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對大多數女人來說,是個劫。
看張愛玲的小說,言情只是她的皮,人性才是她的底色。
〈1〉
1943年,22歲的張愛玲帶著她的兩本小說敲開了出版社的大門。
羅蘭雜志主編輯周廋娟很快被張愛玲的小說吸引,相繼在報刊發表,并在上海引起巨大的轟動。
人們驚異于這個22歲的女子竟如此才華橫溢。
第一爐香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講了一個女大學生,一步一步淪為交際花的悲劇。
小說的女主葛薇龍由于家庭經濟拮據,要舉家從香港搬回上海。
但她不想回去,想繼續留在香港讀書。于是她來找她的姑媽。
她的姑媽是何許人也,小說中的梁太太在張愛玲筆下就是一個欲望的化身。
原文是這樣寫的:
「梁太大是個精明人,一個徹底的物質主義者;她做小姐的時候,獨排眾議,毅然嫁了一個年逾耳順的富人,專候他死。他死了,可惜死得略微晚了一些——她已經老了;她永遠不能填滿她心里的饑荒。」
--------張愛玲《第一香爐》
梁太太是個「撈女」早就和家族斷絕了關系,年輕時拜金愛錢,老了又貪念愛情,費勁心思抓住欲望。
她在她自己的小天地里,留住了滿清末年的淫逸空氣,關起門來做小型慈禧太后。
當葛薇龍來求她的時候,她一眼就看懂了薇龍的心思。
她想報復薇龍的父親也就是她的哥哥當年對她的羞辱,一步一步為葛薇龍設下圈套,她知道她一定會上當。
她對金錢的欲望,對上流社會的向往,她太了解這樣的小女孩了,因為她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2〉
葛薇龍,一個貧窮的女大學生。
當看到一柜子華麗的衣服時,她忍不住偷偷鎖上門,一件一件地試穿。
頑強的虛榮心和物質欲,戰勝了她脆弱的抵抗力。
她滿腦子回味著"柔滑的軟緞",對自己連說兩遍"看看也好!"
人性的弱點,梁太太拿捏得死死地,用金錢去操縱他人的欲望,很可怕。
而葛薇龍也自愿鉆進了這紙醉金迷,豪奢腐化的生活中,享受金錢帶來的快感。
更可悲的是,她還愛上了一個浪蕩的公子哥,喬琪喬。
張愛玲在小說中寫道:
「她現在試著分析她自己的心理,她知道她為什麼這樣固執地愛著喬琪,這樣自卑地愛著他。最初,那當然是因為他的吸引力,但是後來,完全是因為他不愛她的緣故。也許喬琪根據過去的經驗,早已發現了這一個秘訣可以征服不可理喻的婦人心」。
--------張愛玲《第一香爐》
〈3〉
這是固執的「他不愛我,可我愛他」模式。
盡管張愛玲告訴我們,這樣的結果終究是燃盡的香,而事實上也不可能是幸福的。
但有時轉念一想,這種執著何妨不是一個女性自我選擇意識的一種畸形體現?
小說中,葛薇龍在陽台看著和自己幽會完回去的喬琪喬,卻又摟著姑媽家丫頭睨兒一起漸行漸遠的背影。
認清喬琪喬渣男的本性后,她有過短暫的清醒,想逃離這個薄情的男人。
可是最終她還是留在這個滿是物欲的世界里,想用她僅有的資本去得到愛,哪怕是自欺欺人的愛。
看張愛玲的書,總能讓你看到脊背發涼。張愛玲的文字,真的太冷,太透徹了。
一個女人的不幸在于被欲望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葛薇龍在出賣自己去換來那一點點縹緲的愛情時,她是不愿承認自己是被無情愚弄的,她寧愿選擇接受,小說的中最終薇龍成為了梁太太和喬琪喬掙錢的工具。
小說中,葛薇龍這樣說道:「到底是與她們不一樣,她們是身不由己,而我,卻是自愿的。」
她甘愿成為一個交際花,為喬琪喬掙錢,讓姑媽利用。
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張愛玲一直在理智而清醒地把薇龍推到人性的決裂口,然后步入深淵。
當我們被驚醒時,才恍然大悟,葛薇龍的故事似乎就是每個時代,人性中的一個噩夢。
〈4〉
女人請不要讓自己愛得太卑微,清醒是一個女性最后的保護傘。
小說中,葛薇龍說:「為了愛而結婚的人,不是和把云裝在壇子里的人一樣的傻麼!」
其實她是看透愛情的,愛情根本就是個抓不住的東西。
看透卻又選擇不清醒,一個原本燦爛單純的女孩迅速的凋零了,為物、為欲、為愛,人生最可悲的就是清醒的選擇墮落。
斯蒂芬.金說:
「地獄從來不是立即讓你掉下去,而是一點點吞沒你。」
愛情,對大多數女人來說,是個劫,而渡劫的方法唯有清醒。
千萬不要以失去自我為代價。一味的犧牲并不能感動一個不愛你的人。
更不要妄圖把一段孽緣修成正果。
不做愛欲的奴隸,做個聰明的女人,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遇到一段不堪的感情,一段失敗的婚姻,請及時止損,痛過必定能破繭重生。
拒絕浮華,自律、自尊、自愛。
努力翻篇,依然能有獲得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