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一個女人的故事》:為什麼說「家」會傷人,這4個真相戳心了
2023/06/22

去年10月,82歲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憑借《悠悠歲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緊接著,她的另一本書《一個女人的故事》,走進大眾視野。

有人評價道:「她的作品不僅僅是個別女人的生活實錄,而是時代和社會的一面鏡子。」

這本書敘述的是作者母親的生平瑣事,可字里行間流露的,卻是親子間親近又充滿隔閡的復雜感情。

原來,終其一生,父母才是我們最難面對的人。

這不是一個女人的故事,而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隱痛。

01

時間差:

那時我還小,你總沒時間;

你慢慢變老,我還不夠強大

我們都向往一種親子關系: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然而,現實往往事與愿違,安妮也不例外。

為了能賺更多錢,在人們趨之若鶩進工廠的年代,安妮父母貸款盤下了一家咖啡食品店。

母親以極大的熱情,經營著這間小店。漸漸地,家里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他們買了商鋪和房子。

可是,顧此就會失彼。

母親把所有的熱情和精力都給了顧客,卻連跟孩子好好講話的耐心都沒有,更沒時間照料這個家。

她忙得沒時間做飯,安妮衣服上的扣子掉了,也總是要在上學的前一分鐘,她才會急急忙忙地在女兒身上縫兩針。

星期天下午,母親穿著連體衣和長絲襪睡覺,讓安妮躺在她的身邊。安妮睡不著,就緊貼著母親的背看書。這是安妮童年關于母親的記憶中少有的溫存。

年少時,她曾因此怨恨,怨恨母親不能陪伴自己。

然而,在一段親子關系中,被虧欠陪伴的往往不只有孩子。

安妮長大結婚后,便搬離父母。直到父親去世,母親提出想與她同住。這個大半生都風風火火的女人,終于示弱了。

都說 示弱,是父母變老的開始。

他們生活在一座新城,人煙稀少,出行不便。母親哪怕想買一雙襪子,或者理個頭髮,都需要安妮駕車才能抵達目的地。

母親不習慣依靠別人,但其實,她已經漸漸無法融入新環境了。

不得已,母親又獨自搬回她原來生活的地方。安妮也沒有辦法,畢竟,她還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

後來,母親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安妮看著母親日漸丟光了自己的東西,一點點忘了燈是怎樣開關,看著她開始墊尿布、用手抓飯吃……

不止一次,她沖動地想要把母親接走,從此什麼都不做,全身心照顧母親。可是,她又很快意識到,自己并沒有這個能力。

最后,母親獨自在醫院過世。

有時候,我們和至親之人的關系就是這樣:你沒時間陪我慢慢長大,我也沒能力陪你從容變老。

作為平凡的人,我們誰都追趕不上時間的腳步,誰都無法擺脫這宿命的循環。

02

空間差:

