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納》:普通人為什麼一生平凡的"真相",全寫在了這個故事里
2023/09/22

"繁華世界就此別過,我曾愛之彌深,即使我無所獲,我仍感不虛此行。"——赫爾曼·黑塞

1994年,出生于1922年的約翰·威廉姆斯留下未完成的作品,結束了他"平凡"地大致能稱之為學者和詩人的72年生命。

至死他都沒有被冠上"作家"的贊譽,即使他的作品《斯通納》在今天神奇地翻盤,從1965年出版之后十年賣不到2000冊的可憐,到口口相傳后幾十萬冊的可觀銷量,但他也只是一位死后榮光,明珠蒙塵"人生如戲"的唏噓人生樣板。

約翰

一如被后世追捧一畫億金卻在生前潦倒而死的梵高,一如至今為作者贏得無數好評的《堂吉訶德》,卻在作品發表當時無法養家"失敗"一生的塞萬提斯一樣,這本《斯通納》也是如此,遲到了五十年后,才在今日發光,讓約翰得到他應有的盛譽。

在《斯通納》發表的1965年,在美國正值民權運動、反戰、嬉皮士等"活動"混戰的激情年代。

那時的文學主流是主張否定社會秩序的后現代主義,于是顯得逆潮流的約翰現代主義作品,正好卡在那里,成為一顆擋在那里的執拗小石頭,他似一個主動抽離"世界"的理性局外人一般,冷眼旁觀著,只是艱難而平靜地小心維持"自己"。

于是,現實的耳光打下,寫于1956年的《斯通納》退稿七次后才得以艱難地出版,直到約翰過世十年后,才得以風靡。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約翰筆下的這個故事太過克制和平凡了。

沒有絢麗的英雄史詩,沒有普通人逆襲的登頂壯闊;甚至沒有曲折離奇的跌宕情節填充。

有的,只是約翰用樸素而直白的語調,講述一個普通人在"象牙塔"里一生平凡的"失敗"經歷。

中國版封面

故事里的主角威廉·斯通納自1891年出生在一個農民之家后,十九歲進入大學,此后求學用了八年,擔任助教教學直到1956年死去,除了死后幾位同事用捐贈文獻手稿的方式,為他在學校圖書館的某個角落留下寥寥幾句緬懷,再也沒有什麼了。

但就是這麼一個看似"失敗"的人生故事,在作者約翰眼里,卻是""成功"的,因為他覺得:

"很多讀過這本小說的人都覺得斯通納的人生太可憐和不幸了。我卻覺得他的人生過得很好。顯然,他的生活比大多數人要好。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也充滿感情,他覺得自己的工作意義重大……在這部小說中,我覺得最關鍵的是斯通納對一份工作的感覺……一份這個詞語所體現的良好和體面意義上的工作。工作給他某種特別的身份感,成就了他的自我。"

《Promethets Unbound》

是的,就像是中文版的封面,【STONER】被拆分為故事里每個人生階段代表的六本書一樣:

普羅米修斯象征著他的抗爭;一生都不懂愛的他就是那個被束縛的李爾王;而"十四行詩"則是他跨越"階層"般的覺醒明燈;貝奧武普則是他偶爾產生的"勇氣"來源;"故事集"是他慰藉內心的一片小小空間;至于最后的"英語詩歌"則是他為自己與世界留下的小小禮物。

這一切的一切連接起來,大概就是一個普通"學院派"人,平凡而無聊的一生,就像是茨威格的《革命之路》,兩者故事里透出的大致都是一種苦澀而理性的自嘲,是隱隱藏在某個地方的焦慮和對失去自我身份認同控制的恐慌。

《圍城》方鴻漸

但又失去了一種如《圍城》里憋屈至極的方鴻漸那種幽默的自黑,顯得太過冷靜到是一種純粹的懦弱,就像一瞬間道出了我們作為普通人為什麼一生不管如何努力奮斗,到了最后大致都是平凡一生的"真相"一般。

所謂命運,常常就是我們即使能在生活中,及時感覺到不幸的來臨,卻依然很清楚地知曉我對它依然無可奈何。

但就像斯通納平凡一生的生活一樣,沒有波瀾壯闊的日子,我們還要去有所期待別的什麼嗎?

