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梭羅走進瓦爾登湖,開始去進行他的生活實驗,他的身邊,也聚集了一群理想主義者,他們追求理想的生活,哪怕因此貧困潦倒。
在這群人里,有一個自學成才的哲學家、學校改革家和烏托邦主義者,他就是奧爾科特。
奧爾科特一生沉迷于對理想的追求,甚至因此舍棄了對家庭的責任,無力負擔家庭生活。
因此,照顧家庭的重擔,落在了妻子的肩上,後來又落在了他的二女兒路易莎·梅·奧爾科特身上,她就是《小婦人》的作者。
為了養家糊口,她干了很多工作,當過教師,當過裁縫,也做過傭人,她熱愛寫作,還說:
「我要以自己的頭腦做武器,在這艱難的塵世中闖出一條路來。」
她做到了!
1868年,奧爾科特出名了,出版商邀請她寫一本‘關于女孩的書’,于是,她以自己的生活為藍本,創作了《小婦人》。
這本書出版后,出乎意料地大火,打動了無數讀者,它不斷地提醒我們,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為了成為自己,生活本身是簡單的,簡單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馬奇太太有4個女兒,個個都有自己的愛好,個個都很有藝術才能,喬熱愛寫作,艾美喜歡畫畫,貝思喜歡彈琴,梅格會寫劇本、演出。
她們生活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里,但父母都很好,支持她們去探索自己的世界。
圣誕快要來臨了,這些可愛的女孩因為沒有圣誕禮物而煩惱著,梅格發出一聲嘆息,「貧窮真可怕」,艾美也嫉妒地說,「有些女孩子擁有榮華富貴,有些卻一無所有,這不公平。」
但想到愛自己的父母,她們又重新快活起來。
她們開始安排自己的圣誕,用自己辛苦存下的錢去買禮物,給母親也準備了圣誕禮物。
生活雖然有很多不如意,但她們總能能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好,在簡簡單單的生活里,找到幸福和快樂。
她們性格各異,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喬大大咧咧,熱愛自由,不自由,毋寧死;梅格有些虛榮,但她很善良,艾美稍微自私,但她努力克服。
圣誕后,她們去勞倫斯先生家里做客,結識了男孩子勞里,他們成了很好的玩伴,共同成長。
勞里和喬一樣,都熱愛自由,渴望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著,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
絕大多數時候,生活普普通通,她們要去工作,要自己掙錢,各自都有各自的負擔。
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如果沒有,那就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但這不是我們活得不快樂的理由,也不是我們不幸福的借口。
因為任何時候,只要我們愿意幸福,我們都可以找到幸福,在身邊最簡單最微小的事情里。
勞里是真正的富二代,他住在豪華的房子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結識馬奇家的姑娘們后,眼見她們忙碌、活躍,他開始對自己的懶惰行為感到羞愧。
他和她們成為朋友,他也開始改變自己懶散的生活方式。
他們談論彼此的夢想,一起為簡單的生活創造樂趣,一起演戲,一起滑雪,一起在舊客廳度過愉快的夜晚,舉行歡快的小晚會。
梅格也可以去勞里家里采摘新鮮的花朵,喬可以去勞里家的圖書室貪婪地閱讀,貝思可以去勞里家里彈鋼琴。
在四姐妹之中,喬雖然不是最小的,卻是脾氣最暴躁的,她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脾氣,因此這脾氣也常常給她帶來麻煩。
但當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她便會誠心悔改。
然而,雖然她努力想做個好孩子,但潛藏在心中的敵人,卻經常跳出來,將她打倒,她只能一次次重新爬起來,在成為自己的路上,努力向前。
任何時候,想做自己,都必須堅持一個前提,那就是自己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這些小姑娘,都很想做自己,她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其他的一概不管,但作為過來人,馬奇太太知道,這樣是不行的,但她知道,只有當女兒們自己明白了這個道理,她們才知道怎麼做。
