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這一生都會有各種不同的經歷,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
成功與失敗,貧窮與富有,悲傷與快樂。
我們無法預料這一切。
莊子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人生苦短,如果大家一直纏著以前沒有放過,一定會困擾萬分,苦不堪言。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看透得失,隨遇而安。才算是人生道路中最好的情況。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中講:「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我告訴大家:禍福相依,得失相隨。對于人生中的得與失,不必太在意,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在古時,一座荒地腳下住著一位樵夫,日常生活十分貧苦。
有一天,一個云游四海的道士經過這里,到樵夫家里要了一碗水,樵夫看見來人來了,便熱情地招待道士。
當道士離開時,他給了樵夫一些神奇的種子,并告訴他:你現在把這些種子種在你身后的荒地上,你的日常生活會逐漸改變。
當這位樵夫得到種子并感謝道士時,道士離開后,這位樵夫立即拿著一把鏟子進了山,找到了最好的土地資源,重新播下了魔法種子。
樵夫每天都會進山鋤草、澆水、上肥。
幾個月后,在樵夫的悉心照料下,那幾顆神奇的種子長出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果實。
樵夫拿下一個嘗了嘗,軟嫩多汁,于是,便收了一些拿到市場上去賣,果真,沒過多久就賣完了。
樵夫高興極了,心想,這次發財了,道人果真沒拿錢。
然而,當他再次回到山上時,發現果樹已經被幾只粽子熊折斷了,果子也沒有吃完,地上長滿了扁桃核。
樵夫瞬間失聲痛哭,好幾個月的艱辛付諸東流。心灰意冷的樵夫回到了家,日常生活依舊貧困。
幾個月后,這位樵夫進山劈柴,情不自禁地來到了當時種植桃樹的地方。然而,他驚訝地發現,當時被粽熊折斷的果樹現在長出了一片果林。樹枝上有無數的果實。
這時才知道,原來是粽熊吃了掉在地上的蟠桃核,經過幾個月的生長發育,才長出了現在的果林。
由于這片果林,樵夫的日常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心,有所得,有所違,才算是一生的常態。
得到,不需要太驚喜,失去,不需要,太悲傷。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發生的一切都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漸漸地你就會發現:凡事看開,好運自來,老天自有安排。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中講:「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有些人為了更好害自己的身體為代價,以求更好地一己之私;
不顧自己的身心健康,為了更好的獲得金錢;
近乎玩命,以便更好地得到自已愿意的物品。
卻不知,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各安天命。
每個人一生的資本都是有變數的,一味的奢求,只能給自己造成災難。
在古代,有一位書生趕考,中途,需要經過一條河,書生便與同行業的幾個人合作搭船過河。
誰知,船只行至河中央時,暴雨驟降,不久,船殼逐漸滲水。
大伙兒無奈,一個接一個撐桿跳高脫險。書生看到了,想了一會兒,也跟著大伙兒跳船。
然而,這位跳到岸上的學者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沒有其他人游得那麼快。同行業的人對他喊道:你過去游得很快,但現在怎麼會到最后呢?
書生回答說:我在家考慮之前,擔心家里的錢被偷了,于是我把所有的銅幣都放在身上,銅幣很重,所以游不開心。
那還不趕快丟掉銅幣。同行業的人趕緊勸他。
書生回答:這可是我的全部身價,我怎麼會失去。
當別人看到勸說失敗時,就不會再費心了。
最后,船上的人都游到了岸上得救,只有書生不愿意丟掉銅錢,體力透支,被淹死在河里。
要知道:名聲、錢財都是身外之物,與自己的生命比起來,一文不值。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看淡名利,順其自然,才不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不必刻意去爭奪原本屬于你的物品。而這些不屬于你的物品,你也不能奢求。
盡你最大的努力,聽從命運的安排。跟隨你的心,順其自然,上帝有他自己的安排。如果允許,請與身邊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盡人事,聽天命。遵從內心,一切順其自然,老天自有安排。同意的請您轉發分享給身邊更多的朋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