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正面管教》:「贏得孩子」與「贏了孩子」,哪個更重要?
2023/10/06

前幾天坐捷運,看見一位媽媽拿出件薄薄的空調衫,遞給旁邊的女兒。

女孩開始輕聲說:「不冷,不用穿。 可媽媽堅持讓她穿上。
最后,女孩壓著聲音說了句「你煩不煩啊」,便起身躲到捷運車廂的角落里,留下一臉尷尬的媽媽。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有些難過。
同樣是母親,我能體會這位媽媽怕女兒著涼的苦心,但我也看到了女孩被命令的委屈。
在這場「戰爭」中,無論媽媽還是女兒,內心都是不愉快的。
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簡·尼爾森曾說:

如果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感覺到痛苦,那麼你的方法一定是錯的。

究竟什麼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呢?
他在《正面管教》一書中,給出了答案。
每一個不乖的小孩,都有大人不理解的苦衷
魯道夫·德雷克斯曾說: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孩子之所以喪失信心,是因為他沒有被大人看見和理解。
在《正面管教》里,作者通過電影《克萊默夫婦》中的小男孩賽思,分析了孩子不良行為背后的情緒密碼。
克萊默是一位單親爸爸,他工作繁忙,很少陪伴兒子賽思。
有一天,他在家里趕一份重要文件時,不停地被熊孩子打擾,心里很惱火。
沒有得到關注的賽思,故意把飲料打翻在那份文件上,被父親狠狠教訓了一頓。
表面上看,賽思是一個淘氣包。
但作者卻認為,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最需要愛。
每個「熊孩子」背后,都會有一個「熊父母」的存在。
而只有父母認識到這一點,才能開始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來幫助孩子改變。
知乎上有位老師說,他在山區支教時,有個叫李想的留守兒童很難管教,令人頭疼不已。
那年除夕夜,當外出打工多年的父母突然出現在家門口時,李想只是遠遠地看著,一臉生疏。
看著冷漠叛逆的孩子,這對父母心里有說不出的難過。
春節過后,他們決定不再外出打工,留下來陪孩子。
當母親告訴李想「不走了」時,李想嚎啕大哭。
從那天開始,李想的父母白天勞作,晚上陪著他吃飯、聊天、寫作業。
漸漸地,他身上的壞習慣越來越少。
他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變得鮮活生動起來。
不得不說,李想的改變,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父母的正面管教。
每一個孩子不當行為的背后,都有一個情緒密碼。
通過溝通、理解和共情的方法,破解孩子的情緒密碼,才能找到改變孩子不良行為的正確方法。
李玫瑾教授曾說:「教育的過程,是情感在前,約束在后。
正面管教,就是這樣一種溫柔而堅定的教育。
會用啟發式提問的父母,才能破解孩子的情緒密碼
電影《小孩不笨》中有這樣一段經典台詞:
大人經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都是他們自己講自己爽,我們根本沒聽見。
看,大人們的反復嘮叨,只會讓孩子們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
這一點,曾經為如何管教女兒而頭疼的馬丁內斯太太深有感觸。
那天放學后,琳達一回到家就抱怨:「老師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
馬丁內斯太太還沒問清楚原因,就開始嘮叨說教。
無聲,是孩子最有力的反抗。
唱了一會獨角戲的馬丁內斯太太,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
她平復了一下情緒,換種口氣說:
「這件事情的確挺丟人,我小時候也被老師吼過,你想聽嗎?
聽到她這麼說,正撅嘴生悶氣的女兒,立刻轉過頭來,眼里充滿了好奇。
在聽完媽媽的分享后,她也講出了事情的始末。
原來,琳達在上課的時候向同學借鉛筆,引起老師的不滿,被當眾點名批評。
在大人眼中,這是違反紀律的大事;但在孩子眼中,這只是沒帶鉛筆的小事。
孩子的認知,永遠無法達到大人的高度。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馬丁內斯太太的做法,被定義為「啟發式提問」
很多時候,孩子只是做出「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并不是真正的不良行為。
這種提問方式,不僅能夠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還能在換位傾聽的同時,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簡·尼爾森說:

啟發式提問比不停地嘮叨,更容易贏得孩子的合作。 它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視,從而找到自己的價值歸屬感。

一個擁有價值歸屬的孩子,一定愿意改掉不良行為,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一個懂得正面管教的父母,一定不再給孩子貼標簽,用尊重去贏得合作。
教育孩子的關鍵,是要贏得孩子的合作
心理學家海恩.G.吉諾特曾經說過:
「十幾歲的孩子,就像一個需要貸款而又希望自己財務獨立的人。
不管父母的銀行多麼樂于助人,這些借款人,都會對銀行感到怨恨。
認為自己已經長大的孩子,不愿意聽父母的嘮叨,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是需要父母的「諄諄教導」。
作為父母,如何戒掉「苦口婆心」的教導,輕松贏得孩子的合作呢?
在《正面管教》一書中,作者簡·尼爾森給出了以下三個建議:
1. 允許孩子犯錯,從錯誤中學會成長
知乎上曾看到這樣一個觀點:「最深刻的教育,往往是從犯錯開始的。
犯錯,不僅不可怕,反而是學習的大好時機。
懂得正面管教的家長,不會糾結于如何培養出一個完美的孩子。
他們不僅允許孩子經歷失敗,還會指導孩子進行自我評價。
一個愿意承認錯誤,并能進行正確自我評價的孩子,無論今后遇到怎樣跌宕的人生,都能坦然面對。
2. 為孩子提供選擇,而不是提出要求
有位老師說:「教育孩子這件事,越用力越失敗。
中國父母,很喜歡給孩子提要求,替孩子做選擇。
這種看似愛意滿滿的做法,只會換來孩子的抵制和反叛。
「正面管教」思想的創始者阿德勒曾說:所有人對「尊重」有著同等的要求,孩子也不例外。
在確保沒有危險的前提下,給孩子有限制的選擇權,能讓他們獲得被尊重的感覺。
一個被尊重的孩子,很快就會想明白,自己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想要的結果。
為了保持自尊,他們反而會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
收回「為你好」的要求,提供有限制的選擇,是一個父母最大的智慧。
3. 鼓勵孩子,參與解決問題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教育不是父母的命令和孩子的順從,而是兩者共同參與的一場緊張而復雜的精神活動。

和父母生硬的命令相比,孩子們更愿意遵從他們自己制定的規則。
當一個孩子能夠制定,并遵守自己的規則,他就會成長為具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決策者。
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良行為,并能夠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是正面管教方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贏得」孩子,比「贏了」孩子更重要
每個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無數次戰爭。
如果贏得孩子,就是喜劇;如果贏了孩子,就是悲劇。
在《正面教育》這本書中,作者簡·尼爾森一直在鼓勵父母去「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孩子是獨立的社會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當他迷路或犯錯時,為人父母,不應該以愛之名,用控制和懲罰的手段,讓孩子吃苦頭長記性。
破解不良行為背后的情緒密碼,允許他在錯誤中成長,提供選擇與決策的機會,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和追隨。
這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正面管教方法,能讓孩子找到價值歸屬感。
一個有價值歸屬感的孩子,永遠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偏航。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