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很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不知道在你的,家鄉,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活動呢?
其實說到中秋節,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以團圓為主題的傳統節日,在具體的習俗方面,首先是吃月餅,其次就是賞月,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各地稍有差異的節令美食,比如有的地方過中秋要吃大閘蟹,而有的地方要喝桂花酒,這和現在大部分的傳統節日并沒有太多區別,更談不上什麼儀式感。
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在古時候,咱們所有的傳統節日,都分別有各自獨特而隆重的風俗禮儀,相比于現代人的節日,顯得更有儀式感,更有節日的氛圍。 那麼古人是怎樣過中秋節?他們又有哪些不一樣的節日習俗?那些被遺忘的傳統老習俗,你還記得幾個?咱們一起來聊一聊。
中秋,最早出現于《周禮》中的記載,這個節日源自上古時代的祭月活動,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在一年當中有兩次大型的祭祀活動,一個是「春祭」,春祭的主題是祭祀太陽,祈求天公作美,有一個好的年景;還有一個是「秋祭」,秋祭的主題是祭祀月亮,在豐收以后感謝神靈的庇佑,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儀式,就是「拜月」。
發展到漢代,古人逐漸有在拜月之后賞月的風俗。賞月的時候,當然要有美食美酒作伴,所以到了唐代的時候,中秋節就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節日風俗,像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故事,也開始流行起來。
這個時候的中秋節,就已經從神圣的祭拜活動,演變為充滿浪漫和喜慶色彩的全國性節日,所以在很多唐詩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關于中秋的內容,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朝人的中秋節都有哪些活動呢?首先當時是必不可少的「拜月」 儀式,唐朝人拜月不像漢代和先秦時期人人都可參與,唐代主要是女子拜月,有首唐詩這樣寫道: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說明當時就連五六歲的小女孩,都知道有拜月的習俗。女子拜月,主要是用來祈求家人團聚,幸福長壽。當然對于未婚的女子來說,也有向月老祈求姻緣的目的。
宋代的中秋節,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上最熱鬧最好玩的中秋節,古文中記載,當時杭州的中秋夜「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和咱們現在一些網紅夜市的盛況有得一比。
宋代和唐代一樣,流行拜月的風俗,唐朝主要是女子拜月,而宋代不限男女,特別是十幾歲的少年,男孩子要向月亮許下「早步蟾宮,高攀仙桂」的愿望,女孩子則當然是祈求自己能貌似嫦娥、遇得佳偶。
文人雅士在與家人團聚之后,往往還會呼朋喚友相聚于高台之上對酒當歌,比如宋代文豪蘇軾的《水調歌頭》,就是在這樣的場景下創作而來。同時,在蘇軾的詩詞作品中,也出現過月餅,他這樣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這與咱們現在吃到的月餅,已經沒什麼區別。
明清時期的中秋節,還流行玩花燈的活動,就是將花燈點燃放入江河漂流,也有將花燈掛在屋檐,顯得很有喜慶的氛圍,這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中秋活動。另外,據說在清代,還有未婚女子「走月」的習俗,就是女孩子可以在中秋節的夜晚結伴出游,希望能遇到自己的美好姻緣。
總之,古人的中秋節和現代人相比,更能感受節日的「儀式感」,不過,雖然古今的風俗和形式有一定的差別,但都有著相同的主題和情感。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中秋節都是一個充滿了浪漫情懷和團圓氣氛的節日。最后,祝您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