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里一尺,不求一丈。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人,相信命運的存在,并且認定了自己就是窮人命。
折騰了十幾二十年,仍舊沒有看到好運來臨,因而選擇放棄,是理所當然的。
認真分析,人為什麼會諸事不順?把好的運氣堵住?
有句話說得好:「心不正的人,看啥都臟東西。」
命運「不順」的根源,多半是思維方式有問題,內心的感受不對勁,還得求自己。
正如莎士比亞說的:「人們可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于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
當你諸事不順時,學會以下三種改變命運的方式,一定還來得及。
01
迷茫時,拐彎。
唐朝時,有一個小伙子,讀了很久的書,然后去長安參加科考。
他想,若是考不上進士,該怎麼辦啊?
帶著煩惱,他夜不能寐。恍惚之間,夢到一縷白光。
第二天一大早,他請人占卜,答案是——解空之祥也。意思是說,這是一件吉祥的事,但是要騰空人生的一切。
他身邊的一位看客說:「選官,不如選佛。」
一語道破天機。小伙子馬上調整方向,去了江西,拜見馬祖道一,跪下來,把頭放在額頭,請求剃度。
這位小伙子,經過多年的修行,搖身一變就成了「丹霞天然」禪師。
有一個詞語,叫做「半路出家」。也就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人生路很長,經歷幾次拐彎,重新選擇,也是可以的。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小時候學習醫術,後來在孔先生的指點下,進入考場,做了官,而不是醫生。
魯迅先生,年輕也是準備當醫生的,但是他拿起筆,變成了作家。
人之所以做什麼都不順,也許是不知道要做什麼,做什麼都沒勁,得到的結果,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格言聯壁》里說:「處逆境心,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改變自己的心境,從迷霧重重的地方,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就是「撥云見日」。只要方向對了,再去努力,那就會出現積極向上的格局,命運也就順了。
02
受挫時,堅持。
不是所有的路,都一馬平川。坑坑洼洼的路,我們也要走。
每一步都很難,還有人攔住自己,不順的征兆就出來了。可是你不要灰心,很多障礙,經過持續的攻擊,就會轟然倒塌。
記住一句話:「墻推倒了,就是路。」
德山宣鑒禪師沒有成名之前,內心很浮躁,還想著與人一比高低。
他帶著「滿腹經綸」,去龍潭寺尋找崇信禪師理論。
他以為,只要經過理論,讓崇信禪師心服口服,自己就成功了。
半路上,一個賣燒餅的老太太問:「師傅,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是什麼‘心’?」
德山宣鑒愣住了,自己的學問,還不如一個老太太。既然這樣,還要不要去龍潭寺呢?
幸運的是,他硬著頭皮,去了龍潭寺,經過崇信的教導,成名成才。
想起愛迪生說的一句話:「一個人要先經過困難,然后踏入順境,才覺得受用,舒服。」
不管是學禪,還是做科學實驗、做買賣,若是你沒有恒心,那麼你就無法突破自己,在某個關鍵節點,要敗下來。
而失敗的人,不甘落后,又要折騰起來。如此反復折騰,人生還是一事無成,只是在努力、放棄之中搖擺。
人生諸事不順的時候,也許是走了九十九步了,就差那麼一步了。
堅持走下去,馬上就會有改變命運的機會,或者已經到了好運來臨的臨界點了。
黑夜和白天,交替出現,你不要因為害怕黑夜,就熬不到黎明。
03
無望時,退步。
有一對父子去砍樹,遇到兩棵樹。
父親問:「一粗一細,兩棵樹,要哪棵?」
兒子說:「粗的好,可以做木材。」
父親又問:「粗的有蛀蟲,細的很結實。」
兒子說:「要細的,還能用。」
父親再問:「一棵筆直,一棵彎曲,要哪棵?」
兒子徹底迷惑了,拿起斧頭,不知道如何動手。
父親笑了:「你應該想一想,我們為什麼砍樹。砍樹是為了木材,還是為了柴火?木材要粗大筆直結實,柴火就隨意......」
原來,當我們諸事不順的時候,退回去,問一問自己的「初心」。
什麼都做不好,就看看來時的路,問一問自己到底要什麼。從而,能夠輕松做出決定,重新出發。
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做多了,就是在消耗自己。
人,往往會遇到懸崖、過不去的江河,你就不得不停滯。此刻,退一步就好了,到原來的某一個路口,走另外一條沒有走的路。
比方說,一個要去外地的人,到了機場,發現飛機因為天氣惡劣,停運了,他馬上退票,去坐區間車。愚昧的人,總是在飛機場,和工作人員理論,鬧騰騰的,行程就真的不順了。
人生有太多的時候,需要回到「原點」,并用另外的形式出發。
04
順,不順,其實是一種半路上的狀態,并不是路途的終點。
人,不到蓋棺定論的那一天,都不能說「活得不順」,只是需要反復調整而已。
《了凡四訓》有言:「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當你諸事不順的時候,捫心自問,是不是要拐彎了,要退步了,還要堅持嗎?放下了你的執念,內心一松綁,就身輕如燕了。
如果事與愿違,那就另外安排;如果注定要失去,放手也是幸福。
世界很好,春夏秋冬;命運很好,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