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三年級之前,狠抓孩子這5個習慣,父母會越來越省心
2022/11/23

關于三年級,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

很多孩子一、二年級輕松拿雙百,到了高年級,不僅分數下降,名次也下降了很多。

所以三年級常被比喻成「一道坎」或是「分水嶺」。

這種現象是多種原因綜合的結果,比如早期的超前學習、學習難度加大、兒童心理發展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這些因素導致一些孩子在三年級之後的學習越來越費力。

其實,小學前三年,比起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習慣,它會給孩子的成長之路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很多孩子之所以到了三年級,課堂上不專心、考試粗心、平時上學磨蹭等,都是因為早期沒有養成好的習慣。

這就像打地基,建高樓,地基打好了,孩子才能學得更加扎實。

那麼到底要養成那些習慣呢?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從學習效率、閱讀理解能力、自主性和專注力四個角度出發,談談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才是小學階段的重中之重。

01

效率:養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

孩子上學前幾年,最令父母無奈的事情,莫過于孩子的拖延:放學寫作業需要反復催促;好不容易拿出作業本,又以各種藉口磨洋工和拖延;到了晚上睡覺,又要催促千百遍......

我們習慣把這些表現歸結為孩子自律性太差,其實背後主要根源之一是孩子不懂得正確規劃時間。

要想成功克服拖延,我們需要幫孩子養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

所謂的「規定時間」有兩個方面:

第一,什麼時候開始學習。

有關調查表明:學習好的孩子,一般會在嚴格規定的時間內準備功課。

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是有嚴格時間規定的,在家裡也應該有固定的學習時間。

例如,放學後應先寫作業而後玩,或者在晚飯後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就做功課。

這樣做能使孩子形成—種時間定向,—到那個時候就自然而然地產生學習的願望和情緒。

這種時間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開始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很快能專心學習。

第二,學習任務要有明確時間限制。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老人家要給侄女寄明信片,她用了一個小時找明信片,一個小時選明信片,一個多小時寫祝詞,找侄女的地址又用了半小時......

將明信片寄出之後,老人家倍感疲憊。

然而,同樣的事,如果工作特別忙的人去做,可能只需要5分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要孩子做事更加利落,

你要有意識地給孩子一個截止時間。

因為很多孩子很難認識到,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有一定的緊迫性, 給他的時間越充裕,他反而開始放慢節奏,任務只能在最後一刻才完成。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著規定完成任務的時間,這是比嘮叨更有效的督促。

比如說:「玩十分鐘就去寫作業」「5分鐘後要出門了,你自己換好衣服」「今天老師布置的作業, 你要在半小時內完成。」

這種提醒可以平靜地告訴孩子,接下來某段時間需要做些什麼,孩子也知道如何執行,有效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02

綜合學科的學習能力:培養閱讀習慣

很多父母都有一種誤解,認為閱讀對孩子學習的幫助,僅僅在于語文,甚至只在于寫作文。

其實不然,幾乎所有的學科學習都離不開對語言的理解,閱讀能力有限的孩子,在其他學科上也容易栽跟頭,這並不是在危言聳聽。

尤其是到了高年級,學習的廣度、難度、深度都在加大,內容也漸漸抽象,閱讀理解能力跟不上,「滑坡」現象很有可能就出現了。

拿數學來說,聽上去這門學科與閱讀完全不搭邊,事實上,數學課本、試卷中有很多閱讀材料,缺少閱讀基礎,孩子在理科學習上會經常出現「題沒看清」、「概念混淆」、「抓不住關鍵」等情況。

有位媽媽曾經發現,孩子數學總是考不到高分,每次試卷發下來,最後一兩道應用題總是留白。

她本以為是孩子時間來不及,一問之下才知道: 孩子根本讀不懂題目。

閱讀,不僅關繫到語文學科的本身,也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且隨著孩子的年級越高,對閱讀理解的能力要求也越高。

長期的閱讀可以鍛煉孩子三種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以及信息提煉總結能力,整體提升孩子的學科學習能力。

如果早期孩子能把閱讀當成興趣和習慣,並且能在閱讀中思考,孩子今後學習中的文本處理能力才不會拖後腿。

有位家長曾經對我說:「女兒6歲前,我做得最正確的事情就是親子閱讀。」

在孩子1歲多的時候,她就開始買一些翻翻書、童謠集,2、3歲的時候開始給孩子講繪本故事,孩子房間有半面墻,都是孩子讀過的童書。

她的女兒現在上三年級,閱讀已經成為孩子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在見識和獨立思考上,表現得比同齡人孩子更突出,更驚喜的是,學習中的知識積累、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這都是從小閱讀的成果。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孩子在手機、Pad、游戲、電視中消磨掉了大量的時光,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三年級前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錯過了,將是孩子學習之路很難彌補的缺憾。

03

學習的獨立性: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孩子上了三年級之後,家長會發現輔導難度大幅度提升,一些難題面前,家長難免力不從心。

家長對孩子的幫助變得有限,而孩子在早期的輔導之下,不僅養成了依賴的習慣,而且漸漸地失去了學習動力。

有的孩子到了三年級,還是要父母狠盯著才會學習,父母不催,他就不動筆;

有的孩子作業沒得優,責怪媽媽沒有給他檢查出來錯誤,平時的作業看上去毫無漏洞,實際上都是經過父母優化的結果。

還有的孩子,遇到難題第一反應不是思考,而是求問大人或者自己使用搜題軟體搜索答案。

這樣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過度幫助之下,大腦變「懶」了起來。

所以三年級以前,我們可以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學習,但要時常提醒自己:我們陪伴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自主學習。

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問題,你最先要考慮的不是答案是什麼,而是一步一步教孩子思考,明白解題思路,學會舉一反三。

只有學會獨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在學習上保持良好的勢頭。

當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你需要及時提醒他後果,並讓他自己去承擔責任。

家長要學會漸漸從孩子的課業中撤離。

當孩子教半天也教不會的時候,也要試著接受孩子的「不開竅」。

我們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對學習的感受和認知,真氣到不行的時候,寧願逃,也不要留在原地和孩子僵持。

畢竟,學習興趣和積極感受才是孩子自主學習的關鍵。

《自驅型成長》一書中,作者講過這樣一段話:「(關于作業)孩子肯定無法在第一次嘗試時,就做得很完美,也無法做得比你這個有好幾十年人生經驗的人更好。

內容未完,請按「第2頁」繼續閱讀
去匯報工作,領導說「我現在有事,你晚點再來」,聰明的人這樣做
2024/04/19
領導對你做這些事情,說明已經放棄了,別再賣力工作了
2024/04/19
領導開始孤立你,說明出現了這些問題,要做好準備
2024/04/19
你越是做這些事兒,領導對你越是依賴,不要不明白
2024/04/19
如果領導這樣對你,說明是準備淘汰你了,要做好準備
2024/04/19
面對領導對你的打壓,不要選擇離職,只需做好這3件事
2024/04/19
貝多芬:真正的英雄,非靠強力或思想稱雄,而是靠心靈偉大
2024/04/19
《大亨小傳》:基本的道德觀念,并不是人人都有的
2024/04/19
史鐵生《病隙碎筆》:人的命運不由人,但我們每時每刻都是幸運的
2024/04/19
毛姆自傳體小說《人性的枷鎖》:人生毫無意義,欲望即是枷鎖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