六月一號,姑娘們全都放假了,她們請求媽媽,讓她們痛快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馬奇太太說:
你們可以試一個星期,看看滋味如何。
那個星期,馬奇太太完全不管自己的女兒,讓她們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房間被她們弄得亂七八糟,十分凌亂,但她們不想打掃。
一個星期下來,她們的生活過得亂七八糟,根本就不開心,最后一天,馬奇太太聲稱身體不舒服,躺在房間里不出來,姑娘們醒來,看見廚房什麼也沒有。
平時,她們習慣了起來時廚房就有早餐,可如今,什麼也沒有,她們只能自己做家務,自己煮飯。
更可怕的是,她們還邀請了客人,也得自己做飯招待。
最后,全都弄得一團糟,做的東西根本沒法吃。
她們才發現,只有擔起自己人生的責任,自己能夠照顧自己,做自己才有意義。
成長就是不斷遇到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我們也是在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之間,慢慢成為自己的。
每解決一個困擾自己的問題,我們離自己就更近一步。
姐妹們都知道,約翰在追求大姐梅格,調皮的小鄰居勞里搞了一個惡作劇,他以約翰的口吻給梅格寫了一封深情款款的表白信。
這讓梅格十分生氣,覺得喬和勞里聯合起來欺負她。
可是喬根本不知情,因此受到傷害,她也很生氣,勞里也知道自己犯了錯,可憐兮兮地請求原諒,看見勞里的樣子,喬當場就原諒了他,但就是不愿意開口說出來。
可是勞里一離開,喬就后悔了,她主動講和,兩人關系恢復如初。
歲月漸漸過去,姑娘們也漸漸長大,喬依舊堅持著自己寫作的夢想,盡管暫時看不到成績,但她不愿放棄,她也不想談戀愛,因為比起情愛,她更熱愛自由。
梅格也愛上了約翰,他們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組建了新的家庭,梅格雖然渴望成為富太太,可是遇見約翰,他也學著去做一個尋常人家的太太。
一開始,她將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但有了孩子之后,她為了孩子,差點失去了自我,但在馬奇太太的幫助下,她重新找到了自己。
一個家庭會不會幸福,不在于他們有多少錢,而在于他們是不是為了幸福而努力。
很多人明明是為了幸福而努力,可是努力著努力著,他們就忘了自己的初心,變成了為物質而努力,變成了為金錢而努力。
梅格也很虛榮,有段時間,她因為虛榮,因為怕在朋友面前沒有面子,買了很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但她很快就明白了,生活是自己的,她努力克服虛榮,回到真正的生活本身。
然而有些人,卻只能像莫泊桑筆下的馬蒂爾德,一輩子都在為虛榮買單。
人們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區分天賦和天才。
很長時間,艾美都將熱情當成是靈感,她帶著年輕人的冒險精神,嘗試了各種藝術,但都以失敗告終。
‘泥餅’作坊失敗后,艾美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精細的鋼筆畫習作里,可是一段時間后,她覺得鋼筆畫太傷眼睛,就放棄了。
可她并未放棄藝術夢想,而是大膽地嘗試烙畫,可是手指被灼痛之后,她便放棄了烙畫,轉身投入油畫創作里。
油畫沒搞出成績,她便開始搞木炭肖像,隨后又是鉛筆素描,又是粘土和石膏。
總之,她嘗試了很多,就像很多年輕人那樣,都只是一時的熱情。
但她還是學著,因為即便成不了偉大的藝術家,也要當一個有藝術才能的婦人。
她渴望打進上流社會,雖然她也不清楚到底什麼是上流社會,但她明白,錢、地位、時髦的才藝、優雅的風度肯定是需要的。
她始終將自己當成淑女,只因家道清貧而沒有地位,于是她努力培養著貴族的趣味和情感。
她的朋友都戲稱她是貴婦人,一方面是因為她的舉止優雅,另一方面,也是她的追求和夢想。
後來,在他人的資助下,她出國游覽,和富二代勞里喜結連理,如愿以償地成了貴婦人。
艾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求仁得仁,是人生最大的幸運。
每個人對于幸福,對于人生,都有自己的理解,都會設想自己的生活目標,我們終其一生,都在為此努力。
對于寫作,喬從未放棄。
她一直在堅持,想靠文學在這艱難的塵世之間闖出一條路,但這條路很難,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回報。
