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孩子12歲之前,父母千萬別在「這3件事上」偷懶,長大後孩子會感激你一輩子
2022/12/18

12歲左右,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渴望自己做主,希望對自己的人生說的算,他們對這個世界開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希望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這個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自我成長和父母的管教必然會出現沖突,于是很多父母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

實際上,0-12歲,是孩子性格、情感以及習慣塑造的關鍵期。

如果孩子12歲之前,父母能把孩子的成長「理順」,12歲之後,父母只要把控好底線,即使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的大方向也不會走偏。

但是如果12歲之前,父母在教育上偷懶,青春期的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變扭,不得安寧。

李玫瑾老師曾指出: 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12歲之後,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

在孩子12歲之前,父母只要付出50%就能達到100%的效果;而青春期,你付出200%的努力也未必能換回孩子的一點的配合。

所以想順利度過青春期,孩子在12歲之前,父母在這幾件事上一定更不要偷懶。

1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

3歲之前,父母要親自養育孩子

孩子一出生就丟給老人帶,等孩子大了回到自己的身邊,家長開始抱怨孩子不聽話,和自己不親。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3歲之前,父母不管再難,也要親自撫養孩子」,因為孩子在3歲之前,是情感撫養的關鍵期,父母的養育會給孩子帶來充足的安全感,為後面的成長做鋪墊。

如果這段時期出現情感的缺失,可能會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而這種隔閡可能會延續一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疏離,出現陌生感,很多都是因為在幼兒時期的養育出現了問題。

高質量的陪伴才是陪伴

心理學家曾經說過,高質量的陪伴有三個要素:情緒的調整、情感的投入、一起做有意義的事,三點缺一不可。不要拿工作忙為藉口逃避對孩子的陪伴,不要認為坐在孩子身邊玩手機也是高質量的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是父母和孩子出現有效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雙方的信息,情感,語言都會得到充分的溝通和滿足。

英國一位教育專家說: 父母在該教育和照顧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陪伴。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青春期的孩子,存在心理斷乳與精神依託之間的矛盾,即使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依舊對父母的陪伴有著較強的依戀,一旦孩子從小缺失陪伴,青春期的孩子就不知道該依賴誰,很容易陷入迷茫,不知所措。

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總是緊閉房門,拒絕和父母溝通。實際上青春期的孩子急需傾述,他們需要智者的指點。他們之所以拒絕和父母交流,就是因為在兒童時期,父母從沒有和孩子進行過有效的交流,和孩子溝通太少,導致青春期時,父母想交流的時候已經晚了。

2

​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穩定的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變得不穩定,敏感脆弱,多變易怒。青春期需要父母幫助孩子修枝剪葉,如果孩子本身性格暴躁,情緒不穩定,偏極端,父母多說的一句話就可能換來無法想象的後果。孩子小時候對父母依賴性強,看不出來性格的作用,等孩子進入青春期,自立意識增強的時候,性格就會反映在他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和行為方式上,甚至還會影響到他的學習成績。

父母以身作則,控制自己的情緒白巖松說:「為人父母要小心你的思想,語言,行動,因為這些會變成孩子的性格,也會變成他的命運。」父母擁有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性格,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上,成為他人格的一部分。

拒絕極端式教育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經說「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父母嚴苛怒罵,孩子會變得怯弱膽小;父母溺愛包庇,孩子會成為蠻橫無理的人。家長要在孩子的養育中,掌握好教育的平衡點,才能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正常人格的人。

3

​讓良好的習慣成為優秀的基礎

​廣西大學聯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媽在分享育兒經驗時,說過:「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監督養成習慣;監督過程很痛苦,但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3-12歲是一個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這一階段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好習慣養成了,就會變成一種條件反射,驅動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即使進入煩躁的青春期,好習慣也很難被改變。免去了家長在青春期的嘮叨,避免親子關系出現矛盾。

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終身受益。有規律的作息,健康的飲食,注意個人衛生,定期整理方向等等。一個人生活在有規律的生活習慣中,會保持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對于孩子的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運動的習慣

所以在12歲之前,就要讓孩子愛上運動,尤其是男孩子,千萬不要宅在家裡。在12歲之前,給孩子報個班,讓孩子愛上一項運動,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大有好處。

學習習慣

進入初高中,大家拼的就是這兩樣。而建立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期,就是在小學。小學學習不緊張,科目少,孩子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將每一個好習慣夯實。上課專注聽講,學會記筆記;保持字跡工整,作業卷面整潔;學會預習,學會復習;能快速獨立完成作業且檢查;善于思考總結......每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習慣,在進入中學後都將讓孩子受益無窮。

閱讀習慣

凡是學習後勁足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閱讀量大。中學知識體量大,內容豐富且有深度,如果孩子在小學期間就能大量閱讀,完成一定的知識積累,中學的學習會輕松很多。有學者研究發現,9到10歲是孩子閱讀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如果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保持熱愛閱讀,他的閱讀習慣就會紮根成為終身行為。否則,孩子就會陷入「閱讀消退期」,之前讀再多書也沒有用。

在孩子4-5歲的時候,每天堅持親子閱讀20分鐘,隨著孩子長大,慢慢過渡到自主閱讀。尤其要注意,不但要讓孩子讀,還要讓孩子廣泛閱讀,范圍越雜越好。

很多家長,都是到了孩子青春期,才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開始對孩子進行嚴格的管束,可惜孩子已經不聽父母的了,最終鬧得兩敗俱傷。想讓青春期順利度過,在孩子12歲之前,將早期的各項基礎打好,讓你的每一句話都變成黃金,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