞人掌控。
所以要學會做一個聰明的新老人,與時俱進,不生氣、不妄言。
一個人最大的福氣,就是高高興興過日子,多做合乎常理的事情,少做出格的事情。
人到晚年,一定要讓自己快樂的老去,一出門就遇見陽光,一路上都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