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中有這樣一段話:「放手一個無用之物,就騰出一點空間;處理一件多余之物,就減少一份負擔;減少一次浪費,就恢復一分精氣神。然后,翻開人生新篇章。」
退休了,看似人生無所事事,其實是全新的開始。
日子怎麼過,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有一定的規律。相對而言,卸下一身的疲憊,輕松前行,是最佳的選擇。
人生最好的境界,應該是:圈子精簡,言語簡短,生活簡樸,
01
圈子精簡,留三五知己,少煩惱。
圈子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看看,得到一些什麼,里面的人想要出去,避免勾心斗角。
退休了,總要退出一些「圍城」,舍去利益之交,斷了各種「爭斗」。以前的老同事,客戶等,都可以淡忘了。
唯有自己的家庭,三五知己,才是陪伴一生的圈子。
賀知章,唐朝時的狀元,官運亨通,沒有太多的波折。人生路上,有很多的朋友,和李白、李適之等人,一起喝酒尋歡,成為「醉八仙」,還和孟浩然、王維等一起抄抄寫寫,成為「仙宗十友」。
當他到了七八十歲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少了快樂。
他家對面,有一個小門,一個老頭常常騎著驢,進進出出。
過了好幾年,老頭沒有絲毫變化,也沒有發現有家屬。
他打探了一番,發現老頭是一個不平凡的人,就恭恭敬敬地請教了一番。
老頭告訴他,要多加修煉。
有一天,老頭說:「當須深山窮谷,勤求致之,非市朝所授也。」
賀知章頓悟,然后辭職回鄉,過上了怡然自得的日子。
人在鬧市里,與人爭執不休,內心很亂,怎麼能好好修行呢?應該去安靜的地方,做專心致志的事情。
是啊,我們為什麼煩惱,其根源不是生活太苦,收入太少,而是「什麼都爭」。把自己的圈子,梳理一遍,然后進行精簡,你的生活境界,就大不一樣了。
沒有了圈子,就算你在鬧市里,也能隱居,而不被外人左右。
02
言語簡短,逢人只說三分話,少是非。
人老了,就習慣性嘮叨。而別人,卻很厭惡嘮叨。
你總以為,「姜還是老的辣」,自己的話,是金句良言。其實不是的,也許你的觀點,早已被社會淘汰了。
時代變遷,不管我們多努力學習,仍舊免不了淘汰出局的可能——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去了沙灘上。
作家托爾斯泰說:「等我一只腳踏進了墳墓時,再說出關于女人們的真話,說完立即跳到棺材里,‘砰’的一聲把蓋子碰上——來捉我吧。」
熟悉托爾斯泰的人就會知道,他很厭惡妻子的嘮叨。夫妻在一起,還三觀不合。
比方說,托爾斯泰得了稿費,然后捐贈給窮苦的人,但是妻子卻很愛錢。
年邁的托爾斯泰離家出走一個多月,病逝于一個小站。
年輕的時候,我們會想辦法把握自己的言語,尤其是在職場,小心翼翼地開口,怕得罪人,怕亂下命令。
《增廣賢文》里說:「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別管多大年紀,管好自己的嘴,少說幾句,不要對誰都掏心窩子。
夫妻相處,常常是一對沉默寡言人,一起走走停停。看看風景,心有靈犀就好。
和子女相處,不要「好為人師」,給子女更多的自由權。相信子女,會自己把一切都處理好,而不是等父母來安排。
和外人相處,不要隨意插嘴,避免卷入破事之中。尤其是湊熱鬧的事情,要少之又少。
煩惱天天有,開口就會撿起來。因此,我們在不能一直沉默的基礎上,謹慎說話,少說幾句,就對了。
03
生活簡樸,習慣量入為出,少花錢。
《顏氏家訓》里說:「財有限,費用無窮,當量入為出。」
任何一個家庭,財力是有限的,不能無所欲為,胡亂花錢。
我們有退休金,子女有收入,但是孫輩要讀書,還要禮尚往來、旅游等,更要防備生老病死的大事。哪能把錢花光呢?
古人告訴我們一個理財的方法——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盡量把賺錢的本事提升上來,增加收入,然后捂住錢袋子,不讓財富跑了。這樣的習慣,堅持住了,就不會貧困了。
如果我們退休了,把存款都取出來,吃吃喝喝、走馬觀花,都花光了,那就是沒有考慮長久。
別急,按照人均壽命來看,退休的生活,有二十年那麼久,甚至有三四十年。
「手里有糧,心中不慌」,這樣的生活狀況,會讓人活得更加從容。
到頭來,我們辛苦一輩子,都要為了幾兩碎銀。這不是庸俗,而是現實生活如此。愛錢,不可恥,亂花錢,才可恥。
04
所謂極簡生活,就是對自身深度認識,對自由再次定義。
退休那一天開始,我們再出發,首先就是了解自己的生活狀況,安穩住自己的心境,把精力和時間,花在追求幸福的事情上來。
上半生,我們使勁爬坡過坎,后半生,我們慢慢下坡,感受愜意的生活。
圈子精簡,社交才會自由,不看誰的臉色。
言語簡短,開口才會溫暖,不給別人添堵。
生活簡樸,需求才會減少,不讓財富流失。
從今往后,過沒有負擔的生活吧,心寬身體好,心安風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