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愿再等,我怕時間不再等我。」
1979年,張茂淵寫了一封信,收件人: 李開第。
李開第讀到這句話,一切都明白了: 是時候該給這段感情和這個女人一個結果了。
很快已經78歲的「超級剩女」張茂淵成了李開第的新娘。
張茂淵與李開第
這個消息不久又漂洋過海傳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張茂淵的侄女張愛玲收到姑姑的婚訊后,少有地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姑姑沒有騙她,曾經她說過的: 「我一定會結婚的,哪怕80歲也會結婚。」
命運對她還不錯,她沒用熬到80歲,提前了兩年。
是什麼力量讓一個民國女子,有如此毅力與決心,今生今世去等一個人?
三歲看八十,這還要倒回到張茂淵小時候,看看她的出身與家世。
張茂淵是張愛玲的親姑姑。
張茂淵(左一)與張愛玲小時候(中間)
眾所周知,張愛玲有個有名的曾外祖父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鴻章。
李鴻章這個人也頗有意思,他不顧自己身份,居然把自己的寶貝小女兒李菊耦嫁給了一個大她20歲的老頭子當續弦。
雖然晚清民國時代,豪門世家的姥爺三妻四妾很正常,但是像李中堂如此身份的家長,按理說是不會委屈自個兒孩子下嫁給清貧官吏的。
可是凡事都有例外,萬萬沒想到啊,李中堂不是一般人,他相女婿不看門第和禮教,只看中人品和抱負。
張佩綸與李菊耦
在李鴻章的安排下,23歲的貴族大齡剩女李菊耦成了兩袖清風官吏張佩綸的續弦。張佩綸時年43歲,不久李菊耦為他生下了一兒一女:
兒子張志沂,女兒張茂淵。
張佩綸與張志沂、張茂淵童年
張志沂,就是傳說中張愛玲那極不爭氣的老爹,一位典型的貴族遺少。這位少爺憑著自己祖輩的遺產,從小就不務正業,抽大煙、逛窯子、進賭場一樣不落。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就是看透了丈夫的這一點兒,才拼死老命都要與之失婚的。
張志沂(左二)、黃逸梵(右二)、張茂淵(右一)
說來也怪,都是一個爹媽生的,兒子渾渾噩噩的,女兒倒十分爭氣。
1924年,張茂淵決定出國留學,時年23歲,她的同伴不是別人,正是張愛玲的母親——她的嫂子黃素瓊。
有其女必有其母,張愛玲個性得不行,她母親自然也不差。出國前,這個個性的小腳女子,給自己起了個洋氣的名字——黃逸梵。
黃逸梵
此次遠行,目的地是英國,張茂淵是去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學鋼琴,黃逸梵學繪畫。
萬萬沒想到,此次去歐洲的輪船上,張茂淵遇見了後來她糾纏了一生的男子李開第。
李開第與張茂淵年輕相仿,他剛剛從上海交大電機專業畢業,以公費留學生的身份赴英留學。出身資本家家族的李開第長相英俊,氣質脫俗,尤其是他的英語極好,他在輪船上用流利的英語朗讀拜倫的詩,迷人極了。
一向清高孤傲的張茂淵第一次為一名男子,撥動了愛情的心弦。
張茂淵、李開第在輪船合影
遇見她時,他正年少,在熱血沸騰的年紀,特別容易發生愛情。
張茂淵貴族之后的背景,加上長相清麗大方,李開第自然也是喜歡的。
只是他留學前家里早已經定了親事,對方是門第相當的上海閔行富家女夏毓智。他心里很明白,這門親事是家族的強強聯合。舊時豪門世家子弟,婚姻大事往往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自己個人根本做不了主,李開第自然也一樣。
而像張小姐這種家世的女子,一定又是萬萬不能給別人做小的。所以,他把這份感情,埋在了心底。
他沒有更主動,她自然也很矜持。
年輕的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當年一見鐘情的這份喜歡,藏在心底,一藏就是半個多世紀。
1932年,李開第學成歸國后,與未婚妻夏女士結為連理。李開第先是在安利洋行工作,後來又以公職身份被派往香港。
張茂淵母親李菊耦35歲那年丈夫張佩綸病逝,15年后,她也走了。張家的遺產被三個子女瓜分,張茂淵雖然繼承了張家三分之一的遺產,但是她留學回來后,既沒有選擇嫁人,更沒有坐吃山空,她選擇了做一名獨立有尊嚴的職業新女性。
張茂淵中年
因為有留洋背景,所以她順利進入了英商怡和洋行,成為了一名職業金領,其拉風程度不亞于今天《歡樂頌》里面的安迪。
後來她還去電台做過廣播員,其先鋒程度,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代女主播。
再後來,因大光明戲院總經理賞識,她還接點同聲傳譯的私活兒,主要就是給戲院翻譯一些國外原版的影片,現場翻譯喔!
