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相由心生。一個人的性格、人品,其實都寫在了臉上。
然而也有古訓言:人不可貌相。關于一個人本質上的好壞,真正的好人不會目露兇光,裝成一副慈眉善目的壞人,怎麼也遮不住眼神中的險惡。
世界上的人千千萬萬,你這一生要遇見的人也數不勝數,而能對你產生影響的人并不多。
他們大多數人都只是你人生中的匆匆過客,帶給你或是歡愉或是痛苦,但終究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你的生命里消失。
與人交往,其影響有好有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人都不想交友不慎而受負面影響,但小人隱于市,人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曾國潘曾說: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
與君子交受益終身,與小人交其害不淺,人脈就是我們立足社會謀求自身發展的一種支撐,而交友不慎帶來的損失往往也是巨大的,關于識人這一層,可以由表象開始。
小人不可能不偽裝,社會上嫉惡如仇的人很多,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識人也就是抽絲剝繭,一層層地看到這個人的真面目。
從面相上來說,臉上有這三種痕跡的人,心眼很壞,不可深交。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讀懂一個人的眼神,你也就讀懂了這個人的內心。
人可以偽裝自己的表情、語言、行動,唯獨難以偽裝眼神。
一身正氣的人眼神都是很堅定的,所謂目光炯炯,為人正直的人眼神都比較清澈干脆,而那些背地里搞小動作的小人多是眼神飄忽不定,不斷打量著別人。
在一些影視作品特別是動畫作品中,對于壞人形象的刻畫也都用到了這一點。
比如動畫電影《黑貓警長》中,老鼠「一只耳」的形象就是如此,眼睛滴溜溜地亂轉,以此來表現其內心暗藏奸詐的形象。
動畫大都是擬人化的,這些表現都符合著壞心眼、小人的眼神形象。
暗藏奸詐的心性非一日之功,小人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根深蒂固的小人思維使得其小人的形象已經形成已久,縱使他再會偽裝,你也能從他的眼神中看出其內心好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人終將露出狐貍尾巴。
有些人是從小到大的壞,因為一些教育因素、個人天性、所處環境等等,一個人產生批判社會、見利忘義的性格,也在情理之中。
壞人都是有恃無恐的,他們不像那些小人一樣喜歡東躲西藏或是人前人后偽裝自己,他們有著不同于世人的思想觀念,比如唯利是圖、喜歡使用暴力等等。
拋開偽裝不談,壞人總有一副壞的面孔,相由心生這句話是沒錯的,當一個人有很多壞心思,他的相貌就會往陰暗、奸詐這方面發展,當你看見一個人面色陰暗,神情之中充滿了奸詐,那就要警惕了。
壞人都是無利不起早,他們追求利益往往不擇手段,邪惡之人,一條路走到黑,想要讓他們徹頭徹尾地改變,也可能只有監獄才能做到。
觀察發現,那些惡人經歷監獄的改造之后,要麼消除了身上的惡氣,臉上沒有了兇光,要麼一成不變,這類人往往都會再次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人們對于小人、壞人的態度都是一致的,憎恨小人、抵抗壞人,這是正常人都有的思維。
人人都追求著利益,當一個小人從背后行奸使詐獲得利益,這種方式違背了道德,但收益卻很可觀,并且在巧妙的偽裝之下也沒人發現,于是很多人開始在背地里使壞,開始對別人各種算計。
偽裝要想恰到好處是很難的,一個小人要想做到自然而然地偽裝,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是小人就會露出馬腳,偽裝要麼是不足以掩蓋其內心的奸詐,要麼是逢場作戲過了頭,讓人輕易發現是在故作姿態。
那些經常溜須拍馬、滿臉堆笑的人,就是典型的逢場作戲,這些人都是有所圖謀者。
所謂笑里藏刀,這些人的偽裝和示好只是為了讓別人放松警惕,當他有了足夠的機會,必然會突然出擊讓人防不勝防。
發自內心的笑容與滿臉堆笑,這二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后者往往是心術不正。
人的內心看似是深藏,其實你是能從方方面面去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比如語言、眼神、行為等等。
在這錯綜復雜的社會,人人都帶著面具生存,識人之好壞,也就是摘下他的面具,看看他的本色如何。
交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生命中的貴人在于遇見,而人生的絆腳石也在于遇見。
交友要有原則和底線,不能什麼人都交,也不能感受到別人的熱情就直接暴露自己的內心,防人之心不可無,人生在世,必須有一定的分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