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乍一看,我們熟悉的勾踐,是一個英雄了得的人物。他的故事,讓人看了,熱血沸騰。
可是我們不要忘了,人生是物極必反的。若沒有巨大的低谷,就不會有巨大的高峰。
上任沒多久的勾踐,和吳王夫差,有祖輩留下的矛盾,還有幾次猛烈的交鋒。勾踐一敗涂地,不得不委曲求全,去吳國當了奴仆,還帶著妻子、大臣范蠡,一起去賣苦力。
人在低谷,活得特別苦,但是生活還在繼續,總不能坐地不起。因而,找到安慰自己的言語,慢慢熬過去,日子總會好起來的。
勾踐敗給夫差之后,發生了一連串的的故事,其中有幾句話,能讓我們看清現實,也能給予勇氣和智慧。
01
「居不幽者志不廣,形不愁者思不遠」:吃苦, 是磨礪心智的開始。
人生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如果生活不困頓那麼幾次,就不會真正做到居安思危,就沒有遠大的謀略。
一個人被時代拋棄,連招呼都不會打一個。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有了很多的意外。
勾踐在失敗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的實力,并不咋樣。也擔憂,自己去吳國做奴仆,家里的事情,誰來關照。此時的他,開始統籌安排越國的大事,除了范蠡跟自己一起外出,文種、苦成、計倪等大臣,分工協作,確保越國不亂。
「不畏將來,不念過往。」這樣的心態,誰都希望能有。但是不吃苦的人,注定不會有。要明白,成熟,不是年紀大了,而是經歷的事情多了。
02
「飛鳥在青云之上,欲彎弓而射之」:彎腰,是仰望天空的開始。
勾踐在吳國時,伍子胥作為吳國的大臣,很擔心越國東山再起,于是說了以上這句話。
作為獲勝方,吳國就像一只翱翔的鳥,但是勾踐卻像一把慢慢拉滿的弓。當弓箭的力量足夠,箭也磨得鋒利的時候,鳥的末日就來了。
一把弓,彎得越厲害,力量越大。這就說明,一個人活得越難,越能咬牙蓄力。
你發現了嗎,自己那不認輸的姿態,其實是在厚積薄發。
困頓的人,低頭走路,彎腰干活。忽而抬頭,發現天空始終璀璨。當你真正抬頭做人的時候,一定會感激低頭的自己。
03
「彼不忍于三年,而能忍于一日乎」:忍耐,是沉淀力量的開始。
有一段時間,吳王夫差對勾踐有了疑心,認為還是除掉為好。
因而,勾踐很擔心,自己去向夫差匯報情況之后,就回不來了。范蠡安慰他:「三年都忍住了,為什麼就不能再忍耐一天呢?」
忍常人之所不能,成常人之所不能。前后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很多人,覺得很難過,是因為他已經走了九十九步了,感覺真的已經耗費了所有的精力。這時候,和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
憋一口氣,你不能游水千里,但是你一次次憋氣,可以游水百里。忍,是把力量收起來,集中到一點,突破人生的最后關口。
04
「虎卑其勢,將有擊者;貍縮其身,將有取之」:后退,是前進的開始。
老虎很卑微地活著,其實是尋找擊打對手的機會;狐貍躲起來,是看情況,再去謀求利益。
勾踐本是老虎,只是離開了森林,不得不變成了可愛的貓。
《菜根譚》里有一句類似的話:「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處。」
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老虎要發起攻擊,就不會直接沖,而是往后退一步,樣子很弱小,似乎是無能為力了。
既然人生到了很難的地步,那就索性以退為進。
你退到了最低端,那麼就大機率會觸底反彈。如果你不愿意往后退了,反而會懸浮在半中間,使勁蹬腿,卻沒有附著力;使勁伸手,卻抓不住依靠的力量。
大不了就退到出發點,踩住這個點,再一次沖刺。
05
「高飛之鳥,死于美食;深泉之魚,死于芳餌」:安貧,是持續向好的開始。
當勾踐離開吳國之后,勵精圖治。因此他時刻警醒自己,要舍去可以享樂的一切。他的妻子,帶著宮女一起織布,送貧民。
鳥在天上,但是它貪圖地上的谷子,因此常常被捕;魚在深水,卻想著魚餌的味道,因此被釣出水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有錢有勢,活得自由,卻很苦的重要原因。
做人,就應該是「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困難、貧困、低谷,都無所謂,都能把自己的身體安放好,也能找到一份卑微的工作,養活自己。如果有機會活得富貴,也不要激動,仍舊習慣了清貧度日。
如果你玩過蹦極,就會發現,人在高空是很害怕的,也意味著危險;唯有落地的那一刻,才踏實。
生活好難嗎?難就對了,因為你在實打實地走路,并且是上坡。如果不難,就要警醒了,也許人生已經飄飄然了。
06
郭德綱有一句名言:「既入江湖內,便是薄命人。」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有繁華,有沙漠,還有霧霾,哪能沒有苦呢。如果你不能順勢起落,那就會消耗很多的力量。
如果你害怕活得很難,那麼你會活得更難。
只有遇事不慌張,接受世事無常,才能有條不紊地把事情辦好,把低谷熬出頭。
誰不是負重前行,只是聰明的人苦而不言罷了。
被煩惱了,還是想一想,怎麼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