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了孩子出賣自己,卻讓孩子背負了不知情的原罪。他們比大人要殘酷許多,而且富于心機。要采取什麼行動時,也比大人能夠冷靜地計劃。」 ——《湖畔》
東野圭吾的職業作家之路,《湖畔》是超越,但也是深淵
作為日本的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寫了很多作品,而他的作品也拿過很多獎項,并且他的書在全世界都有很好的銷量,其中就《放學后》、《秘密》、《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湖畔》等作品最為出名。
東野圭吾不僅僅通過寫作實現了個人的內心所想,還在2017年榮獲外國作家富豪榜的首富,可見東野圭吾的作品多受歡迎。
東野圭吾的作品頗受好評,他也拿到了首富,但真正讓他紅遍世界的還是他的作品。在1999年他的小說《秘密》,就讓東野圭吾獲得了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而且在2006年《嫌疑人X的獻身》獲134屆直木獎,至此,東野圭吾開始了文學界的封神之路,成為了日本推理小說史上罕見的「三冠王」。
東野圭吾的作品都有自己的風格和調性,也正是這種調性,我們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常常看見,他筆下的父親,都是自私自利的,而這些父親也孩子的關系不好,父子之間沒有交流。
這種調性在他的作品《湖畔》中也有體現。《湖畔》是東野圭吾的代表作,也是他一部與眾不同的小說。
《湖畔》這本書是繼《白夜行》后東野圭吾的又一力作。這本書深刻的反應了作者對當代社會與家庭最嚴厲的拷問!
這本書值得推薦并讓人一讀的原因,不僅僅是這本書是東野圭吾唯一一部以家庭親情與子女教育為背景的作品, 這本書不但在寫作筆法上比《白夜行》更加的讓人覺得陰暗,就是書中的情節,發生在夜晚的ㄙˇ 亡案件更是挑戰著人們的人倫道德底線。
這本《湖畔》看似是一本超越之作,但其背后的故事情節和案件最終的真相大白都讓人覺得意外,沒有一部小說我們這麼的期待結局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但事實是它的結局讓我們如墜深淵,不能自拔。
人情冷漠,父子生分,這是一場持久戰,從頭到尾都是一場笑話
《湖畔》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父母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好的大學,能夠按照他們的想法,過上幸福的生活。
在這種期望里,父母把自己的愛都給了孩子,自以為是的付出 ,自以為是的耗心血,而孩子沒得選擇,因為前方的路已經被父母安排好,對于這種既定的,已經安排好的命運,孩子只能去努力, 只能向著父母期望的方向走。
對于孩子和父母的溝通,以及情感交流問題,東野圭吾一直在關注,因此他的《湖畔》這本書,對于這個問題更是反映的深刻。
《湖畔》這本書講述了四對家庭為了讓自家孩子能考上好的學校,一起去進行考試集訓的事情。
四對家庭的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都能夠有名的私立國中,他們決定一起找了輔導老師津久見,在基神湖邊的一個別墅里進行集訓。
這四對家庭里,三組家庭都是一家人出動,而只有其中的美菜籽帶著兒子閉目,其丈夫并沒有隨行而來。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本以為一直會缺席的人,竟然來到了別墅,美菜籽沒想到他的丈夫并木俊介來了,而且在他來后不久,還來了一個意外的人,而這個深夜趕來的人正是并木俊介的情人高階陰里子。
這個情人的到來就是一個麻煩,預示著即將會發生什麼,果不其然,高階陰里子在夜晚被ㄕㄚ,而并木俊介的妻子美菜子卻說:「人是我ㄕㄚ的。」 面對妻子的ㄕㄚ人,丈夫本來打算報警處理, 但這個別墅里的鄰居們都是竭力幫助美菜子隱瞞罪行。
并木俊介妥協了,因為他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妻子伏法,當人情占據一切, 在眾人的勸說下,并木俊介選擇了去和鄰居們一起起毀尸滅跡。
情人ㄙˇ 了,妻子ㄕㄚ的,并木俊介本該是茫然和傻的,但他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即便他毀尸滅跡,即便他暫時相信了這個結果,但真相從來不好被淹沒,當他冷靜下來才發現,袁凱這一切的結果和動作看似是非常合情合理,但其實暗藏玄機。
故事的最后,并木俊介查出了真相,但結局令他無法承受,而他也無法脫身,因為兇手雖不是他,但也和他有著必要的聯系。
這是發生在湖畔的一起案件,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孩子們安靜讀書,但安靜的背后卻是一道深淵,將這些人引進了罪惡的深淵。父母的無私奉獻,讓我們看到了愛的力量,他們把愛留在 了湖畔,卻也讓自己的靈魂永遠沉入湖底。
這是一個好故事,但沒有一個好結局,真正的愛是相互的交流和溝通
《湖畔》的故事以及敘述方式是東野圭吾的自己的想法,在他認為一本小說,能讓讀者喜歡閱讀,且成為佳作,首先它必須是一個好故事。只有具備一個好故事的特性,小說才能夠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這本書是一個好故事,但并沒有好結局。它的結局就像東野圭吾大部分推理小說的結局一樣,一樣的出人意料,一樣的沉重,一樣的讓人壓抑,讓人反思。
并木俊介并不懂得怎麼學會愛人,他不知道怎麼和妻子學會相互坦誠,也學不會繼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他沒有親生的孩子,也沒體會過把一個孩子含辛茹苦養大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他更不知道, 原來真正的愛是能夠做到自我犧牲也要成全自己所愛的人。
小說中的美菜子,關谷夫婦、藤間夫婦、坂崎夫婦,這些夫妻,對孩子的愛以及想要為孩子鋪路的心,讓人震撼卻也讓人覺得痛苦。
我們看完這部小說不經覺得,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于出賣肉體,不惜金錢的去為孩子好,他們的做法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家長們用自己的見識,用自己的思想給孩子們帶來的情感勒索,真相大白之時,他們該怎麼去面對自己的父母。學業固然重要,但一個家庭如果不能相互信任,如果不能和孩子平等交流,那麼這樣的愛對孩子就是有害無益。
書中并木俊介的教育理念是:「不應該給孩子束縛太多,開心成長最重要。」 其實孩子的成長,家庭的幸福,這些都是建立在幸福感和開心上。
這部小說在人性的表達和刻畫上深入人心,小說沒有過多的心理描寫,也沒有過于炫技去做推理,只是自然的去過渡,一切很自然的銜接和發展,到最后才發現,這是一個迷局,而開始的結果只是鋪墊。
在愛的解讀和理解上,小說里的家庭都走入了一個誤區,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以及和他們對的溝通。這部小說不僅僅反應了日本的社會現狀,其實適用于這個世界的很多國家的家庭,我們中國的父母表達愛意也同樣的只是一味地付出,從不會考慮孩子的感想。
真正的愛是相互交流和溝通,人與人之間只有相互建立信任,用心去感受和呵護,用靈魂去交流,用愛去溫暖,人性其實不那麼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