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種人格,叫做「晨型人格」。
「晨型人格」,顧名思義,就是習慣早起的人,所擁有的一種魅力型人格。
他們將「早起」這件事已經融入血液里,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真正實現了「無痛早起」。
有人說:「早起的人很可怕!」
當然,這里的「可怕」指的是厲害。其實,當你嘗到早起帶來的甜頭,你也可以很厲害。
最近,我也淺嘗早起一個月了。僅僅一個月,便讓我深刻體會到「晨型人格」的快樂!
01早起讓我頭腦清醒
一個月前,我的作息還是這個樣子的:
每天10:30起床;洗漱、磨蹭完中午了;
中午吃個飯休息一下;
下午兩三點耍耍手機,追追劇;
下午五點考慮晚上吃什麼,準備食材;
晚上六點開始,做飯、吃飯、刷碗;
晚上八點收拾結束,再瞎逛逛,磨磨時間;
晚上10點上床睡覺,睡前玩手機;
凌晨12點多,一點多才放下手機;
睡到第二天十點多;
繼續重復前一天的事情……
這樣的日子,讓我像陷入沼澤地一般,無法抽身也不敢掙扎,生怕越陷越深;索性逼自己適應這一身的泥濘和狼狽,甘之如飴的自我麻醉。
直到上個月,我突然意識到,再這樣下去可能真的會墜入深淵!
于是,我下定決心即刻改變,下面附上我自律后的作息表:
每天早晨5:00起床,洗漱,喝一大杯水;
早晨6:00開始,運動、閱讀、做一整天的規劃;
早晨8:00叫小孩起床,給他洗漱,收拾東西;
早晨8:30小孩上幼兒園,我開始落實當天的所有計劃和安排;
下午5:30開始做晚飯,吃飯,陪小孩玩;
晚上8:00運動、護膚、復盤當日工作進度;
有網課的時候,晚上9:30開始學習;
沒網課的時候,晚上9:30便陪小孩休息。
次日早上5:00繼續良性循環。
這樣的規律作息,我已經持續了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最讓我受益的就是,我覺得自己每天都神清氣爽。
看著窗外的路燈由亮變暗;看著遠處的晨暮漸漸褪去;看著與天相接的小山丘愈來愈清晰。我的大腦、神經、思緒好像也跟著變清晰。
相信量變產生質變,一定會厚積薄發!
02早起讓我過得充實
從上面兩個作息表可以看出,早起讓我的時間,不僅僅多出一倍!
早起讓我有時間看到清晨的模樣;
早起讓我有時間讀書、學習、思考;
早起讓我有時間強身健體,美容護膚;
早起讓我有時間重拾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
早起,更讓我有時間去嘗試,自己的人生,是否還有另外一種可能。
早起真的帶給我很多,今后,我依然會堅持早起,享受早起。雖然我意識到的有點晚,晚就晚點吧。
所幸,只是遲到,沒有缺席!
03早起,你也可以
如果你也還在人生的三岔路口迷茫、徘徊,舉步維艱。那麼,重拾信心吧!就從早起開始。
非洲女作者Dambisa Moyo說: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所以,只要想開始,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作為一個剛見雛形的「晨型族」,我對早起有一點個人的小技巧,希望可以幫到你:
1、科學睡眠
我在一本書里看到,人的睡眠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1.5個小時為一個深淺交替的循環。
也就是說,人剛好在循環交替的時刻起床,是最無痛的。
舉個例子,如果你11:00入睡,那麼12:30就是第一個循環,截止到次日早上5:00,你一共經歷了4個循環。
如果你選擇5:00整起床,就是最清醒、最不容易犯困的時間點;如果你5:00沒起,那麼就得等到6:30,也就是第5個循環結束后再起床。
如果你選擇5:00——6:30之間的任何一個時刻起,就會覺得很痛苦,因為這個時間段正是你的深度睡眠期。
我親測過了,還挺靠譜的。我一般睡4個循環,就起床了。如果你初嘗,建議先從5個循環開始。
2、循序漸進
剛開始嘗試早起,難免不習慣。所謂「萬事開頭難」嘛,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如果沒做到,不要太過苛責自己,也不要氣餒,一蹶不振。第二天接著嘗試,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我們愛睡懶覺的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呀,同理,早起的習慣也需要周而復始,循環往復。
3、早睡早起
早睡不僅有助于第二天早起,還會讓我們看上去更精神,有活力;
早睡還可以有效避免早衰,防止身體各功能變差。人人都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真正做到的,卻為數不多。
所以,用早起來驅使自己早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4、設置動機
當你有動機的去干某一件事,結果往往不會太差。
為自己尋找一個目的,早起用來干什麼?需要提升自己哪方面?甚至,早起就為了吃一頓安靜的早餐。
只要有動機,有目的,便有了早起的動力和激情。
04做「晨型族」,實現逆襲
為自己打造「晨型人格」,逆襲人生后半場!
愿你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奔跑,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愿你酣暢淋漓的活過;愿你在追夢的路上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