斯通納跨越進入"象牙塔"

在不完美的生活里,追求完整的自我

進入19世紀的美國,正處于一個幾欲收獲混亂后"重建"結果的特殊時期,那個年代,世界的秩序正處于一種分崩離析后,蠢蠢欲動的"搶奪地盤"前夕,隨之而來風云突變的魔幻未來還尚未到來。

而約翰寫在《斯通納》故事里的主角斯通納,就出生在了這個地位低下的普通西部農場之家,那個時代的農民,遠沒有如今的輝煌,

說是農場,實則不過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靠著"天"賞飯吃的艱苦而貧窮的"底層人"而已。

身為獨子的他,更是從記事之時就要干活,十七歲而已,背脊就被繁重的農活壓彎,直到1910年高中畢業,父親道聽途說而來的"希望",讓他第一次得以沖破宿命,踏入大學之門。

照應現實,這何嘗不是跨越數十年后的中國,一句"知識改變命運"的宣言,讓多少代普通人似抓住了所謂"跨越階級"的救命稻草,前赴后繼地去"努力奮斗"。

但事實大多依然是寂寂無名地掉會原處,少數幸運兒得以如斯通納一般踏入"新世界",卻絕望地發現,那里面更加殘酷,不是一眼望到頭永遠維持現狀困苦生活的麻木悲涼,而是一種似觸手可及,但永遠只差一丁點的遙不可及的奢望。

好在斯通納是幸運的,升入大二的他如蒙天啟一般,被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給顛覆了,他的精神世界,似覺醒一般被掀翻,他開始正式踏入"象牙塔",跨越了人生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階層"。

「十四行詩」

是的,從農民之子到教學的助教,這種所謂"身份"的轉變,絕不止是換個地方生活這麼簡單,尤其在那個年代的美國,大學校園就像是一個被完全保護的"象牙塔",隔絕的不僅是"危險",更多是一種"學院體制"的荒誕真相。

正如斯通納的好友戴夫的"肺腑直言":

"你覺得這里有某種東西,有某種東西值得去尋找。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你很快就會明白。你同樣因為失敗而與世隔絕;你不會跟這個世界拼搏。你會任由這個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來,你還躺在這里納悶,到底做錯了什麼。"

說到底,看似是"象牙塔"的大學,根本不是俗人的避難所,也不是"學者"永存的樂園,它的真面目,或許是一片吃人不吐骨頭的險惡叢林,奉行的是"權利"的特殊游戲規則。

而如斯通納一般的冷靜理想主義者,亦或初時還擁有美好幻想的夢想家,如果不努力奮斗,是很難在此生存和發展的。

就像他和一見鐘情并"閃婚"的銀行家女兒的婚姻一樣,只需要不到一個月的婚后生活,就能一眼看穿這段關系的失敗與荒謬。

更別提此后魔幻而憋悶的家庭生活,被隔離的父女相處,被無視侵入的私人空間,這一切的一切,都使他即使看到了"不幸",卻依然無法改變的平凡生活。

就像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一樣,好不容易得到一片以前可望不可及的"象牙塔",即使被生活如何敲打,但實實在在"上升"的,被保護的感覺實在太好,好得可以釋放完整的自己。

看似是一種貪戀而做出妥協的懦弱,實則何嘗不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勇氣?

