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者謀事,智者謀局
《孫子兵法》講:「庸者謀事,智者謀局。」
庸者只會把目光定格在一件事上,在他們眼中世界是孤立的、片面的、靜止的。
智者卻能把單個的事件加上時間、空間的維度,全面系統地思考問題。
清末太平天國愈演愈烈。
當時朝廷催促前線不要盯著安慶打,先保全蘇州、杭州這些財稅之地。
然而,安慶是太平天國的西線屏障和糧源要地,拿下安慶,軍隊 就能乘勝東下,直逼南京。
朝廷一心盯著財稅,卻忘記了安慶才是太平天國的命脈。
古人說:「欲做大事,先明大局。」
統籌全局,才能知道什麼應該舍,什麼應該爭。過分注重一點,反而容易成為阻礙。
謀大事者必布大局。對于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只有這樣才不至于迷失在細節里。
站在足夠高的視角去審視自己,才能更好地規劃人生。
愚者互踩,智者互抬
《左傳》中講道:「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人生在世,每個人之間相互連接,彼此依存。
聰明的人,彼此幫助,道路會越走越寬,而愚笨的人,互相拆台,路越走越窄,最終只會害到自己。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男子在路上撿到一個神燈,看見眼前出現神明,瞬間欣喜若狂,急忙向神明許愿。
神明卻說道:「你說的愿望我都會滿足,不過你的鄰居會得到雙倍。」
聽到這句話,男子瞬間很沮喪,心想我若是得到一間房子,鄰居就會得到兩間,我若是擁有一個億,他就會有兩億,不行,不能這樣便宜了他。
于是,他急忙向神明說:「快,快弄瞎我一個眼睛吧。」
老話常說:「上等人幫人,中等人擠人,下等人踩人。」
愚蠢的人,高高筑起圍墻,堵住別人前行的道路,卻未曾想到也正是斷掉自己的后路,最終深陷困局。
愚者善辯,智者寡言
《周易》有云:「吉人寡言語,躁人之辭多。」
一個人越是心浮氣躁,越愛在言語上與人爭個高下。
而一個人越成熟,就越沉默,越低調。
《墨子·墨子后語》中有一段對話。
禽子問曰:「多言有益乎?」
墨子曰:「蝦蟆,蛙蠅,日夜恒鳴,口干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
蛤蟆和蒼蠅,整天叫個不停,卻沒人想聽它們的聲音。
雄雞平時沉默,只要清晨打鳴,便聲震天下。
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很多時候,沉默往往比喧囂更有力量。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見過的情商最低的行為是怎樣的?」
有個高贊回答寫道:「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