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這是三毛寫給非洲撒哈拉沙漠,也是寫給她和荷西唯美愛情的句子。
只因為一張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圖片,三毛就不顧一切來到這荒涼的地方。
無疑,三毛骨子裡是足夠叛逆的。
父親說她: 「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過。」
母親說她: 「也許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夠完美,但是我們確知:她沒有逃避她的命運,她勇敢的面對人生。」
至純至真的三毛,把自己的生命熱情都給了沙漠、給了荷西,也給了那六年的自己。
在《撒哈拉的故事》裡,三毛以一個流浪者的口吻,講述了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和生活經歷。
有浪漫、有現實;有美好、也有糟糕,但她真正獲得了自由和幸福。
她不顧世俗眼光、向心而生的經歷也告訴我們關于女性選擇的答案。
(圖片來源于網路,侵刪)
最好的選擇,是忠于自己的內心
三毛骨子裡是一個極其率性的人,她特立獨行、不隨波逐流,凡事只遵從自己的內心。
小時候,她不喜歡自己名字中間的「懋」字,覺得寫起來太過麻煩,就給自己改名為「陳平」;
她不喜歡數學,只喜歡語文,索性就不學數學了,把精力都用在閱讀寫作上;
她從來不會遷就任何人,一切決定都源自本性。
只因為偶然間看到《國家地理雜誌》上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圖片,被那裡的黃沙斜陽深深吸引。
面對親朋的反對,她還是不顧一切到那裡去體驗前所未有的人生。
有人說: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哪怕不合時宜、哪怕不被理解,忠于自己,才對得起這無比珍貴的一生。
張玉良13歲被舅舅賣進青樓,在18歲那年,遇到了值得她託付終生的男人——潘贊化,並納她為妾。
為了表示感激,張玉良隨夫姓,改名潘玉良。
雖然過上嚮往的富太太生活,但潘玉良並不甘心于此,她選擇做一個忠于自己的女性。
一天,潘玉良看見一個叫洪野的畫家在院子裡畫畫。只數筆,一株美人蕉就躍然紙上。
那刻起,潘玉良瘋狂地愛上了畫畫,她開始廢寢忘食地學習素描、油畫,並努力考上了上海美專。
很多人都不理解,在別人看來,好好的富太太不做,非要做出不被世俗認同的舉動,甚至進行言語詆毀。
但潘玉良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名畫家,她也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熱愛。
後來,她到歐洲學習,在那裡受到認可,也成就了一代畫家。
(潘玉良自畫像 / 圖片來源于網路,侵刪)
生活中,有多少人,在意外界的眼光,世俗的評價, 被迫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和不愛的人結婚,過著不喜歡的生活。
人最終的歸宿是自己。
人生之路沒有標準答案,對于情感、對于生活選擇,不被外界束縛,也不必看別人眼光。
忠于自己的選擇,就是最好、最值得的選擇,才能成就自己想要的人生。
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生活方式
三毛選擇了嫁給荷西,兩個生性浪漫的人,日子也過得充滿童趣。
荷西把從沙漠裡找到的駱駝頭作為訂婚禮物,送給三毛,的確送到三毛心裡去了。
傍晚時分,荷西下班開車到家門口,邀請三毛一起到沙漠探險,遭遇匪徒,上演驚心動魄一幕,但也值得回味。
三毛給自己做的菜起了好聽的名字,把粉絲叫做「雨」,把「紫菜」說成是復寫紙,日子每天都充滿詩意。
兩個靈魂相似的人互相滋潤,婚後的三毛迎來了她人生裡最自由的時刻, 在愛情的滋養下,三毛的創作生涯也到達了高峰。
三毛的愛情選對了,也因此過上了她想要的生活。
(圖片來源于網路,侵刪)
有人說:人生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你的每一次選擇都預示著你未來的路會怎麼走,未來會過什麼樣的生活。
不同的選擇,可能會過上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電視《知否知否》中,盛淑蘭被孫志高的才華吸引,決定嫁給他,以為尋覓到幸福的婚姻。
婚後才發現,孫志高雖學識淵博,品性卻很惡劣。
盛淑蘭過得不幸福, 好在最後在明蘭的勸說下,哪怕以犧牲一半嫁妝為代價,盛淑蘭也選擇和孫志高分手。
之後,她不再單純看重學識,而是更看重人品。
嫁給了一個平凡的老實人,還有了自己的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們常常陷入誤區,期待每一次選擇都能帶來好的結果。
然而,沒有誰總是能夠做出絕對正確的選擇。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懼怕做出選擇,也要認清選擇的真相:
現在的選擇,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不同選擇,也造就了不同人生。
聰明人懂得不斷選擇,也不斷試錯、糾錯,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答案。
(圖片來源于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侵刪)
成熟的人,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在沙漠裡,除了表面的浪漫,還有不如意的現實。
面對物質的匱乏,生活環境的惡劣,孤獨的侵襲,三毛沒有退縮和逃離,而是想辦法克服困難。
生活在偏遠而荒涼的沙漠,住房很簡陋,三毛就撿回來東西用來裝飾屋子,把屋子佈置成溫馨的居所;
嫁給窮小子,也意味著生活的拮据。 他們只能攢一段時間錢,去鎮上西餐廳吃一頓大餐,但也很滿足;
沒有素質的鄰居來借各種用品卻不歸還,三毛和他們鬥智鬥勇,也算生活的樂趣;
荷西因為工作可能一整天不回家,三毛一個人害怕黑暗,但也勇敢面對。
三毛是感性的,卻也是理性的。她知道選擇了浪漫,就註定要承受現實的苦難。
我們都想做出兩全其美的選擇。
可無論做什麼樣的選擇,我們得到一些東西,也註定要承受另外一些東西。
最近,電視劇《我在他鄉挺好的》熱播。
劇中,紀南嘉和喬夕辰為了夢想,離開家鄉的父母,來到大城市打拼。
雖然到北京,意味著前衛的生活方式、意味著更多的選擇自由。
可現實也很殘酷。
紀南嘉經常忙得不可開交,患上腸胃炎忍著劇痛,只能一個人去打點滴;
喬夕辰面對強硬房東上門討債,她無能為力,只好被趕出出租屋。
都是一個人面對孤獨和生活的壓力,承擔著自己選擇的後果。
但就像喬夕辰說的:
大城市更包容,有更多機會。所以,再難也會想留下來。
至少想證明自己是不是有能力留下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所有的選擇,都要付出代價。
選擇了麵包,可能就要放棄愛情;選擇了事業,可能就要放棄自由。
有句話說:我們不是害怕選擇,而是害怕承擔後果。
所有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才是一個人成熟和成長的開始。
(圖片來源于電視劇《我在他鄉挺好的》,侵刪)
三毛是執著的,她不願活在被拘束、遍佈塵埃的俗世間。
她有做自己的自由,也有做自己的勇氣和膽量。
她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做出忠于自己的選擇,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漫漫人生路,我們都要做無數的選擇。
小到升學工作,大到結婚定居,什麼樣的選擇,才是最有意義的選擇,恐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
關于如何選擇,演員鄔君梅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你會碰到不同的男人,最終你碰到那個男人你想嫁的時候,不管什麼原因,你想嫁他,你心裡會知道,這個是我要嫁的男人。
同樣,在我們的職業生涯裡,你也會有那麼一個瞬間,你知道那是你的選擇,所以最基本的是我們要清楚我們的心,到底我們追的是一個什麼夢。」
人生的道路並不復雜,你選擇什麼,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餘生,唯有每個女性都能夠忠于自己去做選擇,並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擁有真正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