可如此優秀的女子,怎麼會剩下呢?
在民國,張茂淵這種女子,用現代觀點講是典型的「三高女性」: 出身高、學歷高、收入高。
這種女子,被剩下原因當然只有一個: 眼光太高啦!
加上張家人與生俱來的那種曲高和寡的清冷范兒,估計一般男人,真真是hold不住的。
更何況,張的心里早已經被另外一個人塞得滿滿堂堂了。
《能量的秘密》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
「人生的一切得失禍福,只不過是生命能量根據能量守恒原理進行轉移的一種現象。」
什麼意思?簡單說,在愛情里面: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1939年,上海淪陷,18歲的張愛玲離滬赴港,去香港大學讀書。
張愛玲圣瑪利學校時期與姑姑合影
張茂淵為了侄女安心讀書,再次聯系了她的老朋友李開第。李成了張愛玲的唯一監護人,即張愛玲一生的Uncle K.D.
再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張愛玲被迫斷了學業。回到上海后,她與姑姑AA制合租住在著名的高級公寓——常德公寓。她迫于生計閉關寫作,結果一炮而紅。
李家則再次輾轉去了重慶,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后,他們才再次回到上海。
張茂淵與李的妻子夏毓智雖然都愛著同一個男人,但是張茂淵這個女人極有風度,她把自己心底的那點小秘密藏在最深的角落里,不再提起,還與夏毓智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張茂淵與李開第一家,和諧不?
直到1965年,夏女士病入膏肓,她生前拉著張的手,說了一句女人最懂女人的話:
「我明白你與李開第是情投意合的一對兒,當初我一點也不知情,而你一直把你的戀情暗藏在深處,我竟然一點沒有察覺。我走后,希望你倆能夠結為夫妻,以了我的宿愿。」
愛情面前,原來女人都是智者。她的愛情她終于看懂了,所以寬容了。
然而,命運從來都沒有劇本,很快浩浩蕩蕩的十年浩劫來了。
作為清廷貴族之后的張大小姐,自然受到了冷遇。而剛剛喪妻的李開第,因為資本家出身更是雪上加霜。
這段愛情又被耽擱了。
那段日子究竟有多難熬?這個看過季羨林先生《牛棚雜記》和謝晉電影《芙蓉鎮》的,都會對那段日子不戰而栗。不久,李開第的兒子被逼自盡了,強忍喪子喪妻之痛,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又熬了十年。
如果沒有一個人一個信念支撐著,很難想象,他能否熬過來。
1979年,李開第終于等來了平反。
已經將近耄耋之年的張茂淵,這次不再矜持,她提筆寫下了那封信那句話:
「不是我不愿意再等,我怕時間不再等我。」
張茂淵晚年
雖然這段感情曲曲折折,遲到了這麼久,但結局是圓滿的。
生命的最后幾年里,全部都是粉紅色。
張茂淵得了乳腺癌,李開第沒有告訴她真相,他只是想盡辦法帶她看病治病,他不愿意讓她痛苦,所以隱瞞了真相。後來張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肺部,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 最多能活幾個月。
可是,張茂淵最后又活了兩年零三個月。醫生說,這種病算醫學的奇跡,只能說是愛的力量。
病是什麼?三分病七分心。
愛是什麼?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1991年,這位對愛寧缺毋濫、終生不渝的女子,在愛人的陪伴中安然辭世了,享年90歲。