她討厭人與人之間的虛與委蛇,曾經,她和姐妹一起出去拜訪客人,姐妹做得優雅有禮,而喬卻很討厭那樣的繁文縟節。
因此,她我行我素,讓姐妹覺得丟了臉。
喬就是這樣,她喜歡自由,不喜歡束縛,她想創作,自由自在地活著,在不想結婚的時候,不管人家說什麼,她都堅決不結婚。
她和勞里青梅竹馬,而勞里也愛著她,但她只把勞里當成最親密的朋友,她愛著勞里,關心著勞里,但她不會嫁給勞里。
後來,勞里娶了艾美。
而喬的創作得到了回報,她的堅持有了回響,她的稿子被采用了。
每隔幾個星期,她就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一門心思寫小說,她不覺得自己是文學天才,但她有靈感的時候,便會全身心投入。
在得到第一筆稿費之后,她覺得多年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她也從中學會了某些事情,爸爸鼓勵她說:
喬,你能寫點更好的東西,瞄準最高的目標,千萬別去在乎錢。
後來,喬認識了巴爾教授,在相處之中,她被巴爾教授吸引了,對他產生了好感。
喬努力寫作,她覺得,每個故事里都應該有某種道德成分,因此故事里有罪的人,她都會設法讓那些人悔過,可是編輯覺得,人們想要得到樂趣,卻不喜歡說教,道德沒有銷路。
最后,編輯給喬的評價是:
又窮又傲。
她不愿為了錢,就拋棄某些重要的東西。
後來,當她將人生最真實的東西寫出來的時候,她沒有想著名譽和金錢,只是用心地寫,她獲得了成功。
人生在世,大多數人都為了那幾兩碎銀,折了腰,出賣了靈魂。
得知貝思的生命快要結束了,全家人都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
最初的痛苦過去之后,大家又接受了那個不可避免的事實,他們試著達觀地面對它,因為人都是要死的,而活著的人,要用更多的愛去活著。
在貝思最后的時光里,一家人都愛著她,使她的生命在愛中度過。
貝思走的時候,家里人看著她那張因死亡降臨而不再被疾病折磨得痛苦的臉,這些深愛著貝思的人,他們感謝上帝,因為貝思得救了。
人總是會走向未來,梅格有了可愛的孩子,艾美和勞里也成了幸福的一對,喬發現自己感到孤獨,她一直想做個好姑娘,可是從來得不到獎賞,只得到失望、煩惱與沉重的工作。
她自言自語地說:
我不干了,我生來不是過這種生活的,要是沒人來幫我,我會不顧一切掙脫開的。
她對父親傾訴她的煩惱,失去貝思令人悲憤的痛苦,無效的種種努力令她泄氣,缺乏信仰使生活暗淡無光。
她痛苦,悲傷。
她開始思考婚姻,可是她擔心自己做不好,梅格告訴她:
你所需要的正是露出你性格中女子溫柔的那一半,你就像一個帶殼的栗子,外面多刺,內里卻光滑柔軟。
可是喬說:
嚴霜會凍開果殼,使勁搖晃會使栗子落下,可是我不喜歡讓別人用口袋裝著。
當教授再次來到喬身邊,表明了自己的愛意之后,喬這個栗子落下來了,教授沒有將她裝進口袋里,而是幫助她成為自己。
馬奇姑婆去世后,將院子留給了喬,家人建議說,賣掉吧,能賣一大筆錢。
但喬沒有賣掉,她和教授住到里面,自己耕種,自給自足,把院子變成了學校,像蘇格拉底學園一樣,收留的都是可憐人家的孩子。
她終于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身邊還有她喜歡的人,他跟她有同樣的愛好。
她沒有放棄寫作,她只是在等待著,等她確信生活里有了經驗和例證,書會寫得更好。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規矩,總是暗戳戳地告訴我們,生活應該這樣,生活應該那樣,要是我們自己不夠強大,我們就會被外在的這些聲音拖著走,最終活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很努力,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被世界改變。
只有足夠努力、內心足夠強大,我們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因為在討厭的環境里,我們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被環境同化,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然而,如果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開心。
畢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早晚都是要離開的,我們終其一生,不是為了活得痛苦,不是為了成為他人期待的樣子,而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