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里,有一群鳥兒在「嘰嘰喳喳」。
一只烏鴉飛過來,「呱」的一聲,把鳥兒都嚇走了。
烏鴉喪氣地說:「還是搬家吧,這里沒有誰喜歡我。」
鴿子說:「你如果不改變自己的聲音,無論你飛到哪里,都不會被歡迎的。」
這就是烏鴉定律。
原來,一個人不改變自己的缺點,而是想辦法逃避,缺點始終都在,一直被問題困擾。
唯有積極改變自己,才能融入社會,心想事成。
作為普通人,五十歲之后,希望余生能有福氣,被子女孝順,健健康康的,追求詩和遠方。
事實上,福氣不在他處,而是要從自己身上尋找。
有福氣的人,都懂得「烏鴉定律」,把五十歲當成轉折點,扭轉乾坤。
01
改變家風:孝順父母,關愛子女,就是孝順自己。
毫無懸念,每個人都希望家庭變好,但是這份希望,多半要寄托在別人身上。
也就是說,希望父母多關心自己,子女能夠早點懂事、發展事業、關心自己,還希望兄弟姐妹變成自己的貴人。
人啊,因為家人能夠愛自己,因此不知道自己應該反哺家人。
《論語》里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則以喜,一則以懼。」
五十歲之后,父母很老了,甚至已經有一位先走一步了。
想要子女孝順,就要先去孝順父母。這是一脈相承的道理。
就算父母已經過世了,也要知道「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盡管對年邁的父母好,子女如何做,不要去說教。等你送走父母之后,發現兒女也把你當成了「家里的寶」。
身教,比說教好一萬倍。開口就苛求家人,這是「烏鴉的呱呱」,需要改成「默默無聞地關愛」。
02
改變精神:心懷美好,滿世界都是風景。
有一種習慣:吃著碗里的飯,罵著做飯的人;喝著美酒,抱怨社會太黑暗;拿著工資,嫌棄老闆太冷漠......
是的,內心很臟的人,看什麼都很臟。
去了草原,人家看到的都草地和快樂的羊群,還有多姿多彩的晚霞。可是你看到的,卻牛糞,還有粘在腳底的泥土。
五十歲之后,不管我們生活條件怎樣,多少有一些收獲了。
房子車子應該有了,夫妻感情也逐步穩定了。就算什麼都沒有,起碼有了人生的經驗,年紀是賺了一大把。
調整好心態,你會發現,車水馬龍的世界,有太多的感動;你會感激老闆給你的工錢,會謝謝單位給你繳納的養老保險,你還會享受美食美酒。
作家畢淑敏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
余生,最好的智慧,就是擺正心態,往后的日子,都是新的。
03
改變收入:積極向上,誰都可以大器晚成。
五十歲,若是你沒有穩定的工作和存款,那麼賺錢就變成了棘手的事情。
并且,這是一個尷尬的年紀,找工作好難。
別抱怨,五十歲之后,每個人都有大器晚成的潛質,只要你愿意。
不去比姜子牙、劉邦、劉備這樣的大人物,他們的成功模式,我們學不到。
但是我們可以比一比身邊的普通人。你會發現,有的人,越老越值錢。其根本,就是「能力、技術、洞察力」等。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河南很多地方遭遇了蝗蟲。人們吃飯都成問題了。
有個叫王守義的人,餓得不行,就想到用調料來換取金錢和糧食的方法。
妻子怨恨他,都什麼環境了,飯都沒有吃了,還有人會挑剔調料?
不過,王守義并沒有聽妻子的話,而是想盡辦法,在祖輩的方法的基礎上,做了新的調料品,還打開了市場。
畢竟,你家、我家沒有飯吃,不等于天下人都沒有飯吃。吃喝的市場,仍舊存在。
當年,王守義成為大老闆,已經是六十多歲了。
古人留下一句話:「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
人只要不斷提升自己,總有一天,守得云開見月明。
賺錢難,但是賺錢的機會,處處有。
就是擺地攤、做小販,玩出了名堂,也有活路。
04
改變關系:付出真情,就會活在真情的世界里。
為什麼我那麼苦,卻沒有人幫我?為什麼鄰居好吃懶做,卻有人幫忙?這是很多人的怨氣所在。
捫心自問,為什麼等別人來幫助自己,而不是自己幫助別人呢?
任何關系,都是雙向奔赴的。
有一種邏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你對愛人好一點點,愛人會被感動,然后鐵了心跟隨你,風風雨雨走過去,一起看彩虹漫天。
你對小區里的人好一點點,那麼左鄰右舍的關系好了,以后老了,能夠互助,也改善了小區的人文環境。
你對陌生人好一點,就會變成熟人關系。多個熟人,多一條路。
人間有愛,只是缺乏一個人,去把「愛」激發出來。
從現在開始,別抱怨任何人,而是幫助任何人,手有余香的福氣,就來了。
05
稻盛和夫說:「我的人生真正開始走運,是從我停止抱怨時開始的。」
當你抱怨的時候,你會發現,面前的路,還是老樣子,越發難走。
當你停止抱怨,開始笑對生活,默默無聞地前行的時候,一抬頭就看到了村莊,還有迎接你的人。
五十歲,有點困難,算不得什麼,活成春天的樣子,春風就會拂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