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周易》:能成大事的人,都有「3個特點」,無往而不利
2022/09/11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菜根譚》有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人活于世,既要心存善念,不可有害人之心,又要心存警惕,不可無防人之心。

為人處世,一定要留點心眼,這不是為了算計別人,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

經常吃虧、經常上當受騙、經常被傷害的人,大多都是較固執、無城府、缺心眼的人。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有三個特征:會說話、能藏鋒、懂變通。

會說話

《荀子》里說:「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說話得當,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沉默得當,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

會說話,是一種能力、一種智慧;懂閉嘴,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

作家馮驥才在《俗世奇人》里曾講過一個故事。

天津有個賣茶湯的手藝人叫楊巴,他做的茶湯非常好喝,遠見聞名,深得天津人的喜愛。

有一次,李鴻章來天津巡查,當地你官員便讓楊巴給李鴻章做一碗地道的茶湯。

當楊巴把茶湯端上來時,李鴻章眉頭一皺,竟然掀翻了湯碗,在座的人不知道李鴻章什麼意思,嚇得大氣不敢喘。

這個時候,楊巴看明白了,李鴻章是把茶湯里的芝麻,當成臟東西了。

楊巴剛想告訴李鴻章這是芝麻,轉念一想不對,因為如果這樣說,則證明李鴻章孤陋寡聞,連芝麻都不認識。

想了一會后,楊巴急忙跪在地方,咚咚咚磕了幾個響頭。

然后說:「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喜歡喝壓碎的芝麻,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就饒了我吧。」

他說完后,李鴻章才知道湯碗里的是芝麻,當時他覺得這小子太聰明了,既保住了自己作為中堂的顏面,又告訴了對方實情,頓時心情愉悅。

李鴻章借坡下驢說:「雖然我不喜歡喝壓碎的芝麻,但這茶湯實在是好喝,也該嘉獎啊!」

他說完后,讓手下的人獎勵了楊巴一百兩。

會說話的人,必然是懂得察言觀色的人,他懂得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能很好地處理好和任何人的關系。

林語堂在《說話的藝術》中提到:

說話等于表達,但是要表達好一句話,是需要聰明才智的,倘若說不好,就很容易得罪人。

對此,深以為然。

說話喜歡直來直去,從不顧及別人感受,看上去很直爽,其實是缺心眼。

俗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這句話雖然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會說話的人,確實是聰明人。

口無遮攔,容易禍從口出;口吐善言,就能趨吉避兇。

能藏鋒

《周易》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君子有卓越的才能卻不到處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施展出來。

藏鋒守拙,是一種自我保護和實現自我價值的生存之道。

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因為深諳藏鋒守拙的道理,所以才能在復雜的官場中巧妙避禍。

同治三年,曾國藩兄弟率湘軍攻破天京后,舉國上下都在歡慶,連皇上也為之興奮不已。

然而,曾國藩多年的官場經歷告訴他:功高震主危及身家。

于是,他在給朝廷上奏的奏折中表示:「臣統軍太多,即撥裁撤三四萬人,以節靡費。」

出于對清廷的了解和熟悉,加之對弟弟曾國荃的性格了解,曾國藩在裁撤湘軍的同時,還奏請曾國荃因病開缺,回老家調養。

因為當時,曾國荃在攻破天京的所作所為,一度成為眾矢之的,且清政府也擔心他登高一呼從者云集,所以既想讓他早點離開軍營,又不想給他一個實權的位子來坐。

曾國藩此時以其病重為由,讓其回老家休養,很快得到了清政府的批準,并獎勵曾國荃六兩人參,以示慰藉。

雖然弟弟一時不理解曾國藩的行為,甚至怨恨曾國藩,但最終曾氏能在整個官場平平安安走到最后,這足以證明曾國藩的藏鋒守拙是有先見之明的。

藏鋒守拙,絕不是懦弱和畏縮,而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魏晉李康的《運命論》里說: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樹木高出樹林,風肯定會把它吹斷;

土堆突出河岸,急流肯定會把它沖掉;

德行高于眾人,眾人肯定會對他進行誹謗。

太愛表現自己的人,往往不懂得藏鋒守拙的智慧。

做人做事,必要的時候,要學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

《金玉緣》里也說:「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總是掏心掏肺、心里藏不住事,看似真誠坦蕩,實則是心無城府、淺薄粗俗。

鋒芒畢露,難免會遭人嫉恨;藏鋒守拙,就不會惹禍上身。

懂變通

《圍爐夜話》有言:「正而過則迂,直而過則拙。」

做人太過方正,則容易不通世故;行事太過直率,則顯得有些笨拙。

有時候,堅持未必正確,懂得變通才是智慧。

有一個人修禪訪道,請示師傅:

「一個人跟別人的關系,到底怎麼樣才叫合適啊?」

師傅和他說了四句話。

第一句話:「把自己當別人。」

學生想了想:「把自己當別人,那麼喜憂都能很快過去。」

師傅又說了第二句話:「把別人當自己。」

學生想了想:「這意思大概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換位思考。」

師傅大笑:「你很不錯了。」

便又說了第三句話:「把別人當別人。」

學生說皺著眉:「是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每一個人都需要被尊重,所以一定要本著別人的立場出發?」

師傅說:「你的悟性很好。」

接著,又說出第四句話:「把自己當自己。」

學生呆坐半晌:「這句話太深了,我還要好好去悟。」

這段對話,看似文字游戲,卻蘊含著很深的禪意。

這些「自己」和「他人」的變換價值,就在于:你每一次,都換了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許多時候,學會變通,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人的一生,橫沖直撞、一味拼殺的是莽夫,運籌帷幄、懂得變通的才是智者。

《周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事物達到極點時就會發生變化,發生變化就能通達,通達就能保持得長久。

遵循這一「變通」的原理,就能隨勢而動,無所不利。

高山不語,只有巍峨;流水不止,自成靈動。

許多時候,人之所以會失敗,只是因為堅持了錯誤的東西,卻不知變通。

僵化固執,就容易撞到南墻;圓潤變通,就能夠柳暗花明。

諸葛亮說過:「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弘揚志士們的氣概,不應該隨隨便便地看輕自己。

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否定自己和肯定自己中度過的,一味肯定會成為自大,總是否定會形成自卑。

真正厲害的人,都善于正視自己、完善自己:

會說話,良言暖人心;能藏鋒,守拙待時機;懂變通,無往而不利。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