錯落時空里,我們是距離最遙遠的親人

有人說,終其一生,父母都在目送孩子遠行。

但其實,在另一個錯落時空里,父母與子女,從未真正相遇。

安妮母親年輕時,是個美人。

她頂著一頭棕紅色的頭髮,搭著藍色寬條夏裙,手里忙著工作,還能對顧客面帶微笑,從容不迫。

那時,母親是安妮最敬佩的人。安妮想,長大后,我會成為她那樣的人。可那時,母親并沒有多少耐心可以分給她。

青春期到來時,安妮與母親決裂了。此時,母親不再是她的榜樣,相反,她為母親的粗魯感到羞恥。

可這時,母親卻渴望能夠跟女兒一起學習。她喜歡聽安妮講學校發生的事,并學著模仿按你的口頭禪。

而安妮當時最大的愿望,卻是離開家,離開父母。

讀大學后,安妮與母親的關系漸行漸遠。不在一起生活,她們之間的氣氛由劍拔弩張,轉變為友好羞澀。

但這不過是感情疏遠的另一種表現。

這時,母親會與安妮熱烈擁抱,會特意為她保存報紙。

單獨相處時,母親開始主動尋找話題,試圖拉近與女兒的關系,可她說的都是別人的家長里短,安妮根本不感興趣。

母親希望,女兒對她能像小時候一樣,無話不談。而安妮在面對母親時,對自己的事情,尤其是感情的事,她向來閉口不談。

這對母女,誰也關注不到對方真正的需要。因為,她們的思想,從未相通。

而她們對彼此的期待,也永不可能再實現。

宛如不同軌道上的兩顆行星,不停運轉,卻永遠也不可能真正相遇。

伴侶之間,總有那麼一些時刻,能夠心有靈犀;朋友之間,也從不缺心心相印。

可在那個思想交會的空間里,父母與子女,往往卻是距離最遙遠的親人。

03

認知差:

沒吃過你吃過的苦,不懂你無理的愛

安妮母親12歲就離開學校,被送進工廠。記憶中,她的肚子從沒填飽過。

因為窮過,所以她深知錢的重要性。也因窮過,她承受著因家庭出身而帶來的社會評判。

所以,母親在拼命工作的同時,從不忘讀書看報。她不僅要實現財富自由,更要突破生活設下的重重壁壘。

可女兒安妮出生后,那個希望孩子生活得比自己好的夢想,就取代了她自己的夢想。

大概所有父母都有共同的默契:他們希望自己吃過的苦,孩子不再吃;他們盡最大的努力,去蕩平孩子成長路上的一切溝坎。

雖然母親很忙,但只要一有機會,她就給女兒買玩具和書籍,還有學習用品。

安妮穿的衣服和鞋子,也都是上好的。

母親說:「我不愿意讓人說,你的東西不如別人的好。」

此外,母親還很注重安妮的教育,她不讓女兒讀鎮上的普通學校,而是把她送去貴族寄宿學校。為此她必須花更多的錢,付出更多的勞動。

然而沒吃過苦的孩子難免天真。

衣食無憂的生活,讓安妮開始鄙視金錢,并對與學習無關的事感興趣。她開始關注旅游、運動、家庭舞會,甚至時政。

為此,母親常常會暴跳如雷地警告她:「你不要再為這樣的事情傷腦筋,學習是第一位的。」她也會時不時地嘮叨:「如果你12歲就被送進工廠,你就不會這樣了。」

但在安妮看來,這些都是母親的問題,她不但不理解自己,還把自己當作敵人。

沒窮過,就不明白學習的意義;一切都來得太容易,就看不到父母的承擔與付出,反而把那焦急的期望,看作自身的枷鎖。

父母用勞動和汗水,壘高了孩子成長的起點,同時也壘起了兩代人認知的屏障。

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沒吃過父母吃過的苦,又怎能明白父母那「無理」的愛。

04

情感差:

我愛著,也怨著

黑格爾說:「聲稱矛盾是不可構想的,這完全是一種錯誤。實際上,在一個生命體的痛苦中,矛盾甚至是一種真實的存在。」

作為女兒,安妮無疑是愛著母親的,那可是生養自己,并隨時準備為自己犧牲一切的人。

可同時,對于母親,她還有著千絲萬縷無法言說的怨恨。

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對母女從未真正彼此理解過、有效溝通過。

直到母親過世,這所有復雜的感受,全部化作安妮無處安放的悔恨。

面對自己童年愛的缺失,她已無處宣泄;而她對母親的虧欠,也已無法彌補。

死亡,看似帶走了一切,卻又把一切系成了一個死結。

一生功過,再也說不清究竟是誰虧欠了誰。

這是安妮與母親之間的故事,又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印鑒。

也許這世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

也許,我們都曾經在父母意志和自我意志之間掙扎撕扯。

我們盼望著,有一天可以擺脫父母意志的束縛。可當這一天真正來臨才明白,這其實是一條沒有歸程的路。

不出意外,過往所有爭執,都會隨父母先去的那一刻,永遠畫上省略號。

如果未來的遺憾和悔恨已不可避免,那就讓它少一些,再少一些。

無論多麼為難,你都得在自己心里,與那些壓抑的情緒握手言和。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