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格局決定人生,這話我信。但如果連什麼是格局都搞不清楚,只是一味的鸚鵡學舌,別人說格局,你也談格局,結果連什麼是格局都搞不清楚,豈不是東施效顰,貽笑大方。筆者梳理各類古今中外的歷史,發現談格局一詞且有最直接最鮮明例子的只有一人,那便是漢高祖劉邦。
公元前207年11月14日,劉邦率軍攻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自進入咸陽之后,見到了杜牧筆中那「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的阿房宮。
劉邦出自底層何曾見過如此紙醉金迷,他本是俗人,所以一頭扎入秦宮之中享受起來也是極為正常的。正所謂主迷顯忠良,樊噲沖入秦宮這個時候,對劉邦當頭棒喝:「沛公想取天下,還是想當富家翁?這些奢華之物正是秦亡的禍根!切勿迷戀于此!」劉邦不屑,這時軍師張良對劉邦說:「正是因為秦強征暴斂,使天下百姓苦于秦,在老百姓的支持下我們今天才能站在這里。我們既然號召天下鏟除暴秦,那麼更應該小心自己墜入聲色之中,這才是將來圖大事的資本。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聽樊噲的吧。」
在一通心理斗爭后,劉邦下了一個非常痛苦的決定,放棄了好不容易到手的物質享受,離開了咸陽,還軍灞上。
自劉邦起事以來,人人皆以「無賴」視之,卻不知他雖然行為放蕩不羈,甚至離經叛道,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一直拎得清。只是,這些都不為人所知,諸侯輕視于他,但也給了他成長的時間。
劉邦放棄秦宮內的珍奇珠寶,是一次被眾人忽視的歷史決定。
遍覽中華歷史封建王朝時期平民出身的窮人乍富后,還能做到將眼光放得更長遠,并最終打下整個江山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赤貧青年朱元璋,另一個就是我們的泗水亭亭長劉季劉邦先生。
反面的例子就太多了,很少有人能在一夜暴富后,堅定信念繼續努力攀登。
如后世的鹽販子張士誠先生,就曾被朱元璋同志評價為器小,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天天紙醉金迷,明明有一爭天下的力量,偏偏要自己當個富家翁,最終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因為怕了,我們可以理解為窮怕了、苦怕了,也可理解為正是因為清楚生命的無常,為什麼古代中國人對吃很看重,因為很有可能下頓飯就不知道去哪里找了。
低級的快樂,一直很好滿足不是嗎?今天吃個漢堡,明天去網咖打個游戲,我們就滿足了不是嘛。可是這樣夠嗎?可能夠了,也可能不太夠,夠與不夠完全取決于你對自己的定位和要求了。
好多人說走不出來啊,怎麼辦呢,嗨呀兄弟走不出來,就走不出來了唄,人生七八十年,做些自己喜歡的才是真的,別人做什麼,你不一定要做什麼,做好自己。
但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夠成就一番偉業,那你就必須要堅決地去和你的欲望作斗爭,你要把握好女色,求賢納諫,警惕小人,精準判斷,戰勝你自己生命中那一個個原罪,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超越自己超越對手
走出「基因的原罪」,靠的是底蘊跟見識。像李淵和趙匡胤,先決的條件極其重要!
所以,換到劉邦,這個沒有底蘊和見識的農民居然一咬牙放棄了快樂成仙的享受,克制了自己本能的沖動,壓住了自己五十年來形成的習氣,將眼光放遠,將眼界提高,還軍灞上,告訴將士們,咱們還有大事要干!
這就能看出此人的不凡!
我們再怎麼調侃這位漢高祖,也無法掩蓋他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蛻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