是的,誠然他是可以放棄憋屈壓抑的婚姻和心愛的情人越走高飛,是可以在面對獨斷專行的荒謬"權利"學院體制時,干脆地一拍兩散,是可以去追求如尋找人生價值的朋友一樣,用參軍的揮灑汗與血來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

但他的隱忍,他的退一步躲入"荒涼、狹小而柔靜的靜謐之地"何嘗不是一種真正的普通人的"正確"抉擇,那種無可奈何的權宜之計,或許是他認清生活本質之后,不愿意把自我托付給"毫無理性和黑暗的力量"的處事最優策略。

就像一輩子寂寂無名的作者約翰一樣,這何嘗不是在知曉自己不完美生活之后的"英雄主義",至少,他順從了自己的一切"欲望",追求著完整的自我,不虛此行地度過了平凡的一生,足以。

與世界為"敵"的斯通納在抗爭

如果人生沒有退路,至少可以不虛此行

作者約翰寫完這部《斯通納》的時間是1956年,而奇妙的是,故事里的斯通納的人生剛好也是結束在這一年,從1891年出生到1956年去世的五十六年里,至少在他1910年得以拼盡一切留在"象牙塔"的后半生,是極為平靜的。

可是這一段的世界歷史,卻正是狂風驟雨般呼嘯的時代,兩次世界大戰,一次冷戰,一次經濟大蕭條,這隨便拿一件都足以顛覆世界格局的大事件,卻在這個故事里被完整地隔離在似屬于斯通納"象牙塔"世界的外面。

以至于在我看來,斯通納的平凡人生,換個角度來看,或許可稱之為是時代的"幸運兒"人生,即使故事里,那些事件造成了岳父的自盡,讓女婿戰死,女兒守寡只能獨自撫養孩子,但對于斯通納來說,似乎著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代里,他毫無影響。

照進現實,就像正在經歷著種種"大事件"的我們一樣,空前的八級地震,"永遠"定時泛濫的洪水,百年難遇的冰災,月余不熄的火災,以及正在進行時的疫情等等,在這樣一個大時代里的普通人,如果能完全被"保護"隔離,是何等幸事?

索爾仁尼琴《紅輪》

可現實是,絕大數的普通人避無可避,就像《紅輪》里描繪的類比場景一樣:

一個人在昏昏欲睡中靠著車子的巨大紅輪,而只要紅輪開始轉動,"靠"在它身邊的人將避無可避,它會卷起你的衣服,以不可抗力把你裹挾進入那個未知的危險"未來"境地。

而斯通納則可以憑借自己的隱忍和努力奮斗的"懦弱",靠著"象牙塔"的天然優勢與這危險重重的世界為"敵",極力抗爭。

是的,斯通納看似被"象牙塔"保護地好好的平凡生活,在那個時代卻是他努力對抗"世界"換取的,進入19世紀的美國,早已逐漸褪去了禁欲"純真年代"的天真,潮流風向開始在極端的物欲橫流與絕對禁欲中來回矛盾地激烈搖擺。

于是,作為克制而內心"卑微"的農民子弟,遇上搖擺在保守和放蕩之間"清教徒"般的妻子時,組成的家庭在蜜月未完時,早已寫下了它的悲涼結局。

清教徒集會

就像斯通納每到突破(崩潰)邊緣的自我審視:

"即便他拿出全部堅強的忍耐力和堅韌不拔的行動,度過幾天、幾星期,自己仍然是一個嚴重分裂的人。"

其實這就好像明知自己是普通人,卻心有不甘,總想做什麼,但臨到突破邊緣時,又難以抉擇,最后只能歸于"最優"生活選擇的我們一樣,除了輸不起之外,更是看清現實后對自我人生的"熱愛"。

如果人生沒有退路,那麼我們能抗爭去努力抓住的人生,就是最想要的"不虛此行"的一生。


寫在最后:

其實《斯通納》會讓我感到尤其的不舒服,倒不是它的真實,而是一種似貼近你生活偷窺的莫名難受,其實之所以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平凡的,大多是因為我們看得太清,知道無法改變,所以無可奈何之下的選擇,就變得謹慎地利己。

最后,或許我們就是斯通納,一個度過了"失敗"也"成功"一生的普通人。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