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在話,無論你自身條件怎麼樣,作為職場人都希望得到領導的重用。
可惜希望與現實存在不小的差距,能得到領導重用的人畢竟是少數。到底是拼能力、人脈、背景……憑借什麼都有一定道理,卻不是領導的邏輯。
無論你能力有多強,人脈有多廣,背景有多硬,都不是領導必須要重用的理由。哪怕就是扔給狗一塊骨頭,它都要聞一聞才下口,更何況是權力分配者了。
換位思考,如果是你是領導,會僅憑下屬的能力、人脈、背景……某個因素就立刻重用嗎?總是會經歷一個過程,任何領導不會因為哪個下屬影響自己的前途。
得到領導的重用是一個過程,以下幾個階段都經歷了,基本也就得到重用了,有些人很可能半途而廢,有些人可能會選擇更快捷的方式,但任何一個階段都有其必然性。
無論是初入職場,還是跳槽到新環境,還是調整崗位,都會有一段經歷瑣事、雜事的階段。
別覺得自己能力強,業務好就一定能立刻得到重用,如果是那樣的話,要麼是讓你扛雷,要麼是讓你背鍋,或者是讓你救火,很可能卸磨殺驢的情況。
當你覺得端茶倒水是瑣事,很可能是領導觀察你的行為來判斷你的態度。你覺得這種事情丟人,恰恰這種事情,誰都無法避免。你的領導在職位更高的人面前依然如此,只是大家所處環境不同。
就像萬達某城市老大,看似高高在上,但讓他在王健林面前,如果有機會端茶倒水也心甘情愿。這不是丟人的,而是通過小事在觀察。
如果你是領導,只是看他履歷很優秀,不通過小事觀察,難道拿重要的事情去賭博?所以,大多數職場人都必然會經歷這個階段,與能力無關,在領導心里產生何種印象有關。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領導熟悉下屬的做事態度、做事風格之后,進行試探性使用,通過一些難事、急事來觀察其能力如何。
這些事情大多屬于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觀察下屬辦事的能力,是善于溝通協調,還是善于處理具體性事物,對于不同人的人,會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瑣事、雜事是看外觀的話,急事、難事就在研究說明書,到底該如何才能發揮下屬的最大價值。處在這個階段就距離重用更近一步了。
無論是業務能力完成了任務,還是依靠人脈關系完成任務,其實對領導來講都無所謂,會根據具體完成任務的過程,以及結果來判斷下一步該如何使用。
管理者的三大任務就是:用不用,哪里用,怎麼用?許多人在這個階段展現出來的能力,決定了領導以后是否會重用。
當做事的能力得到了認可,暫時還不能被重用,因為還要看一個人的心性如何。如果遇到一點壓力、挫折就開始自我懷疑,甚至不堪其重,誰敢把重擔放在他身上。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如果沒有一定的承壓能力,使用是一定的,重用就別想了。順境時可以觀察一個人優劣,但逆境可以更好暴露出存在的問題。
遇到點困難就牢騷滿腹,遇到點挫折就怨天尤人,舉止失當,甚至打退堂鼓,失去信心,如果你是領導,你敢重用這樣的人嗎?
人這一輩子誰都不會一帆風順,總能遇到一些人渣,遇到一些倒灶腌臜事,如果心性不夠,那麼重用也就無望了。
在領導的邏輯里,能力重要,心性更重要,能力可以培養,但心性這種事情,領導可沒時間、精力去調教,拿起來能用的最好。
通過前面的觀察,就已經篩選出一些人了,而這些人是否可以被自己所用才是領導著重考慮的事情。
你能力強,心性成熟,但不能為我所用,我為什麼非要重用你?你又不是必選項,哪怕就是必選項,也可以不做出選擇。
人與人之間由于成長經歷,導致了認知差異,肯定都有各自的想法,尤其有點本事的人,更有主意。當你的想法與領導意圖相悖的時候,你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按照領導的意圖執行呢?
這里要注意,大多數事情沒有對錯之分,只是立場不同產生的「對與對」的較量。哪怕領導安排的事情是錯的,你是否會堅決執行?
這個時候很大一部分人就被排除掉,因為在人的潛意識中否定別人容易,否定自己難,哪怕他是領導也不例外。
領導通過這種方式來判斷下屬的「忠誠度」,因為能力越強破壞力越大,絕對不可能讓自己權力處于失控的狀態。
作為職場人來講,不在于領導安排的事情對錯,而在于能把事情做對,你細品這其中的差別。
「感恩」這件事,任何領導都不會擺在桌面說,但都很在意的一件事。
不過,領導長期在權力的浸泡下,更加敏感,他們清楚你對他表現出的「感恩」,或許只是因為他的位置,并非他本人,有這種想法相當正常,尤其是長期在權力核心的人更是如此。
他們還會觀察你平時待人接物,以及是否有良好的口碑,任誰也不愿培養出一只白眼狼。
人品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人性中可以原諒能力不行,但對人品差的人會盡量遠離。曾經對你幫助過的人,你是否懂得「感恩」,也是領導判斷的依據。
看當下的同時,也會看過往,這樣才能做出客觀的判斷,有些人欺軟怕硬,用得上靠前,用不上靠后,領導自然不敢重用,萬一哪天你混好了,與現任領導平級,甚至超越的時候,很可能對他愛答不理,對于這種在重用的時候,勢必會慎之又慎。
待人接物,不僅是對上級,還是對同事,對待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在這種加持下,領導才會讓領導安心,進而得到重用。
行走職場,想要得到重用,不僅在于你做對什麼,還在于你是否做錯了什麼。做對一百件事,很可能因為做錯一件事就前功盡棄。任何一個權力分配者,都不會盲目的去重用一個人,都會經歷觀察、試用、考驗,然后進行判斷,最終才會做出重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