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大夫,王吉,因遇貴人宰相公孫弘,送給他神秘的6個字,居然使瑯琊王氏家族創造出令人震驚的奇跡:
培養出92位宰相,36位皇后,娶了36位公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家族,被稱為「中華第一望族」。
王吉年輕時抱負不展,來酒館借酒澆愁。偶遇一位儒雅老者,便趨身請教。
老者酣然大笑說:「送你三個字,可以保你從此順順暢暢。」
王吉問「哪三個字?」
「言—宜—慢!」老者慢條斯理地道出這三個字。
「言宜慢?」王吉細細地品味著這三個字,若有所悟。
等他回過神來,老者已飄然而去,不知所蹤。
憑借著這三個字,王吉居然渡過了一次次驚險,被漢宣帝劉詢任命為諫議大夫,成了朝廷重臣。
為什麼「言宜慢」這三個字,有如此大的功效?
「言宜慢」,就是說話要經過認真思慮再出口,同時說話語調舒緩,讓人感到舒服順耳。
說話,體現著一個人的智慧。人需要用一生學習做人說話!
孔子說:「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 「訥言」,也就是「言宜慢」,即忍而少言,謹慎慢言,三思而言,切勿口無遮攔,信口開河。
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味逞口舌之利,最終造成言多必失,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歷史上因為說錯話而得罪人,付出慘痛代價的人不勝枚舉。
古人云:「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顯示了我們祖先高超的智慧!
10年后王吉回鄉探親,竟然又遇見那位老者。王吉連忙鞠躬道謝,感謝前輩教誨之恩,讓我終生受益。
老者哈哈大笑說:「10年前,我送你三個字,已經保你10年通暢。今天,我再送你三個字,可以保你一世無憂。」
那就是「心宜善」!
王吉心中一震,背上冷汗淋漓,心生慚愧。擔任諫議大夫以來,不免會黨爭,彈劾政敵。
在老人的勸諫下,王吉痛改前非,不再整人害人,而是客觀公正地對待每個人,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在官場上順利平安。
為何「心宜善」能保你一世無憂?
因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理公道,無親昵,不偏私,常常使善良的人獲福。
所以《太上感應篇》開宗明義就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
禍福都沒有門的,只是個人自己招來的,如果是善就招福,如果不善那就招禍。
善惡的報應,就像影子跟著身體,絕對不會差錯的。
送給王吉六字秘訣的老者,據稱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宰相公孫弘。
王吉踐行這六字秘訣,官至博士諫大夫,王吉為官十分清廉,辭官回鄉時只帶著自己的行裝,毫無積蓄,回鄉后衣食亦如同平民百姓。
此后,王吉就把這「言宜慢,心宜善」六個字定為王氏家規,讓這六個字造福王氏子孫后代。
大道至簡!讓人震撼的是,這條看似簡單神秘的家規,居然使山東瑯琊王氏家族,跨越許多劫難,經受各種考驗,創造出讓人難以置信的奇跡!
東晉時期,瑯琊王氏單單皇后就出了8個,手掌軍政大權的比比皆是。
在文化界也是顯赫之至,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瑯琊王氏出了92位宰相,36位皇后,娶了36位公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家族,被譽為「華夏首望」。
「言宜慢,心宜善」,為何能使一個家族如此興旺發達呢?
很簡單,就是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不僅可以給自己消災免難,同時可以為子孫培植福德,澤被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